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技术实践 由丽晶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1期   作者:由丽晶
[导读] 裂缝是现浇混凝土楼板中最常见的问题,
        摘要:裂缝是现浇混凝土楼板中最常见的问题,造成楼板裂缝的原因很多,包括设计不合理、配筋不合理、外界因素影响等多种原因。楼板裂缝的出现会进一步引发楼板渗水、钢筋生锈等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和工程使用寿命。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技术;实践
        引言
        要想有效预防混凝土现浇楼板的开裂现象,就要不断提高混凝土楼板的自身抗裂性能,从建筑结构的设计入手,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对混凝土楼板的开裂现象进行预防和处理,要真正做到在预防的基础上综合防治开裂现象,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1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原因及类型
        1.1干燥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各种固体颗粒之间形成一层水膜。混凝土内部的自由水会由内向外迁移并蒸发,以致在水膜间形成复杂的凹面,形成毛细孔压力,使得骨料受压,水泥结晶体受拉。混凝土毛细孔随混凝土内部水分向外界不断迁移、蒸发而逐渐变细,毛细孔压力则随着进一步增大,导致混凝土产生体积缩小的现象称之为为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对于楼板这种体表比很小的混凝土构件,在大风、高温、低湿环境下浇筑的大流动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及时覆盖养护,就开始由表及里地逐步发生水分迁移、蒸发,在混凝土构件横截面上形成湿度梯度,产生内外干缩量不一致的变形。由于混凝土表面收缩变形量大,而混凝土内部收缩变形量小,因此现浇板表面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制约;对于整个楼盖而言,楼板收缩变形大于四周混凝土梁的收缩变形,同理,混凝土板的收缩变形受到四周梁的制约。当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变形受到抑制时,构件的表面就会发生拉伸变形,一旦拉伸变形(应变)超越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变形(应变),混凝土则立马会产生干燥收缩裂缝[1]。
        1.2温度收缩裂缝
        混凝土搅拌后终凝前的整个阶段,产生的水化热导致混凝土持续升温,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通常自然环境温度较混凝土内部温度低,混凝土会持续向大气中散热。由于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加之空气的流动,因此混凝土表层温度降低得快,而中心温度降低缓慢,于是混凝土形成内部热量积聚。现浇混凝土板的的表体比很大,这导致其内外部水化热散失的速率差异很显著,因而在楼板内部与外部间就产生了明显的温度差,亦即形成了温度梯度。温度梯度的出现将在混凝土表面中产生温度拉应变,无论混凝土的初期升温阶段还是后期的降温阶段,现浇混凝土板的外表温度总是低于内部温度,在升温阶段楼板内部混凝土膨胀率大于其表层混凝土,降温截断内部混凝土收缩速率则小于表层混凝土,因此,现浇混凝土板浇筑之后,沿楼板厚度方向从楼板中心至楼板表面就会产生应变差,这种温度应变差使得表层混凝土总是处于受拉状态,当表层混凝土的拉应变超越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现浇混凝土板就会在表层出现开裂。
        1.3 不均匀的沉降所引起的裂缝
        由于实际施工过程中会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所以对建筑物的处理及使用就会相对变得比较麻烦,很容易出现疏漏,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建筑物中消除一些没设置需求的变形缝。在基础的沉降不均匀时,尤其是框架结构,对沉降比较敏感,很容易在沉降不均匀的相邻柱位产生沉降裂缝,同时在墙体部位也会出现相对应的开裂部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转角的角柱处是由于不均匀沉降所引起裂缝现象的高发地段[2]。
        2 混凝土现浇板出现裂缝的预防措施
        2.1 优化原材料的管理机制
        在裂缝预防中,控制原材料质量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对预防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当前应重视对施工原材料的管理机制优化。首先,应从原材料采购环节加强管理,应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在采购环节对原材料的质量做出检验。如:对砂石的含碱量做出检测,避免采购砂石具备较高的含碱量;对泥沙的粗细程度进行检验,确保泥沙粗细程度适中;同时还应对各类添加剂的采购质量进行检验,保证现浇混凝土所用施工材料的质量都达到规范要求、设计要求。此外,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应根据设计配合比严格控制各类材料的参数量,确保混凝土配制的质量。


        2.2 设计阶段
        (1)充分考虑建筑中涉及的突变和应力问题
        首先,设计时必须考虑结构问题,避开建筑平面形状设计时形状的突变问题,进而避免因为形状不同引发的混凝土楼板裂缝现象。其次,拉应力是引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一大重要原因,因此设计者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工程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避免拉应力引发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体形较长的建筑而言,必须考虑对混凝土的拉应力作用,在设计时科学设置相应的伸缩缝、变形缝,避免因为拉应力集中作用导致的楼板裂缝。其次,要根据勘测单位提供的地质报告对土地进行二次抽测,避免勘测单位测量结果误差的存在,为地基基础设计奠定基础。最后,合理应对温度应力和应变问题,预留一定的应变空间,同时可以在体型较长的建筑上设置后浇带,避免引发混凝土楼板出现收缩裂缝。
        (2)合理选用配筋
        首先,要充分考虑配筋比例不足引发的问题,保证足够的配筋率,并留有一定的安全储备,防止施工时的荷载过大影响楼板性能。其次,在成本允许的条件下,利用双层双向钢筋的方式使用配筋,以便应对温度应力及混凝土收缩、振动等问题。特别是在建筑工程两端、大开间楼梯等处,必须设置双层双向钢筋,在建筑转角处增加放射筋,提升对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减少裂缝出现。同时,双层双向钢筋又可以有效避免水电管线对楼板有效厚度的影响[3]。
        (3)考虑建筑水电埋管的影响
        结构设计时要考虑水电埋管的需求,设计板厚不宜过小。板厚不仅要满足纯建筑工程需求,还要满足建造时的水电埋管需求,避免因为埋管影响楼板有效厚度,造成楼板后期开裂等质量问题。同时对于管径较大的预埋管而言,可以通过设计预埋管线上铺设钢筋网片、缠绕铁丝等形式来提升相关位置的性能,防止裂缝发生。
        2.3 施工阶段
        (1)防止应力及其他因素引发的收缩和膨胀现象
        在施工中,在混凝土楼板建造使用的混凝土中加入一些微膨胀剂,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楼板裂缝。
        (2)保证拆模时间
        拆模前务必对混凝土结构强度进行测试,达到要求后方可拆模,不能为了提高模板使用效率而影响建筑质量。
        (3)规范施工现场管理
        首先,为了避免集中受力对建筑楼板产生的过载负荷,必须在施工时将使用材料和工具分散堆放。其次,要保证施工现场中相应工作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进而保证施工质量。例如在上下层钢筋中添加马凳筋、设置临时通道、设置专人修正钢筋等。
        (4)加强维护保养工作
        施工过程宜采用边施工边保养的形式对工程建筑的混凝土结构进行保养,通过合理保养维护,避免后期裂缝发生。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进度,不能过快[4]。
        3 结束语
        混凝土现浇板出现裂缝,不仅会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外观,最重要的是还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和承受荷载的能力。如果裂缝的宽度超出了一定的限制条件,那么就会导致钢筋的侵蚀和渗透,对建筑物的耐久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高度关注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裂缝问题,精准把握问题所出现的原因以及为后续应该采取的措施制作方案。
        参考文献:
        [1]王胜.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J].山西建筑,2017(6):109-110.
        [2]尚兴.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预防及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2019(1):71-72.
        [3]徐静伟.混凝土现浇板早期裂缝影响因素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34-40.
        [4]唐磊.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及裂缝控制探析[J].安徽建筑,2019(9):286,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