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如何通过进行情感陪护和交流,对患有老年病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拥有一个平和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方法根据内科因老年病住院的患者特点,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采取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他们进行解释―支持―放松式的训练。效果通过采取上述护理措施,患者抗疾病的自信心普遍得到增强,情绪较平和,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正确的心理护理能保持内科老年病人的心境,促进病人的康复。
关键词:老年;内科病人;慢性老年病;心理护理
引言
临床中,老年病是在老年期多发的疾病,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脑卒中、老年痴呆、慢性支气管炎以及白内障等,上述疾病常合并发生,患者的病情较复杂,死亡率高。因病病程长,很难根治,在反复发作和漫长治疗中患者出现恐慌、焦虑、排斥、抑郁等心理,影响到治疗和康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卫生体系的逐渐完善,我国人民平均寿命逐渐增长,现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增长。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病的治疗主要以维持治疗为主,因此治疗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有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可改善部分疾病的预后。
1老年病患者心理状态及分析
1.1悲观失望
大多老年病(如糖尿病等)一旦确诊,必须改变生活习惯、终生控制饮食,且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治疗。而老年病患者一方面因为对医药知识不了解,同时也由于个人因病痛而产生主观感觉异常,常常会造成患者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尤其由于内科老年病的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加上患者因年龄增加造成的机体功能减退,往往令患者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
1.2环境因素
老年病学科患者大部分为生活不能自理者,收治患者主要包括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瘫痪患者、老年痴呆患者等。相关统计显示:老年病学科患者中,伴有精神症状的阿茨海默病患者为60%以上,通常均具有行为、思维及认知功能障碍。这些因素易对老年患者产生较大的负面情绪。
1.3抑郁
身患疾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不高兴的事,很多患者因疾病导致抑郁。表现为少言寡语,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有的饮泣不语,还有的自暴自弃,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
2护理要点
2.1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应鼓励老年病人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积极参加一些适宜的娱乐活动,努力进行自我调节,解除自己心态上的焦虑感;同时,家属和医护人员也应注重老年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他们的心理症结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对他们自身的病情予以耐心细致的讲解,让其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并使其对自身的疾病树立战胜的信心;因一些特殊的检查方法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不适,要提前告知并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
2.2树立健康的职业道德
老年病学科老年患者应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加强老年患者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中学会从患者及患者家属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在工作中,若出现问题要及时调节情绪,多一份耐心,理解、关爱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有文献报道:患者满意度50%以上来自服务性活动,而与技术无关。
2.3克服悲观失望的心态
对于产生悲观失望心绪的老年病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患者的休息。
家人应尽量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关注他们的心态变化,照顾好老年病人的日常生活;医护人员要对老年病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介绍,帮助他们增加对老年病的了解,消除悲观失望的不良心态。
2.4医院人性化管理
管理者为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重视老年患者的劳动付出,提供进修、学习、晋升机会,在工作中提倡多鼓励,少批评原则,激发老年患者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要在管理中加大情感投入,如组织一些娱乐、休闲活动等。要密切关注老年患者是否存在负面情绪,并给予心理疏导,及时调整心态。
2.5敏感偏执心理的护理
护理人员面对患者应当充满爱心,细心了解患者偏执多疑心理的产生原因。如果由于生活中他人的态度、与家人关系等造成患者的敏感偏执心理,护理人员应当多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家庭成员能够给予患者更多心理支持;如果是由于病情影响,护理人员应当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治疗知识的讲解,且医护人员的讲解应当一致,以防患者对医护人员专业性产生怀疑。与患者沟通应当态度诚恳,表情自如,对于不良习惯、嗜好不应强行纠正制止,而应当讲明利害,耐心引导,从而使患者依从性提升,促进康复。
2.6对健忘、自尊心强患者的护理
与患者交谈时应当避免使用容易产生误解、不恰当的语言、语气,对患者使用尊称,对于健忘患者应当时常进行提醒,减少因记忆力不佳带来的麻烦,指导患者科学用脑方法等。对于患者提出的各种合理需求,护理人员应当尽量给予满足,使患者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如果无法达成的要求,也应当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而不是生硬拒绝,以防引起患者的不满。
3讨论
临床中,老年患病由于受到自身原因的影响,会出现放弃治疗等心理,信心严重缺乏,患者大都还存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而严重影响到老年病患者治疗的效果与恢复的效果。所以,在老年病患者的治疗中应实施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保持镇静同时,可快速利用老年病有关的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与完善的心理护理方式,给予老年病患者护理,并密切配合医师的抢救与临床治疗。在此次研究中,老年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是从构建良好关系、满足老年病患者的自尊心、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等方面实施,结果是甲组老年病患者的负性情绪程度显著轻于乙组老年病患者,并且甲组老年病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乙组老年病患者,所以说心理干预可缓解老年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并提高满意度。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社会,老龄人口常常患有一种或几种老年病、慢性病,甚至会同时伴有一些功能性残疾。针对老年疾病的诊疗过程,与其他类疾病有很大的不同,如何针对老年疾病具有的特殊性、脆弱性、高危性等特点,提高老年医学教学水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急需探讨研究的课题。人的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出现的生物学变化及在精神、心理、社会诸方面的体验,会使老年人强烈感受到自己的衰老,往往产生消极心理和负面情绪,如心理上的无价值感、孤独感;记忆力衰退;性格日益趋于保守固执;沉浸于往事难以自拔,不能接受新生事物等。加上随之而来的老年病病痛的折磨,因而会使患者对病情悲观,不能积极面对,很好地配合治疗。根据上述老年病病人的特点,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培养他们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对患者疾病的康复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 。
参考文献
[1] 刘雪梅,张慧.强化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与治疗效能感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08):910-912.
[2] 黄琼,邓冬梅,谢芳,等.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4):141-143.
[3] 管键.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对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14):13-16.
[4] 罗昭琴.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8):122-124.
[5] 王丹妮.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措施总结[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6):229,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