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肢体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护理前沿》2019年第8期   作者:陈椿燕
[导读] 背景 脑梗塞患者的偏瘫早期干预可能有更好的临床预后,但缺乏相应的依据。本文拟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在其中的重要意义
        【摘要】背景 脑梗塞患者的偏瘫早期干预可能有更好的临床预后,但缺乏相应的依据。本文拟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在其中的重要意义。 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在2018年全年在我院接收脑梗塞治疗的122例患者,进行1对1匹配。匹配后实验组有55人,对照组有55人,共110人进入最后的分析。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后两周和四周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偏瘫有良好的临床预后效果,可以推广。
【关键词】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脑梗塞
        脑梗塞(缺血性脑卒中)是在中国老年人群体中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主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缺乏血液供应导致组织坏死。脑梗塞发生后,会出现一些列脑梗后遗症,如患者出现偏瘫、一侧肢体障碍和失语等。其中,虽然大多数偏瘫病人尚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日常生活活动[1]。但严重的偏瘫患者则完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长期卧床。临床实践发现,早期偏瘫护理干预可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有良好的效果,但缺乏相应的实证文献支撑,本文拟通过回顾性研究进一步探讨该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在2018年全年在我院接收脑梗塞治疗的122例患者,匹配患者的一般社会资料,实验组为早期偏瘫训练组,对照组对常规护理组,进行1对1匹配。匹配后实验组有55人,对照组有55人,共110人进入最后的分析。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8.26±5.26和57.39±5.19岁。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男性构成比分别为45.27%和48.29%。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脑梗塞常规护理方案,包括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安全护理等。
        实验组进行了早期偏瘫训练干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体位变换:预防压疮,避免皮肤处于尿湿的床垫上,将软枕放置臀部、足跟下,防止皮肤破损,同时1到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2)体位低血压适应性训练:可对患者的床位进行高低调节,从抬高床头45°开始,每日训练5分钟,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可适当增加10到15分钟或继续抬高床头5-10°。(3)关节度维持训练:生命体征平稳后需要尽早进行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防止关节痉挛收缩,增加患者运动感觉。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活动部位、方向、收缩肌肉,整个活动缓慢进行,让患者体会运动的感觉,同时指导患者利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进行运动。(4)床上移动:患者保持仰卧位,将健侧足部放置患足下方,用健侧的手放置在胸前进行固定,再利用健侧的下肢部位轻轻地抬高下肢,往一侧方向进行移动,再将臀部抬起进行床上移动,最后上下肢配合下完成整个身体移动。(5)搭桥训练:患者呈仰卧位,将双腿屈曲,两脚踏床,并将脚足够靠近臀部,慢慢抬起臀部并保持一定时间慢慢放下。(6)床上翻身训练:将患者健侧的下肢放置于患者患侧腿下,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Bobath握手,肩部向前屈曲90°,甚至手肘,往左右用力水平摆动,并将头往健侧或患侧转移,同时患者的躯干也同时转动,以完成转身。(7)起坐训练:起坐训练主要对患者日常生活的训练,防止长期卧位带来的褥疮、坠积性肺炎和进食呛咳甚至窒息等不良事件。且通过起坐训练可以促进患者肠道蠕动,有利于胃肠道消化和防止便秘。通过护士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评估,如患者没有意识障碍,则可以在患者出现急性脑梗塞第二天进行起坐训练。开始时,可以在患者身后放置软垫,患者用手支撑,缓慢改变体位,从卧位改成半卧位。每天可以训练两次,如患者无劳累、恶心、呕吐和其他不适,可以稍微提高卧位角度,每次以10°为一个单位。或者护理人员也可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时间调整,以每次5分钟到10分钟为宜。
1.3观察指标
        (1)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评估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2)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AS 9.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比较
        训练前两组在Fugl-Meyer评分上无明显差异,表明基线数据一致。训练后2周和训练
        后4周,实验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58.35±9.86分和79.28±6.92分,均优于传统常规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训练前两组在Barthel指数评分上无明显差异,表明基线数据一致。训练后2周和训练后4周,实验组Barthel指数分别为12.45±2.46分和14.98±2.02分,均优于传统常规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3 讨论
        偏瘫是脑梗塞病人常见的后遗症,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危害,如一侧身体疼痛和冷热知觉减退,长期卧床带来坠积性肺炎、泌尿感染和肌肉萎缩等。若长期瘫痪容易造成多器官衰竭。故针对脑梗塞患者的治疗需要进行其偏瘫肢体的早期康复干预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一系列偏瘫肢体早期康复训练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根据先前的研究,偏瘫肢体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刺激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加强患者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抑制异常和原始的神经反射活动,以构建良好有序的运动模式。也可以讲,这是一种重复训练、反复刺激、循序渐进的过程[2]。另外,丹麦学者也指出,有多达95%的脑梗塞偏瘫患者,通过功能康复训练,其上下肢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其最佳干预时间为发病后11周至12.5周内。这一研究也验证了对脑梗塞患者的偏瘫肢体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3]。
   综上,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偏瘫有良好的临床预后效果,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罗爱勤. 心理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恢复的效果[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18):101-102.
[2]李玲.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活动能力方面疗效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3):198-199.
[3]吴万容.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训练[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