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6期   作者:王欢
[导读] 以脑梗死患者为例,探究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  以脑梗死患者为例,探究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脑梗死患者为例,选取72例,并将其划分成36例的观察组和36例的对照组,分别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最终探究临床推广价值。结果:观察组不管是在生活能力评分上,还是在护理满意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种对比内容的最终对比结果均为P<0.05,说明两组的护理效果具有差异性。结论: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而言,由于其生活能力和身心健康均受到影响,所以实施护理干预是必要的,而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改善患者的病情,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还要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因此,早期康复护理相比常规护理更加有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 早期康复;老年;生活能力;脑梗死

         脑梗死在现代临床上又称“脑栓塞”,其主要神经内科常见病,随着该疾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较多的不良情况,例如:偏瘫、偏盲、四肢瘫、脑水肿、昏迷等,甚至还会危及生命,所以对于该疾病,临床上需要以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应对。而由于脑梗死多见于老年患者,并且老年群体合并症较多,从而增加治疗的难度,如果不能保证后续的治疗效果,则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需要以早期康复护理进行治疗的配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以下则是相应的研究过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以脑梗死患者为例,选取72例,并将其划分成36例的观察组和36例的对照组,分别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其中,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组内有20例男性,16例女性,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组内有19例男性,17例女性,而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9.83±2.11)岁和(68.52±1.42)岁,经统计学最终整理的结果显示,P>0.05,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继续本文分组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护理模式:只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健康指导以及病情监护,不做其他特殊的护理内容。
         观察组:以早期康复护理为护理模式:(1)心理护理:患者患病期间,由于身体的不舒适性,会使得自身的负面情绪不断的增加,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流程配合度和满意度,所以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不仅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临床需求,并且耐心的对其进行劝导和宣教,增加沟通次数,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同时以关心、关爱患者的方式,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1](2)早期功能锻炼:需要让患者平卧,保证呼吸的畅通,并且注意营养的摄入,稳定身体内部的水电解质平衡,告知患者多排尿,避免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此外,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训练,首先需要使患者呈仰卧位,从近到远、从上至下、从健侧到患侧做各个关节的屈曲运动,并且动作要保持轻柔、缓慢,之后根据实际情况指导患者适当的进行主动训练,主要以坐位或者是站立位为主,进行简单的移步和散步训练,在此期间要注意,训练的过程中不宜图快,要保证动作的缓慢[2](3)按摩护理:需要对患者的肢体进行适当的按摩,以促进全身肢体血液的流通,以减少血肿以及静脉血栓的发生,且按摩的次数以及力道需要以患者的耐受性为宜。
1.3判定标准
         以生活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为准,进行两组的判定。
         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从护理前和护理后入手,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能力越高。
         护理满意度以调查问卷的最终结果为主,其中满意人数包含:十分满意和一般满意,最终取得满意度。
2结果
2.1 护理前、后的生活能力得分
         在组例人数相同的情况下,从表一可以看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差异不明显,因P>0.05说明不存在差异性,而在护理后,从数据可以直面看出,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而观察组的改善更加明显,因P<0.05说明护理后两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观察组的生活能力得分情况在护理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一  护理前、后的生活能力得分(±s)

2.2 护理满意度
         满意人数为十分满意和一般满意之和,因此,从表二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满意人数为35例,而对照组的满意人数则为29例,35明显大于29,而满意度97.22同样明显高于80.56%,从数据上可以直接看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最终的统计学结果P<0.05,说明两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二  护理满意度  n(%)

3讨论
         脑梗死是老年群体最为致命的神经系统疾病,及时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但是该疾病留下的并发症较多,易使患者出现行走障碍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等,因此,要想保证患者的生活能力,不仅需要对其实施有效的治疗,同时还需要辅以护理干预,而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则成为了临床的研究对象。本文以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为例,进行了如上的对比分析,从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患者生活能力得分上可以看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说明早期康复护理更加适用于应用在脑梗死患者中,也更加能够满足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需求。因此就早期康复护理来讲,其不仅包括了常规的护理流程,还讲究以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为目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使患者的肢体功能能够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一旦生活能力得到提高,治疗效果得到保障,再加上患者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帮助,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则会提升,因此,从护理质量上来看,早期康复护理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3]。
参考文献
[1]韩彦姣.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4):162-164.
[2]宋俊娥.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5):111-113.
[3]卢红丹,黄秀萍.分析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6):50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