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浅谈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期   作者:谢璐
[导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关市镇分六小学  谢璐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部编版作为教育部根据时代发展变革编制的课本,更贴贴合现在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极为关注。本文以部编版为背景,以语文教学中的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为手段,立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逻辑能力、语言能力、阅读能力以及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不断创新、研究科学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下文中,将围绕科学思维、与时俱进、民族认同这三个方面对“核心素养向导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讨论。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教学策略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工作者来说,他们肩负的任务巨大。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研究,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对学生的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程逐渐受到家长以及教育领域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这促使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注重课本上基础知识的教学,也更加关注并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适应时代要求。为此,教育部本着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科学安排教学序列,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观念,推出了部编版的语文教材。本文将重点阐述在部编版的教材基础之上,从教师注重教学逻辑,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教师应用先进资源,促使学生与时俱进、教学结合地方特色,提高学生民族认同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教师注重教学逻辑,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在研究完部编版的语文教材,我们发现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建议教师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任务去驱动法教学模式大致包括“创设情景”、“确立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有内在联系的步骤,复合“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做”的思维方式。当然,针对不同教学情境,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也会做出适当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对学生说“跟着我的思维走”,因此,采纳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不仅会使教师本身条理清晰,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与科学性,对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影响深远。
        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时,教师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熟记课后字词,不仅会读会写,还要做到会意会用;其次,教师要求学生课前了解作者鲁迅简介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之后,就正式进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师首先向学生抛出问题:“闰土是谁?”“少年的闰土是怎样的人,与‘我’关系如何”“成年后的闰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我’关系又如何”“是什么导致了变化的产生”。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为文章划分层次,找到答案后教师组织进行小组讨论,最终确立答案与大家分享。这种抛锚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师应用先进资源,促使学生与时俱进
        部编版的第二个特点就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深入运用互联网技术,顺应时代要求。小学语文教育改变了传统“一人讲,众人听”的授课方式,互联网多媒体技术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助手。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欢快的音乐或者与课程相关的有趣的影视片段来吸引学生;或是为大家播放标准的朗读音频为大家展示规范的朗读,有助于学生规范阅读,这是文本阅读的关键;教师或通过网络渠道设置独特的随机点名,这样每位学生都有可能被点名,学生时刻保持兴奋的状态,有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调动海量学习资源,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例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不同地区春节的习俗,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更深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北京春节的歌谣供学生欣赏,或播放北京话版本的课文,使学生沉浸在充满京味儿的春节里。《北京的春节》一文按照时间顺序而作,教室可以在多媒体上制作表格,学生则填写不同时间对应的北京春节人们的不同习俗,有助于师生互动,提高课堂的交互性。让学生感受智能课堂,有助于教学创新,更有助于学生融入现代科技。
        三、教学结合地方特色,提高学生民族认同
        适应时代的发展是部编版根据社会发展做出的调整,但是同时也关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部编版的编写理念有一条很清楚的表明了要从我国丰富的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中汲取精华,从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中吸取营养,并且注意研究、学习国内外其他版本的母语教材,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小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健全,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点一点渗透,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开国大典》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被文章中描述的开国大典的恢宏气势所震撼,文章描写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主要人员,学生们不禁赞叹;而后教师可以叙述中国的艰难历史,因为小学生们还没有系统地接触近代史,因此在这时教师应该及时补充;文章全篇慷慨激昂,在学生亢奋之际,教师应趁热打铁,为学生介绍我国名川大山、灿烂文化、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民族认同感。
        结语:教师要深入解读部编版的教材要求,将编者的理念融入教学细节中取,即和时代息息相关,又关注我国传统文化,一古一今有效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观。此外,为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恢复学生主体地位,并且注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范利珍.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 中华少年, 2019(6):133-133.
[2]吴小英.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考试周刊, 2019(9):58-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