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分析蒋文志

发表时间:2020/4/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21期   作者:蒋文志 李学德 王桂智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国家对民生问题越来越重视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国家对民生问题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技术不断发展,对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影响。水利工程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生活与生产的基础保障,因此提升整体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水平和质量,是当前水利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使用频繁。防渗技术保障水利施工质量,发展水利工程防渗技术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水平促进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通过实际现场的调查对当前我国防渗技术发展进行探讨,帮助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提供新方向。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渗技术;技术应用
        引言
        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水利施工工程开展迅速,对于我国基础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建设,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求逐渐提升。为了满足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求,水利工程施工中采用防渗技术,提升水利工程的质量。防渗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水利工程的渗透性,保障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提升水利工程使用寿命,促进水利工程发展与经济效益。
        1水利工程发生渗水现象的因素
        1.1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渗漏
        当前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容易产生裂缝,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养护需要技术支持。由于外界因素和养护的不当,混凝土结构容易产生裂缝。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将会对建筑工程带来破坏,同时当雨季来临,雨水通过裂缝进入混凝土内部结构,造成渗漏现象,破坏其质量的同时,更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1.2水利工程变形缝造成的渗漏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发生变化期间,变形缝的产生使质量非常脆弱。因此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进行混凝土结构的保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水利工程变形缝渗漏等情况的发生。一些水利施工项目中,施工单位选择防水材料,只考虑工程成本,选择质量差的防水材料应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导致混凝土变形裂缝现象频发,难以保护混凝土工程的安全性。水利工程设计时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不仅对材料要有规范要求,更需要确定与实际环境相匹配的变形缝止水方案。严格按照设计的止水方案进行混凝土的防水施工,可以有效地降低渗漏情况的产生。在止水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按规范要求操作,监理对施工工序做到监督严格,防止没有确定止水带位置而造成渗漏的发生。
        1.3水利工程改建处理不当引起的渗漏
        由于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立较早,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水利事业发展,需要在传统的水利工程上进行改建。一些建成的水利工程根据实际的调查与研究,需要进行扩建改建和结构的重新设计。水利工程结构扩建改建,若未能处理好新旧防渗结构就会造成渗漏情况。我国雨季施工通过改建后的水利工程,在雨水的冲刷下经常会出现渗漏情况。因此,在扩建改建重新设计中,水利工程浸润线的设计需要高于实际的浸润线,坝体设计采用新规范要求进行碾压。
        2水利工程防渗技术的应用建议
        2.1利用灌浆技术防渗
        水利工程中防渗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是灌浆技术,灌浆技术又包含了土坝坝体劈裂管径技术以及高压喷射技术等。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技术是首先将土坝坝体劈裂,然后用黏土泥浆灌入劈裂缝的缝隙当中。通过此方法可以有效的将黏土泥浆和土坝坝体进行粘结,对坝体挤压形成压力,实现坝体的质量提高,从而有效地防止渗漏现象和坍塌现象的产生。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灌浆策略,从而提高灌浆防渗水平。坝体局部裂缝的修复能够提升土坝坝体的整体质量,裂缝的产生往往需要通过劈裂管径技术进行处理,利用高压喷射的方式进行泥浆的喷射。灌浆技术不仅对土层具有保护作用,而且可以稳定土层增加土层强度,同时还可以利用泥浆与土层之间相互融合凝固,很大程度上改变水利工程的质量。灌浆技术中通常见到的喷射方式多为范围定喷、旋喷和摆喷等,实际中选择正确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高压喷射灌浆的防渗效果。
        2.2利用防渗墙技术
        防渗墙技术的应用更为常见一些,主要通过防渗墙来保护坝体不受外界影响,防漏效果也尤为明显。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防渗技术可以分为多头深层搅拌防渗墙技术与锯槽防渗墙技术等五种。
        2.2.1 多头深层搅拌防渗墙技术
        多头深层搅拌防渗墙技术通常是利用多头搅拌机来进行多头并进,并将水泥浆喷射到土体内部,然后再进行均匀地搅拌,进而使得水泥浆和土体混合均匀,并形成一道水泥桩;然后再搭接各个搅拌桩,最终形成一道水泥防渗墙。在多头深层搅拌防渗墙技术使用过程中,由于水泥浆的渗透性较小,一般在10cm/s以下,因此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渗作用。这种技术主要用在黏土、砂土、淤泥层、砂砾层的防渗工程中,但与其他防渗技术相比,除效果显著外,企业成本与操作过程也具有极大的优势,这种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水利工程防渗技术中效果显著。

而此技术对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就较高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熟练的对设备进行熟练的使用,才能够发挥其效果,在实际施工中,工作人员必须严格进行要求,禁止出现违规操作行为,从而造成的防渗技术的破坏。
        2.2.2 锯槽防渗墙技术
        锯槽防渗墙技术通常是使用锯槽机器的刀杆以规定的倾斜角度,对土体进行上下反复切割,且边不断切割边向前开槽。一般锯槽机器的移动速率会控制在0.80~1.55 m/h,而切割下来的土体则是采用循环排渣方法排出到锯槽外。在锯槽成型后再利用水泥浆来护壁,并向内浇筑混凝土,使其逐渐形成约0.20~0.30 m的防渗墙。在使用锯槽防渗墙技术时,所使用的锯槽机器是由传动及动力系统、行走底盘、支架和刀杆的加压系统、起重系统以及排渣系统等构成。锯槽法所浇筑的防渗墙宽度大约为0.20~0.50m,深度可达到40m。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锯槽防渗墙技术主要是适用在砂土、黏土以及卵石粒很小的砂砾石地层。锯槽防渗墙技术具有机械化强、施工效率较高、连续成墙、成墙质量较高等优点。此外,锯槽防渗墙技术还能够依据不同水利工程的防渗要求,利用固化灰浆、自凝灰浆等不同材料,形成具有不同抗渗能力的防渗墙。
       
        2.2.3 射水防渗墙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如需要使用到射水防渗墙技术时,就需具有浇筑机、造孔机、搅拌机工具等。射水防渗墙技术主要是利用造孔机喷射出高速、高压的水流来切割土体,并使用成型器上下反复修整平整,直至槽壁的光滑程度达到施工要求,然后一边循环出渣,一边使用泥浆来保护槽壁;在形成符合施工要求的槽孔后,用已经搅拌均匀的混凝土进行槽孔的浇筑,从而形成一道防渗墙。一般而言,射水防渗墙的厚度可达到22~45cm,深度能够达到30m左右。射水防渗墙技术主要适用在砂土、砂砾石以及黏土地层。近些年来,射水防渗墙技术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范围较广,它对于堤防工程具有较好的防渗加固效果。
        2.2.4 链斗法防渗墙技术
        链斗法防渗墙技术主要是使用链斗开槽机器排桩上的旋转链斗设备来取土,把排桩倾斜放置到成墙指定深度后,使用开槽机边向前开槽,边使用泥浆来保护槽壁,然后再使用混凝土进行浇筑。一般而言,链斗法防渗墙技术的深度可以达到10~15m,其宽度一般在16~50cm。目前,链斗法防渗墙法主要适用在砂土层、黏土层以及砂砾石层中,但是要求砂砾石粒径一定要不超过槽宽,且砾石含量要控制在30%以内。
        2.2.5 薄型抓斗防渗墙
        薄型抓斗式防渗墙主要是利用斗宽度为 0.30 m 的薄型抓斗机器,进行孔洞开槽,然后利用泥浆来护孔壁,最后用混凝土进行浇筑。通常来说,薄型抓斗防渗墙的深度可以达到 40 m。薄型抓斗防渗墙法能够广泛应用在砂层、填土层、砾石层等,假如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重锤,基本上就能够达到嵌入基岩约 1 m 的要求。和其他防渗墙技术相比,薄型抓斗防渗墙技术在含有砾石、小石块、砂石的土层中更可以快速的成槽,且具有设备资金投入较少,成槽质量较高、泥浆消耗少等优点。薄型抓斗防渗墙目前在国内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是从大亚湾核电站防渗墙开始,其应用范围有限。
       
       
        2.3强化防渗技术切实应用效力的相关策略
        通过上述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水利工程施工作业的开展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对于施工作业目标的达成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管理人员不仅要对水利工程作业过程有全面的了解,还要关注防渗技术的应用。由于防渗技术种类多样,施工管理人员还需要通过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工作状态,科学的选择不同的防渗技术,强化防渗技术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防渗技术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而目前很多水利工程都需要使用防渗技术。防渗技术的施工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利工程渗透的风险,对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防渗技术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因此,对各种水利工程防渗技术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玉婷.关于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分析[J].农家参谋,2018(24):128.
        [2]杜维松.关于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3):106-107.
        [3]曲港.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之我见[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4):79.
        [4]宋健,蹇海霞,李汉林.关于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分析[J].珠江水运,2018(22):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