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端州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肇庆市 5260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随后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意见提出要在本世纪中期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战略目标,美丽乡村是实现农村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对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乡村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建筑;建筑设计
乡村是人类群落聚居的发祥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乡村建筑是乡村聚落的单体,是乡村居民组织物质生产和生活的载体[1]。随着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筑设计日益受到建筑师的关注[2]。美丽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对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乡村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
1美丽乡村与美丽乡村建设
1.1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 32000-2015)定义美丽乡村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可见这个定义涵盖了乡村的方方面面,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完整的框架。
1.2 美丽乡村建设
根据GB/T 32000-2015,美丽乡村建设包含村庄住房建设、道路桥梁建设、引水工程建设、供电系统建设、通信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设施建设等。住房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师关注的焦点。就美丽乡村住房建设而言,目前存在着乡村面貌千篇一律、建筑结构质量差等突出问题,尤其是乡村建筑受城市审美影响,乡土文化正在消失,乡村景观文脉出现断层,乡风民情也在消退,这些问题值得建筑师反思[3]。
2 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乡村建筑设计研究
2.1乡村建筑设计原则
首先,尊重村民的实际需求。乡村建筑是为村民服务的,设计人员应对村民生活、生产需求进行调查,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掌握村民的实际需求,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使乡村建筑为村民所适用。其次,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乡村居住环境应卫生、便捷,有利于村民舒适、安全地生活。第三,保持乡土特色。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村民之间情感的维系是乡村独有的特色,设计时应满足村民邻里交往、节庆团聚等活动需求。第四,应结合当地气候、地形地貌、人文、经济、技术等多种因素。例如广东地区气候湿热,建筑布局应考虑通风效果,丘陵山地应考虑建筑依山就势等。第五,应考虑远近期结合。建筑在其寿命周期内存在需求变化,例如人口增减、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所以设计时应留有余地,以便后期更新、改扩建等。
2.2设计解构
设计前应从建筑多个方面分解,从影响因素、空间组织、外观造型、材料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厘清思路再进行设计。例如村民自建房首先要根据现有政策了解建房面积、建筑层数、限高等方面的规定,一户一房、平原地区建房面积不超过80m2、层数不超过3层等。要求造型简洁美观、色彩清雅、功能布局合理、就近取材、文化符号提取等方面。
2.3功能布局
乡村建筑往往具有多种功能,除了生活功能以外,还有生产、储藏功能,因为乡村要从事农业生产,例如种植果蔬、饲养禽畜、做手工活动、储藏车辆、器具等,所以应考虑打造生产生活复合功能的空间,并考虑到不同功能需求的变化,而寻求合理的空间布局要求设计师对乡村生活有准确的把握。通常,乡村建筑空间由入口空间、庭院空间、厅堂空间、居住空间、餐厨空间、卫浴空间、停车空间、储物空间等组成。入口空间是外界进入庭院的通道,应考虑入口的标识性,同时还应有一定缓冲空间,以保护大门。
门口尺寸能进入现代车辆(小型车辆和农具)。由于入口空间也是彰显地域文化和邻里交往的重要空间,设计时需结合材料、装饰等进行考虑。庭院空间是乡村建筑中的内部公共空间,是家庭成员主要户外活动场所,应结合空间聚合、景观渗透、气候调节等功能进行设计。厅堂空间是乡村建筑重要的室内活动空间,同时也具有多重功能,例如祭祀、会客、礼仪、家庭成员休息娱乐等。居住空间是生活起居场所,要保证私密性,一般设在住宅的静区。根据功能需要,可考虑将居住空间细分,例如起居室、卧室、书房、衣帽间等,各个空间通过公共外廊连接。餐厨空间既要考虑厨房与餐厅路线连接,同时也要考虑食材、垃圾运输和卫生要求,以减少对卧室、客厅的干扰。卫浴空间一般结合卧室或餐厨空间布置,上下楼层应对正,便于管网布置。
2.4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是乡村建筑优化使用功能、提高品质的重要保障,以往乡村住宅空间组织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住宅的整体品质,例如庭院空间大而无方。宅与院的组织形式大体分为前院后宅、前宅后院、前后院、侧院、天井院等形式,地区习惯、住宅位置、宅基地形状大小等多种因素影响宅院关系,前院后宅是最常见的组织形式,院在宅的南侧,院落阳光充足。在各个空间内其实还可细分,例如庭院空间可细分为宅前檐下的边界空间和院子主要部分的公共空间,这为空间组织优化创造了条件。例如多层住宅的庭院空间可以考虑利用退台、露台在竖向高度的变化,打造立体、错位、叠合的多层次的空间;利用时节变化营造弹性的院落空间。单元空间也可以通过整合灵活分隔和转换,其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合并、分割、变异、延伸、互换等。
2.5外观造型
乡村建筑的外观造型应与地域文化保持一致,其内容包括屋顶、墙、门窗等。为了使外观造型更加优美和具有特色,需进行精心设计。屋顶与气候、环境、民俗等因素关系密切,有人称之为“第五立面”。随着混凝土现浇结构的广泛应用,平屋顶应用普遍,传统坡屋顶应用渐少。从美学角度看平屋顶略显平庸单调,不如坡屋顶意向丰富,现在有平、屋结合的趋势,即在平屋顶之上加建坡屋顶,平、屋之间的空间可用于储物、扩大活动场所等,还能起到防晒保温效果。坡屋顶形式及用瓦各地也各领风骚,例如广府、雷州等民居多用硬山顶,客家土屋喜用悬山顶,客家、潮汕地区方围屋、圆围屋还会用到九脊顶、环形顶等。用瓦亦如此,客家多用灰瓦,雷州喜用红瓦,潮汕民居有用黄瓦的。外观造型、装饰构件、门窗也是展示地域文化的重要部分,可从乡土文化、文物古迹、民俗风情、标志建筑中提取符号,例如从客家围龙屋提取口、回、多环围合等符号用于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建筑。
2.6材料应用
随着科技进步,可选材料越来越多,用好材料是做好设计的重要环节。首先,使用传统材料展示现代建筑风格。传统材料易取易得,也容易被人接受,例如用蚝壳做墙。其次,用现代材料表现传统形式,例如安藤忠雄的“住吉的长屋”采用混凝土材料表现日本传统建筑形式。第三,新旧材料融合使用,即采用现代材料与传统材料融合。例如某乡村自建房坡屋顶部分采用加气混凝土隔热和深灰色琉璃瓦,平屋顶部分采用木质栅格遮阳和种植隔热,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外贴抛光砖和墙砖,墙基采用麻石勒脚。
3 结语
乡村建筑是具有乡村地域特色的建筑,其建筑形式、功能布局、外观造型、材料色彩选择等不同于城市建筑,考验建筑师的智慧,在设计时要认真调查和解构分析,精准把握美丽乡村建筑设计内涵,为乡村居民提供生活舒适、宜居、宜业、便捷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 仲文洲,戴天晨,肖葳,等.南方地区低碳乡村建筑设计路径和方法研究——以长兴县“美丽宜居”农房设计方案为例[J].建筑技艺,2019(1):66-71.
[2] 李昕,王侃.结构理性主义在当代乡村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探究[J].城市建筑,2019,16(24):80-81.
[3] 马波.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建筑改造优化途径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9):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