摘要: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在此种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的“问题学生”日益增多,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基于此,文章主要对“问题学生”进行了简要概述,然后分析了“问题学生”产生的缘由,最后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以期能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教育
前言:最近几年,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越来越大,为此职业教育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大致上都是初中生,其中大多数学生都是升学无望或者未能考入高中的群体。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学习能动性薄弱,而这些令教师们头疼的“问题学生”,严重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校风。所以,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亟需且最应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1问题学生概述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够具体体现出“问题学生”:
⑴一般学习成绩比较差、具有诸多不良习惯、不遵守学校及班级纪律以及存在不良缺陷的学生;
⑵学习上有障碍、心理上发展不健康、行为上存在不好的习惯等的学生,而这些学生若想彻底改掉这些毛病,则需要他人的帮助;
⑶行为习惯与其他正常学生不一样,思想上不思进取,对校规经常不遵守的学生;
虽然在认识上,这三个方面略微不同,但是也有共识。总而言之,“问题学生”指的是,不同于其他同龄的学生,他们因为受到诸多因素干扰而导致各个方面产生异常,如思想上、心理上、学习上以及行为习惯上等等。
2“问题学生”出现缘由分析
之所以会产生“问题学生”,是因为这些“问题学生”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并非只是学生自身的价值观方面的干扰,还有学校教育因素、社会教育因素以及家庭教育因素等等,详细情况如下:
⑴社会教育因素,自从改革开发以来,社会中的观念及文化逐渐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于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及文化很难进行有效的分辨;
⑵家庭教育因素,家长文化水平、家庭变故以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等多方面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导致“问题学生”产生;
⑶学校教育因素,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大致上都是初中学生,因为前期所受的教育存在诸多缺陷,所以导致学生的养成一个比较差的习惯。
3合理化建议阐述
3.1需要足够的尊重“问题学生”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尽量避免传统的啰嗦的说教方式,必须要足够的尊重“问题学生”。如果教师将说教模式建立在不信任、不尊重的基础上,则会让学生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信任的源泉是尊重,教师的尊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被老师所接受的。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要相信孩子》中说过,通过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相信孩子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不断改正。当教师足够的尊重“问题学生”,然后再通过详细的分析,设身处地为“问题学生”着想,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以及参与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体会到教师的信任,进而对自身的信息进行不断提升,同时在生活以及学生中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3.2为“问题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任务不能一直集中在学校及教师身上。家庭的引导也是极其重要的。家长要为“问题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为孩子树立榜样,帮助孩子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以及心理素质。在平常家长需采用积极、合理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学习,让孩子能够体会及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谐。除此之外,家长还应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如果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则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并对孩子进行积极教导。对于那些心理存在社会恐惧的孩子,家长需要对其进行积极鼓励,鼓励他们多与同龄的孩子接触,交往,帮助他们战胜恐惧,促使他们主动与更多的人进行相处。在知识教学上,家长也需要帮助他们学习,对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家长不能进行打击,因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情特殊,所以家长还要有意识的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尽可能的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高尚品质。
3.3为“问题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
必须要尝试为“问题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通过深层次的沟通,了解“问题学生”的真实想法,进而制定适当的解决方案,实现“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详细方式如下:首先,构建讲座与论坛平台。教师应尝试定期组织这些“问题学生”的主体讲座以及工作论坛,由班主任来组织和安排讲座,通过讲座来帮助“问题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对“问题学生”群体的综合特征进行全面考量,同时考量社会对其的需求,进而对其进行指导,使其自觉改正自身不好的习惯。以校园主页的形式来讨论工作论坛,主要针对校园中某一个现象,在论坛中让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及交流,并通过讨论分析,探索出现象的改善措施。其次,通过网络对匿名交流平台进行构建。通过互联网模式如微信、QQ群等进行匿名的交流,很多当面不能表达的意见,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表达,同时网络具有便捷性,教师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对“问题学生”的真实想法进行实时了解。
3.4全面发挥校园教学管理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问题学生”,首先,学校应对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进行专门设立,与此同时,对心理健康专项基金进行设立,定期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开设专题讲座课程,从而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其次,学校应在学生专业课上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在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促使“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出来。最后,切实落实“问题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对传统的、简单的“说教”以及“灌输”教学模式尽量避免,同时规避教学流于形式的现象,针对缺乏实质性指导学生的教学改革,学校需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咨询,同时帮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咨询的指导意义,在教师的指导和梳理下,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克服自卑,树立信心等等。对于一个班级,管理者需要对学生实施心理辅导。特别是班主任要对学生的个性和家庭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如有矛盾,及时解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出现的矛盾进行有效缓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中等职业学校而言,教育管理“问题学生”的工作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工程。作为学校,要为“问题学生”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需要正确对待这一工程,不仅要足够的尊重“问题学生”,还要与当前社会、时代的实情相融合,做到与时俱进,对教学管理方法及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作为“问题学生”家长,要为其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等等,在学校、教师、家庭的共同努力下,纠正更多的“问题学生”,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李飞.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研究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171-172.
[2]谢洪.中职学校“有效教学”理念下的教学策略———以《建筑构造》教学为例[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02):61-64.
[3]伏征.关于农村职业学校问题学生教育的思考[J].现代农业,2013(01):104.
[4]谭雪燕.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31-32.
[5]李红斌.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策略[J].机械职业教育,2013(06):49-50.
[6]张雪莹.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心理分析及引导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4,27(11):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