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分析 石玉良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作者:石玉良
[导读] 摘要:建筑空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生活、休息、工作及活动的基本场所,同时为人们承载了丰富的内在需求,直接反映了社会文化。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16
        摘要:建筑空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生活、休息、工作及活动的基本场所,同时为人们承载了丰富的内在需求,直接反映了社会文化。与此同时,对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的美观性及艺术性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多数设计师也更为青睐于在建筑规划设计方案中适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设计元素。本文对我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主要体现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规划设计;文化体现
        引言
        在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哲学体系不断融入建筑规划设计领域当中,实现了对中国建筑文化体系的完善补充及现代化解读。而对传统文化与建筑规划设计领域的融合程度、建筑文化的传承力度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我国建筑行业及建筑设计领域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
        一、传统文化在早期建筑规划设计领域中缺失问题的成因
        1.我国建筑文化出现传承断代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西方文化出现大融合,同时产生较为激烈的文化冲击,各类建筑设计风格及理念主义得到广泛推广。从建筑规划设计领域来看,西方建筑文化总体体系较为宏大,具有古典、文艺、浪漫主义等多种设计风格,在诸多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下,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日益式微,在各类建筑规划设计方案中的体现形式较为单一。从人员专业素养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多数设计师接受的专业教育形式及知识体系偏向于西方化,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及各项建筑设计理念缺乏深入了解。在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尽管做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元素的有效融入、体现,但却存在设计理念僵化、建筑设计风格高度雷同的问题,部分建筑并未体现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核心、浮于表面。
        2.地域文化体现程度不足
        现阶段,部分建筑企业及设计师普遍存在缺乏传统建筑文化设计经验,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更为青睐于借鉴各类现有建筑设计理念与风格,或是缺乏规划统一城市建筑设计风格的意识。受这一问题影响,部分城市建筑在设计风格及造型结构上并未做到对传统地域文化的充分体现,多数建筑设计风格高度雷同、千篇一律,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造型结构的美观性及艺术观赏性,同时也不利于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传承地域文化。
        二、我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主要体现
        1.传统文化在建筑地域设计层面的体现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及地区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社会结构、民俗习惯与特质的地域文化,如中原文化、三秦文化、齐鲁文化、湖湘文化以及满族文化、汉族文化等民族文化,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建筑设计理念、主体设计风格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如若在各类建筑规划设计阶段中采取同一类传统文化设计方法,很难在建筑规划设计方案中体现出不同民族文化及地域文化的鲜明特征。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中,需要设计师对建筑所处区域传统文化的老旧建筑主要设计风格、地域文化的表现特征、人文习俗等进行深入了解,在其基础上选择恰当建筑规划设计形式及风格。
        与此同时,要结合时代背景与建筑行业发展进程,对传统建筑文化体系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优化完善,在坚持以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自身鲜明特征为设计核心的前提基础上,为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提供必要保障。例如,在我国傣族传统建筑文化体系中,推崇“就地取材”建筑设计理念,使用竹子等作为主体建筑材料。而我国闽西地域文化则推崇将红褐卵石作为墙基砌筑材料,这些传统建筑文化设计理念都与当前时代不符,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完善。

具体来讲,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设计师既需要充分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及建筑文化,同时也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及要求,从而设计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建筑,推动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例如借鉴我国传统建筑屋顶型式及组合方式、建筑主体色彩搭配结构等等。
        2.传统文化在建筑创新规划设计层面的体现
        在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随着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转变,多数建筑工程中均融入了我国传统文化作为设计元素,加快了中国建筑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且实现了对建筑美观性、艺术观赏性的优化提升。但与此同时,却存在大量建筑规划风格与传统文化体现形式高度雷同的设计问题,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较为僵化,青睐于直接照搬传统建筑设计形式,而忽视了各项传统建筑设计风格、具体设计手法的文化内核。例如在某建筑工程中,设计师完全照搬我国传统宫室建筑中的漏窗、窗权的图案及形状。简单来讲,部分设计师并未将建筑规划设计过程视作为对传统建筑文化的解读过程,既没有深入思考不同传统建筑设计风格及艺术表现手法的文化内核,也没有将其以现代化建筑设计形式进行重新解读。
        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具有创新设计精神,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深入解读、充分汲取设计养分,并在其基础上结合各类建筑工程的实际使用用途与施工背景,针对性开展规划设计工作,确保建筑实际功能、设计风格与我国传统文化三者之间的衔接。具体来讲,需要忽视各项传统文化及建筑设计手法的表象,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核作为建筑规划设计元素。
        以我国厦门市高崎机场T4航站楼为例,在建筑造型结构设计方案中充分融入闽南地域文化的精髓,采用镜像复制、对称提升角点等现代建筑设计手法,构建起与大鹏展翅造型高度相似的建筑屋顶结构,不但充分体现出闽南地域文化中屋脊设计理念的充分体现,还大幅提高了建筑室内采光条件,保障建筑的实用功能,实现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解读。
        3.传统文化在价值观、审美观层面的体现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可将建筑规划设计视作为对设计师自身价值观念以及审美取向的一种体现形式,且我国传统文化及建筑文化是一类较为注重审美观。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方案中,设计师不但需要保障各项建筑功能模块的实际使用价值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同时也需要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进行分析了解,从而在建筑规划设计方案中适当融入文化审美观念。
        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图腾文化符号—龙图腾为例,对龙图腾的崇拜,既体现出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规律的遵循,且这一文化符号的造型结构也符合多数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象征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仪,设计师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中,可选择对龙图腾这一我国传统文化标志性文化符号进行适当融入、应用。而这也是对我国传统建筑符号文化的现代化解读及体现形式。但是龙图腾及龙元素具有高度指向性的文化含义,需要设计师根据建筑工程的主要类型以及实际使用用途而选择性应用这类文化符号,避免建筑规划设计方案、造型结构与建筑用途产生冲突。例如在城市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方案中,并不适宜融入龙图腾这类传统设计元素,会产生建筑造型结构突兀之感。
        结语
        在建筑规划设计方案中,设计师要深入了解不同地域文化及民族文化的发展背景、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并对建筑实体文化、规范文化、理念文化以及符号文化进行现代化解读,进而推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唯有如此,才能在充分保障建筑实用功能、美观性及艺术观赏性的基础上,体现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江顺,李远来,王洋.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分析[J].地产,2019(22).
        [2]华治宇.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J].城市建筑,2013(18).
        [3]王长庆,王绍森,陈宏.从“传统”出发——浅析闽南当代城市建筑中的地域文化[J].中国房地产,20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