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扶贫档案管理工作

发表时间:2020/4/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19期   作者:1张洪伟 2于梅
[导读] 随着国家扶贫工作进程的不断推进,相应的基层乡镇扶贫档案逐渐建立起来。

         摘要:随着国家扶贫工作进程的不断推进,相应的基层乡镇扶贫档案逐渐建立起来。乡镇扶贫档案是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和乡镇基层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的要求,建立起来的扶贫工作档案。档案将扶贫工作的内容集中统一的整理归档,能够为后续扶贫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服务。因此需要重视乡镇扶贫档案的管理工作,本文就其进行探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乡镇;扶贫;档案;管理
         目前,乡镇扶贫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扶贫工作开展范围广,涉及区域多造成的,导致不同地区对于档案归档工作有着不同要求,无法形成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给档案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由于乡镇扶贫档案中记录着扶贫一线的相关资料,对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所以必须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一、乡镇扶贫档案的组成和管理意义
         (一)扶贫资料的组成
         乡镇扶贫档案的来源就是乡镇扶贫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和相关材料成果等,所以乡镇扶贫工作是扶贫档案形成的基础。在这些扶贫档案中,主要的内容来源包括三个方面,起义是扶贫文书,这类档案资料主要是扶贫工作中所形成的材料,包括扶贫期间发出和接收的与扶贫相关的文件,乡镇内部文件和其他的材料文件。另一方面是扶贫科技类的文件材料,这部分的材料主要以科研、设计、生产建设为主,在从事与扶贫相关的科研活动和生产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技术资料,包括图纸、图表、科技成果和说明书等[1]。最后就是扶贫统计和会计材料,这部分材料主要是关于扶贫资金和财务管理材料,以会计凭证和账单、报表为主。
         (二)扶贫档案管理的意义
         扶贫资料记录了乡镇基层扶贫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扶贫档案资料能够对扶贫工作进行的情况进行追溯,总结基层扶贫工作的经验。不仅如此,扶贫档案也是扶贫工作开展的证明,是落实我国扶贫政策的记录性文件。在扶贫工作的开展中,通过扶贫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能够为下一步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通过扶贫情况的对比,能够对扶贫政策和方法的成效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使扶贫工作开展效率得到提高。通过扶贫档案能够实现精准扶贫,对于难度较高的扶贫对象能够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使基层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由此可见,扶贫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于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做好扶贫档案的管理工作对我国扶贫政策的落实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乡镇扶贫档案管理的重点内容
         (一)明确档案的归档范围
         在扶贫档案的管理中,需要掌握好扶贫档案的归档范围。通过对文书李娟归档的准确掌握,能够最大限度将有价值的扶贫文件资料保存下来,并且确保其完整性和准确性。在归档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重复归档,不但增加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同时也给档案的查询和管理带来困扰[2]。其次就是保证档案的完整性,档案的完整性关系到档案功能的发挥,不完整的档案资料其参考意义和使用价值都会大幅度降低。通常情况下,扶贫档案归档包括以下具体内容,其一上级机关、政府下发的扶贫相关文件,其二上级机关、政府下达的扶贫相关政策,这类资料需要重点关注且长期保存,其三扶贫工作中涉及的物资管理资料,其四扶贫工作的财务资料。除此之外,一些其他与扶贫相关的名册、总结、报告等文件,都需要仔细归档管理。


         (二)资料管理要突出重点
         在明确档案归档范围之后,档案管理工作要突出重点。在扶贫档案中,一些档案具有非常高的扶贫价值,对于当前扶贫工作的开展和后续扶贫工作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这类资料需要重点管理和收集归档[3]。这类资料具备明显的特征,通常是一些技术类文件和长期有效的政策类文件。具体包括:农业科技方面的文件。科技是扶贫工作的源动力,通过科技能够有效帮助基层群众致富,这类文件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往往在扶贫工作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具有成熟的使用经验,所以与扶贫相关的科技文件需要重点管理和保存;农村基本建设文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提高,对扶贫的资金支持力度逐渐加大,这些资金往往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村生活状况,例如农村电网、农村公路、农田改造、水利设施等工程的设计建造资料。这些资料都是农村扶贫工作开展的证明,同时也是关系到农村扶贫和规划的重要资料,对后续的农村改造具有非常大的价值,需要重点管理,认真归档保存。
         (三)熟练掌握不归档资料的范围界定
         在扶贫资料档案的管理中,一些资料档案是不需要进行归档保存,对于这类档案同样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其范围的界定。界定不归档资料的范围能够做到资料的准确归档管理,防止在工作中界定出错,造成重要资料未归档,给扶贫工作带来影响。多余资料的归档不但占用档案管理资源,同时还会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影响。由于我国基层扶贫工作开展范围广,设计的领域众多,这就意味着扶贫的档案资料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如果对于不需要归档的档案资料进行管理归档,就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后期的管理上出现效率低下,档案查阅检索速度慢等问题,影响扶贫工作的效率[4]。这类资料主要是一些错发的文件,没有重要批示的便条和临时使用的表格资料等。这类资料往往数量庞大,甚至超过需要归档的资料数量,及时的作废处理能够减轻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为扶贫工作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四)统一立卷原则与方法
         在档案管理中,规范档案的立卷原则、管理方法和归档要求是档案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通常情况下,档案立卷原则以档案资料形成的自然规律为主线,保持文件产生、处理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和出现的语气相关的文件。通过系统的方法,使文件的时间、来源、内容等具备一定的关系,并且在档案管理中明确的呈现出来。所以,档案的立卷原则基本以文件资料的关联为主,按照一个事情、一个问题的原则完成档案文件的立卷工作。组建方法是指如何将档案问卷组合成一个案卷。通常在乡镇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采用“四分法”进行组卷。第一种分发按照党政企的关系进行划分,将党政企间相互关联的文件复印机放在其他类别中,原件分在相应组卷内。第二种是按照年份,将一年内发生的相关文件资料放在一起,形成年度立卷。第三种是分档案价值,由于档案的价值不同,所以档案的保存时间是不同,将长期保存的文件放在一起,短期文件放在一起进行组卷,能够方便档案的管理工作。第四种按照问题划分,不同的问题形成的相应文件可以组成一套案卷,将与之想关的文件复印件组合在一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乡镇扶贫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关系到扶贫工作的开展和后续扶贫任务的落实。扶贫档案是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记录和参考文件。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把握档案管理的重点,做好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通过精准的界定档案性质,做到准确归档,标准化管理,为扶贫巩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景洪市档案局.规范精准扶贫台账资料服务全市脱贫攻坚工作[J].云南档案,2019(4).
[2]谭小兵.加强农村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档案时空,2019(4):42-43.
[3]姚远.打好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组合拳”力促脱贫攻坚战的研究[J].各界,2019(004):18.
[4]王协舟,杨英子,付琳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档案学通讯,20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