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某建筑工程实例为依托,从安全管理制度、现场安全预防措施以及安全操作技术规程三个方面,对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的强化策略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强化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尤为重要,是减少并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必须对安全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和策略,对安全技术管理进行强化。借此,下面对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的强化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项目地处该市经济产业开发区内,位于城市快速路北出口以南,交通条件非常便利。该工程地上30层,包括裙房和塔楼,地下2层,为设备房和停车场,总建筑面积约为6.576万㎡。塔楼采用的是筒体短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以下为框架筒体结构,建筑消防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基础为灌注桩,桩长为5.0-15m不等,桩径从1200mm-2000mm不等,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0。由于该建筑的分部分项工程较多,给现场管理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为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下面就此展开详细论述。
2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的强化策略
2.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在本工程中,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进行规范,项目部应当建立并逐步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施工安全教育制度、现场安全检查制度等等。
2.1.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项目部应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并对制度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岗责任到人,在施工现场形成工作职责明确的安全网络体系,保证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减少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零事故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2.1.2施工安全教育制度
通过安全教育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有利于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施工安全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与施工现场安全有关的教育工作和安全交底。在本工程中,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所有进场参与施工作业的人员,均必须进行不少于40h的教育,合格后方可上岗[1];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交底工作由相关的技术人员负责,开工前必须进行安全交底,否则不得开工。
2.1.3现场安全检查制度
在本工程中,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要明确安全检查的重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处理,在隐患尚未消除之前,不得进行作业。
2.2现场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2.2.1防坠落伤害措施
(1)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进行高空、邻边或是悬空作业时,必须依据国家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佩戴安全带,并系好保险钩,不得低挂高用。
(2)在阳台、楼板、屋面等部位的施工中,应当搭设高度在1.2m左右的防护栏,或设置工具式隔离门,护栏应当能够承受1000N以上的水平冲击力[2]。
(3)电梯及井架等构筑物的通道两侧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栏,接料平台则应设置安全门,电梯井内应当每间隔2层设置一道安全防护网,并指派专人进行定期检查和清理。
(4)作业人员应当通过专用梯子上下基坑,不得使用机械设备对人员进行运输;转料平台应当设置在醒目的位置处,并注明允许的载重量,不得超载。
(5)现场安全员应当对防高空坠物设施进行定期的维护,发现缺失或损坏使,必须及时处理,未处理好之前不得进行施工;在对外部脚手架进行搭设时,必须严格按照经审批合格的方案进行作业,任何人员不得擅自改动方案,在操作层上应当设置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外挂密目网[3]。
(6)所有未经验收或是验收不合格的脚手架不得在工程中使用,支立模板和绑扎钢筋时,如果高度超过3.0m,必须搭建操作平台,高度在3.0m以下时,可以使用马凳;任何人员不得在梁底板下方行走,当场地内的光线比较差时应当使用混合照明。
2.2.2防触电措施
在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后发现,触电事故的发生几率相对较大,并且事故中人员的死伤情况比较严重。为此,要做好防触电措施。
(1)建筑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国家现行JGJ46规范标准中给出的要求,采用TN-S系统进行配电,并设置保护零线,所有支线均必须使用五芯电缆,末端开关上应当加装漏电保护装置,并实行“三个一”,即一机、一闸、一保护,不得使用一台设备直接控制包括插座在内的两台以上的用电设备。
(2)高度低于2.4m或是比较潮湿的场所必须使用36V安全电压;施工现场改电、临时接电,必须由具备资格证的专业电工负责,无证人员不得私自接电,以免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3)地埋式电缆应当加装套管,埋入地下的深度应当不低于20cm,出地面后的高度应当在2.0m以上,若是需要上电杆,则应当接PE线[4]。配电箱周围应当预留出能够容纳两个人共同作业的空间,并用栏杆进行围护,不得堆放杂物和易燃易爆品.
(4)动力设备的进出线应当从开关柜的下面走线,开关柜内不得挂接临时用电设备,且必须使用截面积在2.5以上的多股绝缘铜线,并与设备、柜门进行可靠的电气连接;施工现场的接地装置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进行设置,重复接地的电阻值应当在10Ω以上。
(5)分配电箱与开关柜之间的距离应当符合安全规定,固定式的配电箱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应当不低于1.3m;建筑内部的供电线路应当采用架空的方式进行敷设,以建筑的避雷装置作为防雷保护;照明系统的变压器应当以双绕组型作为首选,不得使用自耦合式变压器。
2.3明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各个工种应当对相关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加以了解和掌握,具体如下:
(1)搭设脚手架时,必须使用壁厚足够、质量合格的钢管,锈蚀严重以及表面存在裂纹的钢管不得用于脚手架的搭设;扣件除了要具有产品合格证之外,还应在使用前进行性能检验,不得使用脆裂、变形的扣件;在脚手架的两端应当设置剪刀撑,其与地面之间的角度为45-60°;上料斜道的宽度应当在1.5m以上,坡度不得超过1:3;搭设安全网时应当每间隔3.0m左右设置一根支撑杆,网内不得有杂物,尤其是坚硬的物体;在对脚手架进行拆除时,必须在周围设置警戒线,并由专人看管,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2)作业人员应当通过斜道上下脚手架,不得攀爬,严禁站在砖墙上进行划线或是砌筑施工;山墙砌筑完毕后应当进行临时支撑,以免倒塌伤人;用吊机运输砌块时,应当用夹板对砌块进行固定。
(3)加工钢筋的场地应当平整,操作台要牢固可靠,钢筋调直机必须由专人进行操作,设备运转时,不得进行检查和维修;展开的圆盘钢筋应当将一端卡牢,避免回弹伤人;在高处进行钢筋绑扎时,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当柱筋的高度超过4.0m时,应当搭设操作平台[5];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安全阀完好,输送管道的支架应当牢固可靠;对柱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要确保操作台的宽度在1.0m以上,不得站在模板上操作。
3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为减少并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对此项工作进行强化。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现场安全事故防范措施、明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技术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建权.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2):36-38.
[2]梁小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J].智能城市,2020(1):23-25.
[3]赵迪.吉林市RM艺术中心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赵小峰.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智能城市,2019(11):109-110.
[5]李洪磊.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现场安全过程施工管理与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1):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