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科学、合理地开展城市园林设计,是确保城市园林建设质量的重要前提与基础。风景园林设计中应充分结合生态规划的理念,积极倡导可持续循环利用的理念,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结合在一起,遵照自然发展规律,让整个风景园林设计体现出良好的生态平衡性,促进城市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
前言
园林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观赏、休闲、调温、降噪等,不仅是人们日常休闲、游玩的重要场所,也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提高城市园林建设质量,必须科学开展园林设计,并在其中融入生态设计理念,从而促进城市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概述
生态设计的概念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涵义,其一从生态效益的角度出发,强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其二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强调成本节约和能源节约,对自然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生态设计作为一种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方式,其存在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建筑、工程、风景园林、工业设计及有机农业等方面。在风景园林学领域,“生态设计”是风景园林向可持续和自我维持状态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设计思想与形式。
在进行风景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的生态作用,注重生态功能的恢复,降低人类活动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干扰,并对造成的破坏进行补偿,利用现有的地形和生物的种类,结合园林造景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巧妙的设计与合理的布置,达到实现风景园林景观审美功能和生态功能的目的。
二、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原则
1、注意物种和绿地应用的多样性
首先,在园林绿地的使用上,每一类型的人群对园林绿地都有特定的使用模式,在不同的季节、一天内的不同时段,人们对同一绿地也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其次,在物种应用方面,园林绿地是物种多样性保护的载体,园林设计应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同时也要为植物的生存尽可能创造多样的生境条件,如通过地形处理创造微地形,这样不仅创造出优美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可形成喜阳、耐荫、荫生植物及旱生、湿生、水生植物的适宜生长环境。
2、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
首先要尊重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向自然学习。园林设计中,尊重自然过程可以显著减少设计的不良环境影响,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就是尊重自然的过程。美国华盛顿州瑞顿的水园,雨水被收集注入11个池塘以沉淀污染物,然后释放到湿地,供给植物、微生物和野生动物,通过艺术的方法利用了自然能动性,成功处理了雨水、污水,创造了优美的空间。
三、风景园林生态设计过程中的几个具体的实施要点
1、构建完善的资源保护体系
园林景观的生态规划设计,更强调因地制宜的重要性,种植绿色植物是园林景观建设工程中的重要一步,在种植过程中,应仔细研究当地的地形地貌,合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因素,禁止对当地地形进行一味地开发、改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保护为主,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变化以适应植物的生长。除此之外,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倡导使用可再生资源来更好地维持生态平衡,致力于构建一套完善的资源保护体系。
2、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生
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且生长得好。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还要重视生物多样性。地球上多数自然群落不是由单一的植物区系所组成,而是多种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组合。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
3、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4、以植物造景为主
生态园林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导下,以植物造景为主,利用不同物种(乔木、灌木、草本)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利用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建立多种类型、多种功能、丰富多样的景观,同时植物种类间的组合群体与四周环境协调,依其处地理环境条件,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达到生态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选择合理的植物,是营造城市园林景观成功与否的关键。
5、做好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全面考虑不同植物相互搭配的欣赏价值以及不同种类植物所能适应的环境,有机结合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藤本植物,最好使用生命力旺盛、可以适应当地环境的本土植物,构建平面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植物景观,凭借植物本身的色彩、形体、线条等自然之美,建设植物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健康及审美兼备的舒适享受。第三,园林设计中,若是植物过于单调,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园林的整体美观性。面对这样的情况,应积极利用绿植、花卉等,并进行合理搭配,重点注意色彩设计与空间层次分配,以提高植物景观的美观性。
6、材料再循环利用
对废弃的土地、原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运用现代的艺术表现手法赋予新的活力和风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使用中的废弃物,大大节约资源和经济成本。地形的填挖平衡,返还枝叶变废物为营养都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是其中重要一方面。完善水资源的收集和综合利用体系,通过减少地面硬质铺装和改变地面土坡结构,利用建筑、道路、绿地的坡度等方式进行雨水收集,让雨水自然均匀地渗入地下,使其作为主要的灌溉及水景资源,从而减少水资源消耗。
7、群体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还应结合城市规划,加强对主要特殊点、主要道路和街道、中心广场和步行林荫道等处的景观控制,使建筑物的轮廓、色彩和绿化、小品等要素更符合审美和生态的原则。在选择景观小品时应结合当地地域特点和气候条件,选用不同色彩的景观小品,主要指带观赏性的小品雕塑,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一种造型艺术,也是反映城市风土人情最直观、最贴切的表达方式。具象的人物雕塑、抽象的诗题画作,多来源于生活,却比生活本身更具玩味和欣赏性,直接作用于人们对城市的认知与识别。
8、利用循环水源
风景园林设计中要达到艺术美学的效果必不能缺少的是灵动之水。而要达到生态的效益也不能缺少相应的水源以及水资源的处理利用。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园林的设计尽量利用现有的源头活水或是引进活水,以此营造特别的生态圈如人工湿地,湖泊溪流等,对水的利用和处理还包括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污水处理、水资源的节约再利用等方面。传统设计多考虑管道排污,人工处理,加入生态的理念,这要充分利用园林中湿地的大型植物及生态圈的自然净化能力,通过引导自然的水循环,引进活水、处理污水,并在此过程中增加植被覆盖,保持水土,增大绿化面积,建设可持续的园林生态环境。
四、结语
综上,生态园林设计是各生态群落的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设计中应合理引入生态规划理念,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园林绿地,做好植物配置和色彩应用,利用好循环水源,构建一个真正“绿色”的景观园林。
参考文献:
[1]陆海树 余长渐 王厚俊,浅谈生态学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24期.
[2]傅伯杰,陈利顶.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