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配网运行的复杂性较高,其运行过程中包含的信息数据量较大,传统的管理方式无法快速实现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融合了当前先进的技术方式,在配网运行中可以大大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有效实现了信息数据的科学应用,其数据处理的较为精准,可以为有关的配网管理人员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使得其可以及时发现数据异常,掌握配网运行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配网运行;管理
1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网运行管控现状分析
所谓的配电网自动化主要就是指利用高效管理方式有效提升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确保用电质量,能够有效减小事故处理的时间,进一步缩减电网运行以及维护的成本,最大程度上提升配电系统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正常情况下,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周期相对较长,需要在建设之前以及建设过程中对其实施非常精细化的设计规划。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可知,某些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电力企业在具体操作时常常会偏离自身具体情况,这就会造成配网自动化建设及管理和实际情况不符。另外,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关键是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性,能够在出现故障时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但是很多电力企业在实施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过程中更关注的是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本身,对于其能够产生的实效关注不足。
2配网线路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问题分析
2.1配电设备购置管理不到位
电网企业在配电设置购置物资管理方面不够规范,甚至有些企业并没有设置专业采购与质检人员,如此导致某些质量不达标设备进入配网线路运行体系中,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严重影响了配网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生产效率。比如说绝缘子串的绝缘性不达标,配网线路出现大面积故障等。
2.2线路运行程序管理不到位
配网线路运行程序管理直接关系到设备运行管理效率。为此电网企业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且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线路运行程序管理效率。如果缺乏这样的制度,配网线路设备运行管理过程就会无据可依,导致配网线路设备维修工作难度加大,甚至还会引发安全事故。
2.3施工建设具有较大难度,缺少足够的技术人员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中最常采用的就是光纤通信,这是通信方式中最主要的一种,其具有损耗较小、传输容量大以及质量好、传输可靠性高以及中继距离较长等特点。光纤电缆的铺设是光纤通信的基础,同时要配置相应的交换机,整个过程涉及到很多的机构,具有较长的建设周期。从现阶段来看,配网光纤通信还处在初始阶段,施工方实际经验不够,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和进度。另外,配电网通信技术专业人员不足,很难自主进行通信维护,更多需要外部的技术人员进行支持。同时,相关培训工作没有进行有效开展,管理人员的通信技术能力难以有效培养并且缺少对应的通信维护管理工具,一旦发生通信故障就很难进行补救。
3提升配网运行管理方式
3.1严格把关电力企业配网线路设备选择购置
电力企业需要优质配网线路设备做支撑,因此在设备选择购置方面需做到谨慎精心,这是构建高质量配网线路体系的最基本要求。目前供电企业是需要一批高业务水平质检工作人员的,通过定期的质检工作人员培训树立职业标准操作体系,确保能够严格履行配网线路设备检查责任。另外还要做到不定期的抽样检查,保证设备符合相关标准技术要求,合理降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问题。
另一方面电力企业还应建立一套配网线路设备购置工作体系,建立配网线路项目招标公告查询采购服务平台,保证设备采购到位,同时提高配网线路设备管理质量,即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设备运行质量预管理监督体系,确保高品质的配网线路设备进入电力企业。
3.2大力组织实施配电自动化运维工作
配电自动化系统具有如下特点:覆盖区域广阔、用户较多、技术人员需求量大、可靠性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较快更替,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以及设备维护已经成为了配网自动化建设最主要的内容之一。配网自动化系统工作时主要是通过数据库、终端设备以及通讯网络对相应数据实施统计分析,从而控制相应执行机构。在加强配电网自动化运维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如下几方面:定期实施配电网的巡查,加强设备的检测,一旦发现缺陷需要立即处理;每天要对自动化终端的在线情况实施检查,对于存在异常的在线终端需要及时进行故障巡查;为了有效更新台账数据信息,需要增强基础台账管理和GIS图形管理;增强配电网建设的跟踪,以此为参照对运行方式和保护定值方案实施调整。
3.3优化配网线路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程序
要优化配网线路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程序,建立专业化的线路运行管理系统。主要是根据企业阅读生产计划,按照巡视周期安排巡视日程,保证每个巡视系统都能生成一个巡视工单。而在巡视过程中,技术人员还要通过手持PDA移动终端实施线路数据查询,及时发现设备线路缺陷故障并上报,优化巡视记录工作内容。针对某些主要线路的运行管理工作需要基于线路巡视管理技术体系、线路运行记录管理体系、线路周期性工作管理体系展开。另外就是建立一套配电运行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实施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满足配电巡视管理要求、配电设备运行记录管理要求以及配电设备周期性工作管理与配网抢修管理工作要求。
3.4加强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规划力度,提升其应用价值
在进行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电力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因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属于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投入较大的资源,所以一定要充分考虑好配电网建设所具有的系统性以及复杂性,否则非常容易造成电力企业的较大损失。电力企业在实施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之前一定要实施非常仔细的规划,确保其核心功能能够有效实现,最大程度上提升应用价值。
3.5及时更换老化配网线路设备
最后就要做到为配网线路设备运行管理体系建立定期点检机制,定期对设备及线路故障进行分析,并建立全寿命周期动态化监督管理体系,保证线路始终安全运营。针对某些已经检查出的老化设备则需要实施第一时间更换,降低外部自然因素为老化设备线路所带来的短路现象发生可能性。
3.6提高检修效率
以配电线路为例,在检修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查看线路运行是否受到建筑物的影响。如果存在违章建筑物,现场环境比较差,供电企业需要申请拆除违章建筑物,对现场环境进行清理,避免对线路运行产生影响。在检修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分析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运行状况,对其进行定期检查,测算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温度、完好度等。如互感器表面存在裂缝,容易出现短路问题,检修人员应 该对其进行检查,确定故障原因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电力自动化系统逐步被应用于当前的配网运行管理中,有效提升了配网运行的整体质量。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综合性较强,虽然在信息数据处理、安全预警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以改进与完善,保证配网的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林良东.配网运行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与有效管理措施[J].科技展望,2015,25(28):171.
[2]郑东平.配网运行管理与供电可靠性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3):125-126.
[3]林浩源.我国电力配网运行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视界,2015(12):21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