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厄贝沙坦联合常规治疗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和心率变异性(HRV)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患者入院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根据电脑随机排号结果,将单号患者纳入研究组,双号患者纳入对比组,各组40例。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厄贝沙坦治疗。分别于用药前以及用药6个月后,对患者左室肥厚以及心率变异性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由两组测量结果可见,用药6个月后,研究组LVPWT、LVPWT和LVST指标均有所下降,且用药后指标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SDNN、SDANN、rMSSD和PNN50指标均有所上升,且用药后指标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常规治疗,对改善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和心率变异性有显著改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常规治疗;厄贝沙坦;左室肥厚;心率变异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患者入院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根据电脑随机排号结果,将单号患者纳入研究组,双号患者纳入对比组,各组40例。对比组,男患和女患例数比为5:3,年龄38-78岁,均龄(54.33±10.52)岁。病程2-20年,均值(10.24±7.16)年。收缩压141-180mmHg,均值(162.33±7.28)mmHg。研究组,男患和女患例数比为11:9,年龄39-76岁,均龄(54.85±10.20)岁。病程2-19年,均值(10.41±7.37)年。收缩压145-180mmHg,均值(162.78±7.44)mmHg。入组标准:患者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系统或者器官疾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 对比组
对比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半个月前,要求所有患者停止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其他正在使用的高血压药物。指导患者进行低脂以及低钠盐饮食。经过一周的降压药洗脱期后,常规治疗组开始采用常规治疗,根据患者临床检查情况,指导其口服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以及利尿剂等。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片(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513)进行治疗。起始剂量为0.15g/次,每天1次。后可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于患者治疗前为期测量基础血压,作为用药的指导标准。用药后2周,患者再次入院复查。对血压控制比较好的患者,可维持原治疗方案;对于血压控制不稳定的患者,可适当增加用药剂量或者调整临床用药,也可以联合应用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血压以及LVH、HRV进行测量。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患者LVH指标变化情况。对比指标包括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室间隔厚度(LVST)。
1.3.2 对比两组患者HRV指标变化情况。对比指标包括24h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内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平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窦性心律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0)。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选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检验方式为t值,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LVH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由两组测量结果可见,用药前,两组患者LVH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6个月后,研究组LVPWT、LVPWT和LVST指标均有所下降,且用药后指标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1。
.png)
2.2 两组患者HRV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由两组测量结果可见,用药前,两组患者HRV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6个月后,研究组SDNN、SDANN、rMSSD和PNN50指标均有所上升,且用药后指标高于对比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HRV指标变化情况比较(x±s,mmHg),n=40
.png)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导致的循环系统疾病。血压控制不稳,可导致患者心脏、肾脏以及大脑等多个器官以及系统受累,引发功能性或者器质性疾病[1]。根据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40%左右存在左心室重构,其显著表现在心室肥厚以及心率、心率变化上[2]。心室肥厚是导致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的重要因素。对心室肥厚以及心率变异情况进行纠正,可以防止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3]。
厄贝沙坦是临床比较常用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抑制剂。其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受体(ATl)有特异性拮抗作用[4]。将AngⅡ与ATl受体的结合作用进行阻断,可以达到较好的抑制血管收缩以及促进醛固酮的释放,最终达到有效的降压作用[5]。厄贝沙坦还通过刺激一氧化氮及前列环素2的合成,对内皮素1进行抑制,维持正常的血管张力。同时,血管紧张素对具有较高的正向变力,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可抑制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防止心肌肥大的产生。厄贝沙坦还对交感-肾上腺素系统以及较高-醛固酮-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有抑制作用,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度,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降低心肌细胞活性,起到改善左心室肥厚的效果[6]。
综上所述,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以及心率变异性有明显改善效果,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刘大亮, 区兴棉.厄贝沙坦联合常规治疗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和心率变异性中的作用[J]. 中国当代医药, 2018, 025(001):51-53.
[2]陈新胜, 柯植泉, CHENXinsheng,等.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 2016, 23(7):863-864.
[3]吕文学, 赵燕香, 郑贵良.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8, 27(5):569-572.
[4]孟晶茜, 赵瑛瑛, 张文吉, 等. ACE2基因多态性对厄贝沙坦治疗2级高血压伴慢性肾衰患者疗效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8, 23(6):661-666.
[5]韩建勤, 徐烨华, 罗萍, 等. 氯沙坦与厄贝沙坦对女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 2019, 26(5):51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