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期   作者:陈碧莲
[导读] 所谓问题导学法主要就是通过教师提前设定的一系列扣紧教学目的且有引导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探究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  陈碧莲  363102

摘要:所谓问题导学法主要就是通过教师提前设定的一系列扣紧教学目的且有引导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探究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在新的教学形势下,问题导学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它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突显出其趣味性和主动性。所以,将问题导学法运用到高中数学课堂上有利于调动课堂的气氛,进而达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浅谈一下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应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般教师都是“满堂灌”+“巩固练习”,应试思维过于强大,学生在解题时,也顾不上进行思维的拓展,只是一味地套路解题方式。这和新课标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拓展思维能力,养成数学核心素养的理念相违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需要将问题导学法引入到课堂上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问题导学法就是在特定的问题环境下,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研究,使得课本的知识和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会数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有机联系。
        1.问题导学法的基本特征
        问题导学法的基本特征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创设一系列围绕教学目的且环环相扣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探讨问题。教师需要与学生紧密配合,对一些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引导,之后再与学生一同归纳出解决问题的知识点,实现教学目的。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中,师生关系首先要非常牢靠,学生得听从教师的指引,这样才能一起去探寻问题的根本。[1]
        2.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作用
        对于高中生而言,很多人认为数学很难而放弃数学。问题导学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问题导学法设置的问题情境要扣紧教学目的,有的放矢,有层次,潜移默化地把整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融入到层层的问题当中去,通过解决问题,抽丝剥茧,有助于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而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3.问题导学法的具体教学运用
        3.1 启迪数学思维
        问题导学法在具体应用时应到落实到活跃学生思维上面,特别是对于高中数学来说,教师在设定有针对性的探究性问题时,尽量让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最大程度上保证这些问题具有启迪性。


例如,在讲授《二次函数》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来设立以下几个问题:我们之前学习过一次函数,那么同学们认为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都有哪些异同呢?根据这两个函数的曲线图像要怎么区分出它们呢?学生在了解到上述问题之后,根据现有的知识储备以及接下来的自主探究,学生便很容易的投身到二次函数的学习当中,如此便有利于学生区分出相似的知识点,同时还能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在很多相似问题的教学上,更是可以设置对比教学,也可以设置一题多变,这样更有利于同学深刻理解知识点和考查点,从而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拓展思维。
        3.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过于根深蒂固,以至于许多教师在教学时还是倾向于“一言堂”。高中生正处于叛逆的中期阶段,刻板的教学会让师生关系有嫌隙,久而久之,这样做就会让学生产生厌烦,从而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概率》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顺势进行问题导学:你们觉得硬币向空中抛十次,那么背面向上的概率是多少呢?正面向上的概率又是多少呢?问题一提出,就让学生自由去探讨。这样一来,大家都参与到抛硬币的过程中,自然也会带着问题去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2]再比如说教学《y=Asin(ωX+φ)的图像和性质》这一堂课时,我们可以让同学分组谈论A、ω、φ的变化引起的图像变化,较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让同学分组利用多媒体研究,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而且生动形象,所需要的结论一下就出来了。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这样整个教学效果就非常好,记忆也比较深刻。
        3.3 将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生活化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才是教学的根本,所以教师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相融合,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理解和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有关银行存款的指数图象,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以了解到更多有关指数型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能够缓解学生在课堂中的枯燥气氛,有利于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展开探究.[3]再比如说教学数列的《等比数列的求和》时,我们可以和生活中贷款买房的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概念相结合,这样既学习了知识,又与生活相结合,让同学在课堂学习中深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应用,了解数学的重要性。
        总结:问题导学法是新课改之后较为符合现代学生发展的一个教学方式,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问题导入,可以加强学生的个人兴趣,也会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和探究到到更多的知识。虽然目前问题导学法还没有全面的应用到各个班级中和各个课时中,但是,在今后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创设条件采用问题导学,更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在多元化的问题导学中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瀛,ZhangYing.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2015(4).
[2]王体海.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2015(14).
[3]陈冬喜.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