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与高中化学的有效融合

发表时间:2020/4/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3期   作者:周永超
[导读] 教育者在教育发展的推动下,对学生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将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体,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自主性
        摘要:教育者在教育发展的推动下,对学生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将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体,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自主性。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教学重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开始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从幕后走到台前,帮助学生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
        关键词:问题教学;高中化学;有效融合
        问题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特点是将教材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活跃思维,发展智力,提高技能,为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化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包罗万象,拥有其自身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这就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加以引导。因此,化学教师将问题教学与高中化学结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向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汲取到化学的养分。接下来,本文就问题教学与高中化学的有效融合展开探索。
        一、课堂导入――培养学生学科探究意识
        课堂导入是教师教学的第一道关卡,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是教师开展课堂导入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化学课堂,跟随教师的脚步探索问题的答案,丰富化学知识。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课堂导入的作用,认为课堂导入并不能体现教师的真正教学水平,不需要花大力气去进行设计,导致学生在导入环节的表现不佳,影响了学生下一环节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应用问题教学时,要端正态度,立足学生,启发学生化学探究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这部分内容时,我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西气东输的微课视频,然后让学生思考:视频中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人力物力这么做呢? 天然气在我们的化学中最主要的成分到底是什么呢?学生观看视频后,对西气东输有了直观的印象,了解了西气东输的重要意义,知道了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清洁、污染小的能源,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在此基础上,我顺势将学生带入新课,让学生明白天然气最主要的成分是甲烷,带领学生展开了对甲烷的学习。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应用问题教学法,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不再依赖教师,开始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二、课堂教学――建立学生逻辑思考机制
        教学环节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平台,体现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环节应用问题教学,是对学生一次试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途中打开自己的思路,挖掘自身的潜力,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降低对问题思考的畏惧心理。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出现学生即使面对问题,也不主动思考,而是等待教师给出答案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应用问题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参与,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考机制。
        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律》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电子层模型示意图,然后让学生思考:观察这个示意图,它代表了怎么样的含义?电子在各层能量高低顺序是什么?与离核远近有什么联系?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时电子是如何进入各电子层的呢?期望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观察电子层模型示意图的过程中,结合课本知识对问题进行了探究,了解了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掌握了元素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等知识。


        又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时,我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初中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你能否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试猜想,钠与氧气反应,会是怎样的呢?你能不能简单描述出钠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和巩固了初中学习过的金属的化学知识,深化了自己对金属的印象,并在我的指导下,通过思考了解了金属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知道了金属钠拥有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固体、密度小、熔点低等的物理性质并能加以应用……学生成功掌握了《金属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
        这样,我通过在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有序引导学生进行了思考,帮助学生建立了逻辑思考的框架。
        三、课堂应用――提高学生知识转化能力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应用,教师在课堂应用环节采用问题教学时要明确学生的这一学习特性,力求通过有效教学来增加学生现实应用的机会,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知识转化能力。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本末倒置,过于重视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面临“纸上谈兵”的困境。因此,教师在应用环节采用问题教学法时,要重视学生的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化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NO和NO2生成的实验视频,作为课堂训练,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视频的过程中思考:根据刚才的实验现象,推测NO和NO2可能具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呢?可用什么样的方法收集NO和NO2呢?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视频后,与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认为NO难溶于水,NO2溶于水;NO与空气密度相近且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但NO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NO2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这样,我通过采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思考与应用,提高了学生知识转化的能力。
         三、构建情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索
         在教学中,问题的呈现方式是非常多样的,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出问题,或者教师直接口述问题等等。情境问题这一模式能提升學生的代入感。所谓的情境问题,就是将一个化学问题,放到一个具体的场景案例中呈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代入其中的某个角色,认知这个问题,并且提出解决策略。情境问题具有很高的趣味性,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化学能与热能的相关知识时,可以知道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有些反应需要吸收热量,而有的反应就需要放出热量。针对化学反应放热这个知识点,就可以构建这样一个情境问题:一天,你去好朋友家里玩,朋友邀请你尝尝自热小火锅,但是最后自热小火锅却没有热起来,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又应该如何解决呢?这样一个情境问题,融入了生活中常见的自热小火锅,学生代入其中进行思考,就能明白自热原理就是生石灰和水产生反应放出热量,而现在无法放热,那说明石灰可能不是生石灰,因此无法和水反应放热。
        总之,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付出更多的耐心与努力来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系统,使学生极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潘金忠.浅谈高中化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8):45.
        [2]潘如意,薛莉娟.以问题为主线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西藏教育,2018(08):28-29.
        [3]关心泉.问题驱动下基于教材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4):13-14.
        [4]沈婷.基于生活的问题导学在高中化学复习课中的实践:以学业水平测试“氧化还原”复习课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7(11):58-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