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结合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对比

发表时间:2020/4/2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月1期   作者:朱和玉
[导读] 对比外固定支架结合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朱和玉
(安徽省泾县医院;安徽泾县242500)
摘要:目的:对比外固定支架结合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0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结合固定组(以下简称结合组)和切开复位组(以下简称切开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结合组治疗后的Cooney评分与切开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结合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切开组(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架结合夹板外固定可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关键词: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固定支架结合夹板外固定
桡骨远端为松、密质骨的交界,在外力作用下,桡骨远端极易发生骨折,有报道指出,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5~20%[1]。其临床表现为明显骨质疏松、关节面受累、骨折块稳定,伴有缩短、移位等。低能量损伤为其主要特点[2]。手术固定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临床实践发现,单独使用石膏或加班固定对关节面的固定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本文对比分析外固定支架结合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0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结合组和切开组,每组25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60~78(67.54±3.81)岁。左侧骨折20例,右侧骨折30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9例,坠落10例,撞击21例。组患者自然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⑴经X片检查,符合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诊断标准[3];⑵有手术适应症;⑶均为单侧骨折;⑷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⑴合并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⑵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障碍;⑶合并免疫功能障碍者;⑷合并术后伤口渗血、感染、愈合不良者。
1.2方法
切开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取仰卧位,四肢外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臂绑止血带止血。充分暴露患肢,使用消毒酒精对患肢消毒。于腕屈肌腱处作一6~7cm弧形切口,分离旋前方肌,暴露骨折端,清除骨折端软组织,复位骨折端。对骨缺损严重或关节面塌陷者,先植骨再复位。复位后使用克氏针固定,并桡骨远端放置T形钢板,拧入螺钉固定。在C型透视机下观察复位、固定结果,待确定效果理想后,植入锁定螺钉。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缝合切口后,行石膏外固定。术后均给予抗生素2~3d抗感染。术后早期指导实施指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功能训练。术后2周拆线,去掉石膏,指导其开展腕关节功能锻炼。
结合组实施外固定支架结合夹板外固定。手术体位与麻醉方式与切开组一致。选择桡骨近端距骨折线2~3cm处,作一纵形切口。钝性分离肌腱 、桡神经及桡动脉。植入2枚Schanze螺钉。再于第2掌骨桡背侧作2个相同长度的切口。牵拉指伸肌腱,植入2枚Schanze螺钉。螺钉植入时注意与掌骨长轴垂直。连接外固定支架,经手法复位。两名护士对抗牵引,松弛前臂肌肉,纠正骨折端畸形。克氏针固定骨折碎块。在C型透视机下观察复位、固定结果,待确定效果理想后,植入锁定螺钉,固定支架。再次检查支架固定及骨折端移位情况,缝合并包扎钉道,行石膏外固定。术后均给予抗生素2~3d抗感染。术后早期指导实施指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功能训练。术后2周拆线,去掉石膏,使用夹板外固定。3~4周后拆除。
1.3评价指标
⑴使用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腕关节功能,包括疼痛程度、活动范围、握力、功能状态4个维度,每个维度0~25分,总分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腕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⑵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行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Cooney评分对比
结合组治疗后的Cooney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上升(P<0.05);结合组治疗后的Cooney评分与切开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及外固定支架为常用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方式。三种固定方式相比,石膏固定操作简便、费用低廉、住院时间较短。但石膏对塌陷关节面固定效果不甚理想[4]。外固定支架结合夹板外固定可预防桡骨断端移位,但手术操作复杂,治疗费用较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缩短操作时间,具有较理想的解剖复位效果,可有效改善关节功能,促进伤口愈合[5]。
在本次研究中,切开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组实施外固定支架结合夹板外固定,结果研究显示,结合组治疗后的Cooney评分高于切开组,且结合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切开组。提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外固定支架结合夹板外固定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外固定支架结合夹板外固定有较理想的稳定性,手术切口小,对软组织损伤小,手术操作可保留软组织的完整性,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可缩短康复进程,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外固定支架结合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架结合夹板外固定可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陈群.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差异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9,5(11):84-86.
[2]周虹波.外固定支架结合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对比[J].健康必读,2018,10(32):8-9.
[3]魏明,张斌,黄慧.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8,24(11):18-20.
[4]李洪彬.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3):668-669,670.
[5]徐建钟,郑冲.外固定支架结合夹板固定治疗RavhackⅣ型桡骨远端骨折[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5(5):392-3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