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萨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6期   作者:丁香
[导读] 蒙医萨病相当于中医的中风。西医的偏瘫。主要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
        摘要:蒙医萨病相当于中医的中风。西医的偏瘫。主要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四肢麻木、肌筋萎缩、言语不清等。蒙医萨病为赫依型、希拉型、巴达干型、琪素型、希拉素型五种。其中赫依萨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肢及头面部麻痹为主。希拉型萨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侧瘫痪。巴达干型萨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左侧瘫痪。琪素型萨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鼻腔出血、瞳孔散大、耳鸣等。希拉乌素型萨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瘫痪。
        关键词:蒙医萨病;临床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蒙医萨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康复性护理治疗的蒙医萨病患者68例,对68例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心理辅导、康复护理、肢体关节训练以及生活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蒙医萨病的康复护理效果。结果 68例蒙医萨病患者经过康复性护理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62例患者的自觉症状全部消失,可以开始正常的生活,6例患者的自觉症状部分消失,轻微影响生活。显效率为100%。结论采取科学合理的康复性护理治疗方法有助于蒙医萨病患者摆脱自觉症,改善焦虑、抑郁等症状,护理效果显著。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接受康复性护理治疗的蒙医萨病患者68例,68例萨病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言语、行动障碍。68例患者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在36~86岁,平均(55.36±8.9)岁。
        2.护理方法。一是心理护理。患有萨病偏瘫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因自身性格和对蒙医萨病缺乏客观的了解,在入院后难免会产生一些恐惧、消极、抑郁的负面情绪。首先,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展开积极的心理干预,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将蒙医萨病的发病原理、护理方法以及自身情绪对康复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告诉患者,让患者建立乐观开朗的心态,以心理康复带动人体机能康复,引导患者树立坚强的毅力,保持愉快的心情,以迎接阶段性的康复性治疗和关节训练。其次,医护人员提升患者对萨病康复治疗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康复训练,排除一切隐藏的负面心理刺激,教会患者采用正确科学的方法调节自我情绪。最后,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和生活计划,教会患者锻炼肢体关节的功能性,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预防关节萎缩,减轻患者的自卑心理。二是康复治疗。蒙医萨病的发病初期采取科学、有效、合理的康复护理训练能够提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性和可塑性,控制萨病恶化,减少致残率。在对蒙医萨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护理干预时,需要严格根据患者的肢体偏瘫程度、病程、偏瘫具体位置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康复训练的运动量的设定依据是患者的心率,患者年龄为60岁以上,运动量的设定还需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运动量来设定,以确保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康复护理一般采用按、揉、捏、摩四种手法,遵守“先轻后重,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慢及快”的原则,2次/d,20~30 min/次,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三是关节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肢体关节的功能活动障碍程度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若患者的肢体关节活动完全受限,应协助患者进行上肢肩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等关节的伸展、曲张等屈伸运动,每个关节作屈伸运动3~4次, 5~10遍/次。若患者的肢体关节活动部分受限,应该引导患者主动进行关节运动,提高自我掌控患肢的能力。四是生活饮食指导。引导患者多摄入高蛋白质、高钙的食物,比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禁止高脂肪、高胆固醇含量的食物。平常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多吃含碘量高的食物,禁止使用烟、酒、咖啡等刺激性强的事物。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态,生活作息有规律,劳逸结合。五是对于语言障碍的病人加强语言的恢复训练。对待失语病人要有耐心和信心,从简单的词句到复杂的句子,短文等,在谈话中要抓住病人想说的时候与之对话,引起他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加强饮食的指导和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注意情绪变化,关心开导病人,保持信心乐观态度,定期到医院检查,使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
        二、结果
        68例蒙医萨病患者经过康复性护理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62例患者的自觉症状全部消失,可以开始正常的生活,6例患者的自觉症状部分消失,轻微影响生活。显效率为100%。
        三、讨论
        蒙医萨病患者与现代医学中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脑中风类似,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萨病的死亡率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萨病的并发症和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许多蒙医萨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肢体等功能缺失,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本次研究表明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关节功能训练以及生活饮食指导等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帮助萨病患者摆脱自觉症,改善焦虑、抑郁等症状,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随着人们对萨病研究的深入发现,患者发病1w 后病情较为多变,此阶段若是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则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反之患者病情可能发生恶化。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勤洗勤换,每隔两小时翻身一次对于长期受压的部位加强按摩或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预肪压疮的发生。萨病一般发病后7日内病情变化较多,如能及时治疗,护理措施得当,则风火平熄,病情逐渐平稳预后较好。如逢重症或病后护治不当,在发病后7日内病势恶化。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要通过望、同,问、切获取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环境等信息。应用蒙医饮食、起居、情志、服药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护理,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研究中患者采用的临床护理涉及心理护理、康复护理以及关节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方面,强调在对萨病患者护理时注重因地、因人而异的方式护理,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奠定扎实基础。我们运用蒙医辨证论治方法,采用内服蒙成药为主,结合饮食、起居、情志、服药等辨证施护方法治疗1673例患者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现代仪器检查确诊前后对照总结,总有效率达95%以上,我们观察中发现在寒冷季节、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糖尿病、嗜酒成瘾者、年龄在5l一60岁之间发病率较高,所以称为患萨病的危险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应引起高度重视。经过上述临床实践证实了蒙药治疗辨证施护医治疗和护理萨病具有疗效可靠,蒙药无毒副作用,病情反复性小等优点。进一步提示了在对蒙医萨病患者进行护理期间,运用临床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提升整体的生活质量,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蒙医萨病患者具有发病急且病情危重等特点,是指突然间出现的昏厥或半身不遂,部分患者伴有语言或行动方面障碍。相关资料报道称蒙医萨病患者好发人群以50 岁左右中老年患者居多。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脑部充血后使脑动脉出现闭塞,使得血流渗进脑质,使患者产生急性血液循环障碍。有资料称暴怒、兴奋过度、风寒刺激、过渡劳累等因素均可使患者诱发蒙医萨病。临床有效、科学的护理措施对蒙医萨病患者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此次研究将分析蒙医萨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安宏征.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体会[J] . 中国社区医师,2016,5(4):302.
        [2]曹鲁孟.蒙医萨病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3(1):11.
        [3]王淑琴,玉晓,王兰英,等. 蒙西医结合治疗“萨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1(10):8-9.
        [4]哈申其木格. 蒙医萨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17-817,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