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社会发展的方向。目前,智能化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电力系统中,其可以有效地降低输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智能化技术已成为了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就电力系统的发展,分析了几种常见的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经济领域和生产力的发展对电力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智能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电力系统自动化可以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水平,对电力系统控制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操作性。
1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电力系统自动化将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自动化理论进行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对计算机相关软件功能和互联网技术的综合利用,实现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电、转化、输送、信息以及结算多个环节的自动化管理,体现最为明显就是系统当中的各种电力设备可以自我管控、自动监测和自动调度。同时还能根据电厂具体管理要求和实际情况实施远程操控和监测,使工作人员对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状态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保证系统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
2智能技术的优势分析
2.1智能技术在发电阶段的优势
电力系统在发电阶段的主要运行是对煤炭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实现传统能源向电能的转化。电力系统发电汇总,需要对整个发电设备以及电路网络进行综合管理,并对发电过程进行优化,进而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2.2智能技术在送配电阶段的优势
电力传输过程是将电力资源传递给用户的过程,在电力传输中,如果没有对电力系统进行有效控制,不仅会降低电力传输效率,造成电力资源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还会引起电压不稳等安全隐患,对用电设备以及人员安全造成威胁。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安全风险发生前通过对送配电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指导相关人员进行问题根源的查找和消除,从而提高用电安全水平。智能技术还具有较好的信息交互优势,可以将电力系统的各个工作模块之间进行关联,使电力输送和调配更加科学、合理。
2.3智能技术在用电阶段的优势
智能技术具有较强的数据采集优势,通过对电力使用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智能采集和分析,能够及时掌握电力资源的应用情况,进而通过电力系统为电力相关单位提供电力发展的数据支持。电力系统中的智能技术应用范围还包括对电力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监控,由于电力系统运行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将会给电力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如突然性断电将会影响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用电设备报废等,运用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用电情况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电力不稳定的情况,将通过智能报警设备对电力用户进行风险提示,以便电力用户及时采取措施。
3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的应用
3.1专家系统的应用
电力系统中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区域,可能会在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利用信息将其进行处理。对此,专家系统的作用便是利用数据库服务来对电力系统中的特殊区域进行控制,并且在其出现问题时,及时利用专家信息推理的功能来找到电网故障原因,给予必要的解决。目前,因为技术水平有所限制,专家系统的技术还有着一定局限性,电力企业只有根据自身掌握的电网经验,对数据中所储备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丰富,这样专家系统的技术深度才能有所增加,最终为电力系统发展提供助力。
3.2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最常使用的智能技术就是模糊方法。这种方法即操作简单,又可以在家电中使用。
例如,人们日常使用的电冰箱、电磁炉这些电气化设备就可以使用模糊控制。为了扩大这种控制方法的使用效果,国外的一些研究就把模糊控制使用在恒温器中。在以前使用的电热炉中,使用恒温器来控制温度,也就是使用档位的方法来控制温度。这种控制温度的方法灵敏度不是很高,并且增加了控制工作的难度。而模糊控制技术则将模糊数学理论运用过来,对测量精度没有较高的要求,只需要结合数据常规控制规则,对数据隶属度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即可准确判断电网状态。实践表明,通过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系统不会受到电力设备的噪声影响,提升了判断的精确性。
3.3线性最优控制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期间,线性最优控制技术得到了大范围的发展,再加上其运行与操作过程都非常的简单,因此受到了大量的关注。而其中最关键的是最优化励磁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对电力系统中电力输送功能的调整,提升了电力的远距离输送水平。线性最优控制是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中,将已知电压和发电机的电压进行分析计算,根据PID算法算出电压差值,对电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通过线性最优控制的应用和最优励磁对电压和控制器进行控制,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3.4神经网络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中应用神经网络这一智能技术,主要是通过模拟人脑思维,从而找出电网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非线性问题,并及时解决。此外,神经网络技术还能有组织地控制电网系统,从而提高信息自动化的处理水平,由此提高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中应用神经网络技术,可以取代元贝人工控制的方式,对电网系统运行进行直接地控制。在电网调度和安排的过程中,神经网络技术能依据用户需求给用户提供合理、科学的电能服务,同时完善电网自动化调度运行的操作。最后,因为神经网络技术中有信息化因素,所以在其能在充分了解电网的运行状态之后,高效地统计出电网运行中的相关数据,同时也方便引进其他的同类型技术,并加强这项技术影响的范围。
3.5综合智能系统技术的应用
综合智能系统是通过现代控制和智能控制方式进行处理。交叉利用不同控制和自适应模糊组织控制是常用的综合智能系统的控制方法,通常在电力系统复杂的状况下运用。将专家系统控制、线性最优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技术融合运用,适合集成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例如,神经网络控制主要处理非结构信息,对有效数据信息进行排序和分析,模糊控制技术主要对相关知识进行科学的处理,可确定潜力框架。二者的集合,有效避免自身不足为电力系统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综合智能控制系统在电力系统运行时具有较大优势,实现了现代控制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的有效融合,发挥了最大的价值和作用。
4结束语
面对电力系统运用新要求我们应当从理论高度上看问题、解决问题上的弱势,保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统一。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还需不断努力,通过技术研究与应用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现代电力行业的发展方向已经确定,具有不可更改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进行探究,以使得认识更进一步,为实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白峰宇.试析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运用问题[J].山东工业技术,2018(24):147.
[2]唐永明.解析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应用[J].低碳世界,2018(11):57-58.
[3]孙华杰.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优化运用探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8(11):154.
[4]陈军,郭锐.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10):153-154.
[5]徐玉超.关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8(09):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