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大量教学实例证明,数学知识的传授结合现实生活,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鉴于二年级的小学生,对绝大多数数学知识的认识处在空白阶段,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需要讲求方法。而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引生活入教学则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从教学理念生活化发展,提升教学设计内容质量;教学方式生活化转变,发掘小学数学教学趣味;课堂互动生活化开展,优化数学课堂互动效果三个方面,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实践
善于教学的教师,必善假于物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学生虽然数学知识基础相当薄弱,但是绝大部分学生的生活感知能力还是颇为敏锐的。故而,数学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列举学生所熟知的教学案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这对铸造高效课堂有极大的意义。在数学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互动方面入手,与学生共铸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一、教学理念生活化发展,提升教学设计内容质量
教学理念对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影响很大,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对教学产生不同的影响。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加倾向于知识的传递;而生活化教学影响下的数学教学,则会凸显浓浓的生活气息。学生在面对同一知识点时,前者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很难,后者则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很亲切。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生活化教学影响下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例如,教师需要将理论化的知识点进行创造性设计,按照生活化教学理念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列举学生熟悉的、便于理解的、易于消化的生活案例,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理解所学知识点。如长度单位作为一个抽象的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颇为困难。而教师则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度单位测量工具,在具体的测量情境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是什么,长度单位在人们生活中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当学生能充分认清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作用之后,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转变,发掘小学数学教学趣味
教学方式的选择对小学数学的大局影响极大。教学方式选择适当能够帮助教师发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而教师方式选择失当则会为小学教学的开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不少教师就是因为教学方式选择得当,使得自己的教学效果能够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因此,小学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发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而教学方式生活化转变,一方面能够不断发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100以内的加法时,可以通过转变教学方式的途径来发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在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相对僵化,将促使数学课堂枯燥乏味,丧失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生活环境,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生活化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学生更加丰富的课堂体验,对铸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课堂互动生活化开展,优化数学课堂互动效果
课堂互动是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缺失互动的课堂是不完整的,不同形式的课堂互动能够为学生带来截然不同的课堂效果。当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开展课堂互动,能够极大地优化数学课堂互动效果。在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仅仅能够通过自己熟悉的事物来理解数学知识。大量教学实践证明,生活化方式的课堂教学互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互动的开展生活化,对实现高效课堂帮助极大。
例如,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关于角的知识时,需要在课堂上围绕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展教学互动。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围绕“角的初步认识”开展问答互动,让学生从教室里面找出自己认为是角的地方。当学生找到一些角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性质的、简单的评价。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下生活中常见的角都有哪些,然后为学生讲解角的各个部分叫什么,提升学生对角的认识,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生活对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降低数学知识为学生带来的困难。众所周知,生活化教学充分体现了生活化元素,而生活化教学能够极大地利用学生所熟悉的东西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点,不断优化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红岩.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48.
[2]刘玉,刘岚馨.让数学与生活比翼齐飞——试论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