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麻醉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麻醉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46例、常规组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SAS及SDS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麻醉苏醒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麻醉苏醒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心理状况;躁动发生率
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出现躁动,是麻醉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诱发患者其他并发症,对患者健康造成不利影响[1]。因此,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麻醉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麻醉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麻醉术后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常规组(=46例),其中观察组女性24例,男性22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7.39±1.38)岁;常规组女性21例,男性25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7.21±1.03)岁。纳入患者均采用吸入麻醉法进行全身麻醉;排除精神障碍及全麻禁忌患者。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对于本次研究无统计学意义(>0.05)。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将患者取平卧位,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床头抬高,保障患者气道通畅。及时与麻醉医师沟通,记录患者采用的麻醉药品、术中出血量、术中危险反应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1)在麻醉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减少患者由于未知产生的对手术及麻醉的恐惧心理。同时引导患者术前停止吸烟,及时对支气管分泌物进行清除,做好术前准备工作。(2)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及麻醉苏醒期实时关注患者状态,不时给予患者温和、轻柔的心理鼓励,缓解、平复患者潜意识里的紧张、焦虑、不安心理,让患者在平静的心理状态下苏醒。(3)对患者实施严密生命体征监控,备好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呋塞米、尼可刹米、咪达唑仑等常见镇静、急救药物,做好心肺复苏、呼吸机等急救准备。(4)做好常见呼吸异常并发症的预防护理:①在手术允许的情况下,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在患者口部放置通气道对上呼吸道梗阻进行预防;②护理人员可通过辅助患者呼吸,根据患者麻醉苏醒期状态酌情静脉注射固醇类、肌松剂等药物对支气管痉挛进行缓解及预防;③护理人员可通过为患者佩戴氧气面罩,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时给予氧气输送的方式,对低氧血症进行预防。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
临床疗效:SAS及SDS量表评分满分为100分,50-60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0-70分为中度焦虑/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根据患者苏醒期状态将患者分为危险躁动、非常躁动、躁动及安静合作,躁动发生率为危险躁动、非常躁动、躁动占患者总人数的比例。患者SAS及SDS量表评分及躁动发生率越低,代表患者麻醉苏醒后心理状态及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观察组及常规组患者SAS及SDS量表评分行检验(均数±标准差),观察组及常规组患者躁动发生率行卡方检验(),<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及常规组患者SAS及SDS量表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及SDS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SAS及SDS量表评分,见表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对比(±S,分)
.png)
2.2观察组及常规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见表2,(<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观察组及常规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对比[]
.png)
3讨论
全身麻醉虽然是临床上常用的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起效快的显著优点,可以协助医生获得较理想的手术环境[2]。但与此同时,全身麻醉也容易发生引发多项并发症,躁动就属于麻醉苏醒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兴奋、躁动、无理性言语、无意识的四肢挥舞、翻身、语无伦次、大声喊叫、哭泣等,如不及时加以预防及控制,对患者身体育心理健康都存在着不利影响[3]。因此,本次研究中尝试对麻醉苏醒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探究其对于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AS及SDS量表评分明显均优于常规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0.05)。通过手术室护理干预中的心理干预,减少了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通过适量给予利多卡因、咪达唑仑等常见镇静、急救药物及常见呼吸异常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有效降低了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麻醉苏醒期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廖艳玲.全麻苏醒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4):152+155.
[2]张春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留置尿管耐受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8):155.
[3]史露露,李梦霞.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干预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7):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