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人民日常用电和工业生产用电需求量增大,智能电网概念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为国内电网提供重要的发展趋势。当前,中国智能电网早已融入全球智能电网发展的潮流中,且开始大规模投入建设。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中心系统,正处于发展探索阶段,本文主要论述了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中的危险点和预控措施,首先论述了智能变电站的特点,分析了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中存在的危险问题,并提出了确保智能变电站能够发挥更好作用的措施,以促进智能变电站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危险点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
1智能变电站特点
1.1智能控制
智能变电站实现智能控制的技术包括:全站网络结构,一体化监控系统,在线监控系统,智能辅助系统,电子式互感器和关键智能设备。当前采用较多的管理方式为顺序控制,传送的指令以线性方式逐级向下传递,同时控制设备收到信号后立即做出反应后将信息传给下一级。这种单一的控制方式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判断故障所在处,也能随时随地监控不同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
1.2警告功能
智能变电站取代人工电网操作的关键环节在于其系统配置的警告功能。警告功能与变电站的实时监测相联系,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对电站的重点设备及其状态进行监视和监控。除去对必要控制设备的工作监测,检测工作环境是否异常外,警告功能与各种报警控制设备相连接,如红外对射报警器、温湿度传感器,红外探测器等,与此同时与多种开关相连,出现警示信息时可以预先将开关控制在安全状态。另外警告功能还与安全管理功能相连,实时核查用户管理权限、登陆环境等,完整记录用户的操作流程。警告功能是实现智能变电站无人值守的新增的自动化项目,是今后发展的重要尝试。
2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危险点
2.1智能变压器
影响智能变压器运行的常见故障有以下三种:其一,零件漏油现象,变压器表面浮出黑色液体,使变压器设备运行不畅,这种故障往往很难察觉,大多数是通过变压器设备异常工作后检查所得。定期对变压设备进行检查能够有效减少该类现象的发生。其二,设备运行出现异常杂音,变压器在正常工作时声音节律性强,一旦其中出现杂乱的声音,往往意味着变压器零件出现故障。其三,变压器长时间工作后引线容易出现老化、接触不良等情况,这类故障发生几率小但后果严重,工作人员应密切关注引线接触,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老化、破裂线路[1]。
2.2智能断路器、互感器
智能断路器的故障体现在接受指令错误,产生分闸或跳闸情况。其原因主要是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的设备接线处老化或安装不合理设备等,当遇到不稳定的系统电压时,线圈处发生接触不良导致断路器的误动。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发生工作人员需要选择质量优质的断路器,定期维护,延长断路器的使用年限。互感器故障分为电压、电流两种,电压互感器故障比较常见,绝大多数是由于互感器本身质量较差和安装环境不够稳定引起。互感器故障发生对整个变电站系统都能带来较大影响,在发生时应立即停运系统,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
2.3智能开关
智能变电站中开关的接触面积较小,反复接触触电能够引发接触不良,造成开关温度上升、接触面积增大,降低系统工作效率。安装开关设备时,稍有不慎容易导致铝材料与铜材料接触,也能造成相关故障,致使系统短暂停运。
3针对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的相关措施意见
3.1完善制度体系
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指导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因此,电力企业有必要根据具体的运行条件,及时对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根据智能变电站的具体情况,如相关操作、结构、设备等,进一步优化管理制度,使复杂、难理解的专业技术资料更容易理解,进一步促进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使运维操作更加便捷,优化运维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设备文件和模式,这样有助于统一管理和移交。最后,为了实现变电站模块化设计的目标,有必要加强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相互配合[2]。
3.2提高相关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
变电站是集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先进设备于一体的复杂系统。为了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变电站,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运维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相关部门务必要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对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进行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不断加强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一旦设备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解决,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3加强对变电站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为有效提高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有关技术人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变电站的日常维护和管理:①建立和完善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各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技术人员务必要根据相关标准全面详细的检查各项设备,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安全隐患;②智能变电站有必要配备适当数量的监控设备,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技术人员可以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出现各种安全事故。例如,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电压和电流的遥测数据进行检测,尤其是对关键信息进行准确的检测,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各信息的调试数据的准确性。通过互联网+操作程序的防范措施,可以更好地维护和管理间隔层与过程层[3]。
3.4引进集成化智能设备
智能变电站设备的集成化通常由半自动部件转换,该设备的智能水平较高。这些设备比较先进,具有较强的集成化水平。在开展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安全,还可以实现低碳、环保的一键式控制目标。对技术人员实施现有变电站控制标准的调整,设置相应的系统,保证集成化智能变电站运行更加稳定。除此以外,在引进集成化智能设备时,技术人员需要全面检查智能终端,明确智能终端是否在硬压板内部的屏蔽处于正确的位置。在确保一次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下,全面详细的检查智能终端,技术人员需要明确重合闸是否完全退出,完成电气连接后,投入智能终端的硬板,实现真正的集成化智能设备[4]。
3.5构建稳定的网络交换环境
为了进一步提高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运行的稳定,需要加强新一代智能高效控制来实现信息采集的自动化。采用预置式光缆电缆的混合模式,有效完善智能化变电站结构,达到高集成度的目的。为了达到一体化控制的目的,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智能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情况运用GIS室内SF6集成隔离断路器进行维护和管理,以保证智能变电站终端的有效集成。在此基础上,技术人员也需要进一步优化设备管理模式,由常规的被动选择模式转变为主动管理模式。由于智能变电站运行时间短,设备运维管理经验少,为了有效提高智能设备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有必要建立一个更加可靠的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系统。
结束语
随着我国电网需求量增大,数字化技术逐渐成熟,智能行业研发人员逐渐实现电子式互感与智能开关等智能设备的研发,使我国电网技术发展迅猛,各级城市、乡镇电网改造进程加快,生产企业也积极引用智能变电站系统,达到减负增收的目的。智能电网已然成为我国电网安定的标志,变电站智能化建设也提前进入全面推进状态。智能变电站的研究人员也不能满足于此,需加大研究智能变电站的运维模式,工作人员也要积极提升管理技术,为未来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炜.浅析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运行维护的几点关键区别[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5):125-127.
[2]司志舟,赵明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全过程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017(7).
[3]黄小军,黄萱.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规避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5(32):91-92.
[4]王冬霞,纪陵,檀庭方,等.智能变电站二次虚回路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