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文地质问题调查属于工程地质勘查之中的关键内容,而水文地质方面的问题是引发工程地质问题的关键因素。故而,明确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尽可能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便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水文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勘查;主要影响
引言
水文地质中地下水的运动会对地质工程的勘查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后续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问题,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成本。因此,在进行地质工程勘查时应当充分掌握水文地质问题对地质工程勘查的影响,更加准确的预测到后续工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从而避免问题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及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1水文地质概述
所谓水文地质,主要指的是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运动现象,它也是一种专门对地下水进行研究的科学,不仅可以研究地下水的实际形成规律,地下水的实际分布,还可以对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以及物理性质等进行相关研究。而水文地质勘查主要指的是将调查某一地区水文地质条件作为目的对该地地下水以及各种地质作用进行深入研究的一种调查工作.
2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影响
2.1地下水位变化对地质工程勘查的影响
水文地质问题主要是针对地下水的运动产生的,随着地下水不同的运动状态,地下水的水文会出现上升、下降或频繁升降的现象产生,三种不同的问题都会对该地区的地质工程勘查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的季节和降雨量下,获取到的地质工程勘查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对地质工程土体的影响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当地下水位出现上涨时,原本不含有水分的土体结构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造成隔水层逐渐薄弱,防水能力降低,形成含水层和富水层,进一步的引发土体的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影响最终的地质勘查结果。其中,改变土体最明显的变化是土体的承受能力降低,对于后续的地质工程施工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威胁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其次是当地下水位降低时,原本富含水分的含水层地下水位的降低导致其逐渐不含水分,进一步影响该层位发生收缩现象,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地表下陷、地裂缝的产生,这种情况通常是人为所致,由于人类的过渡抽取地下水造成。因此,在对地质工程勘查时首先要对该地区全年的降水、地下水运动情况有所了解,才能获取到更加准确的勘查结果。
2.2地下水水位变化针对岩石土体物理性质的影响
地下水针对岩石土体的所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具体体现在岩石土体由于地下水水位变化后对土体物理性质所产生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如果地下水位处于上升的状态,同岩石土体之间的产生接触,从而令岩石土体展现为充水状态,可以令岩石土体产生不均匀膨胀,使得地标建筑物产生不规则受力,从而引发的不规则变形,进而引发地裂缝等危险现象产生。如果地下水水位有所降低,则岩石土体呈现干缩的情况,且配合上覆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造成地表产生不均匀的沉降。故而,工程地质勘测期间需要明晰地下水位产生变化之后对工程整体质量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并作出详细的评估,从而为后续工程设计以及建筑市场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2.3地下水动压力的影响
在自然状态下,水文地质中的承压水是出于平衡状态的,维持平衡状态的原因是由于上层覆盖的岩土土体施加的静态压力与水文地质中的承压水产生的支撑力相同。
但由于在进行地质工程施工时,伴随着大量对地基的挖掘,使得地表上大量的土壤被转移,打破了原始的平衡状态,此时的上层覆盖岩土土体的静态压力远远小于水文地质中的承压水,从而对施工工程的底板产生较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通常会对施工设备底部的土体稳定性造成影响,若不能及时的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不及时的进行治理很可能会出现基坑突水的严重危害产生。以此,在进行地质工程勘查的过程中,对于施工位置的地下水资源赋存情况要进行充分的调查,从而找出该区域地下水中的赋存深度,通过一定的计算得出该区域地表土体的静态压力以及相关的参数信息,为地质工程施工的设计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在确定施工工程的基坑深度时,要将地下水的承压水的大小考虑去中,防止基坑过深造成的安全事故发生。
3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查有效措施
3.1加强水文地质治理力度
我国的资源总量相对比较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等方面的原因,促使我国的水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另外,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关工业的用水量以及居民的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加,进而导致水资源逐渐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而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可以通过水文地质治理的相关工作来积极的制定相对合理以及科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其主要是对地下水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勘察,同时了解不同地质层的水资源分布情况,以此来制定有关水资源调度的合适方案以及污水处理对策。
3.2设置合理的水文地质参数
水文地质勘探工作需要勘查人员结合环境中的具体要求对地质参数进行调整和完善,使测量参数体系可以为本工程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首先,勘查人员需要对本地区一年中不同时段的地下水位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比旱季与雨季的水位变化情况。例如某桥梁工程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并且处于滨海地带,为软土地基,原设计为拱式桥跨,台背填土较高,对地基产生了较大负荷,导致下沉。受到沉降作用的影响,桥梁拱体损坏,原有的公路工程被挤移,将一条10m宽的水沟填塞,并损坏了路外的厂房与民房。后将原拱桥拆除,增加桥长、降低路堤,使问题得以解决。因此不难发现,在勘查工作中,需要对含水层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可采取措施进行排水、降水,从而提高工程稳定性。在勘查工作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压水与渗透试验,以实验结果为基础,选择合理措施进行处理。
3.3提高勘查结果准确性
水文地质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需要保证地质校核前阶段地质工作的准确性,尤其是可能对边坡结构产生影响的参数要进行反复核对,保证整体施工质量。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水文地质变化则要予以格外重视,在施工时进行同步勘查,对水文地质情况变化可能导致的施工安全隐患进行全面评估,以提高工程质量。在勘查工作中要不断对现有的勘查技术进行优化,提高前期地质勘查结果准确率,活用信息技术对地质勘查数据与资料进行整理,这样才能全面把握结果的准确性,对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结束语
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属于工程地质勘查的重要构成部分,而水文地质问题的出现则是研究调查目标水文地质条件的关键所在。故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必须强化关于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人工作。作为勘查人员应明确水文地质条件同建筑项目质量之间的关系,尤其了解地下水与承压水对岩石土体与工程建筑所产生的影响,注重关于预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为后续施工设计于自己具体施工工程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涛.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查的影响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1):109-110.
[2]古丽波斯坦·吐逊江.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初探[J].科学技术创新,2019(31):38-39.
[3]吴振英,寇川.水文地质矿区勘查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6):137.
[4]高园,陶少成,唐珂,梁润娥.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分析[J].科技资讯,2018,16(34):76+80.
[5]仇新迪,成康楠,张晓冬,范增林,汪青川.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评价核心探索[J].智能城市,2018,4(2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