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会展英语应用调查与对策研究——以上海为例

发表时间:2020/3/2   来源:《教育学》2020年3月总第206期   作者:陈晓芸 顾家桦 原苏荣
[导读] 英语作为“全球性通用”语言,是引进和传播国内外优秀思想、文化、教育、产品等的重要工具,会展英语则是通过会展和会议英语引进和传播这些国内外优秀产品的具体实施。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 200234 
        摘  要:英语作为“全球性通用”语言,是引进和传播国内外优秀思想、文化、教育、产品等的重要工具,会展英语则是通过会展和会议英语引进和传播这些国内外优秀产品的具体实施。“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上海越来越多的市民朋友也参与到各式各样的会展中来。本文以此为研究切入点,分析上海市民对会展英语词汇、短语和句子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对会展英语推广的看法。探讨会展英语对上海及上海市民的重要性,会展英语的学习传播途径,以提高上海市民学习会展英语的积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会展英语 调查研究 推广对策
        一、引言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是加强各国间全方位交流、增进理解信任、保持和平友谊、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重要会议在上海召开,越来越多的大型展览在上海举办。会展英语作为会议和展览交流与洽谈的重要工具,是引进和传播国内外优秀产品的具体实施。会展英语的内容包括项目规划、现场接待、展会服务、商务洽谈以及投诉管理等(金晶华,韩黄英 2014:75-77)。会展英语语体具有简洁准确、礼貌委婉、新颖生动等鲜明特征(伍帅英2007)。
        那么,上海市民对推广会展英语的看法与态度,及对推广会展英语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展英语的发展,甚至影响着上海的发展。以往学者大多研究会展英语的缩写词、新词、专业词以及被动句式等理论知识。但只有小部分学者研究会展英语在普通市民群众中的使用情况,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是欠缺的。我们课题组决定填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助力上海发展。
        二、上海市民对“会展英语”的了解情况调查
        本小组于2019年3月开始组织设计《上海市民对“会展英语”的了解程度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从组员讨论、资料收集、问卷试发行到收集问卷,再修改意见后,形成问卷最终版。在此基础上,问卷的收集以及最终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是客观的。
        2019年6月1日开始线上、线下同时发放该问卷,一周后,共计回收问卷208份。问卷涉及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这两种题型。内容主要围绕基本情况、会展英语的应用、对于会展英语的个人看法和评价等方面。
        1.上海市民对会展英语的应用情况分析
        由问卷结果看出,参观会展已成为市民工作之余的一项参观、学习与娱乐活动。各类画展艺术展书展也较受青年人喜爱,成为修身养性的不二之选。由于会展的主题、时间地点或是票价原因,市民参观会展的平均频率不是很高。但未来,随着会展业的提升与发展、交通设施的跟进,越来越多的市民会参与其中。而会展本身也不再是“物品展览”那么简单,对内它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素养,对外它还承担着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因此学习一些基本的会展英语单词,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如展览的布局、展厅等是必要的。近几年,上海开展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展览,例如上海书展和上海进博会。上海书展面对的市民群众大多是中国市民,因此展会期间英语的应用较少。但像进口博览会、世界博览会这样国际性的会展,则面向全世界的同胞们,英语作为全球交流的一大重要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不管是市民朋友还是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对会展英语的重视程度都不能减少。而在各大会展开展期间,日流量高,需要服务次数多,往往会出现工作人员或志愿者人数不够的情况。如果上海市民能够预先了解一些关于会展及会展英语的知识,也许就能减少工作人员或志愿者的压力。
        2.上海市民对会展英语使用的关注度分析
        7.21%的受调查者在参展过程中非常关注会展中英语的使用;19.23%的受调查者在参展过程中比较关注会展中英语的使用;35.58%的受调查者表示对于会展中英语的使用关注度一般。选择“不太关注”或“完全不关注”的受调查者占比37.98%,超过“关注”人数。非会展专业,非外语专业的学生或者非从事相关专业的市民对于会展中英语的使用关注度低这是正常的现象。对于国内的会展,参展游客可以关注到会展中英语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标语、引导语中。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关注会展中会展英语使用的上海市民数量并不是很多。且有超过70%的上海市民对会展英语不怎么关注,甚至毫不了解。推广会展英语的重要性远远不止停留在让上海市民在参观展览时多认识几个单词那么简单,比如:能通过学习区分“展示”(show)、“展览会”(exhibition)、“博览会”(expo)的区别等等,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体现在:能够使上海市民更好地认识、赞同上海和中国的政策,真正认可会展及会展英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参与其中,从自身做起肩负更多一份对城市、对国家的责任。
        三、上海市民对会展英语的看法
        1.上海市民对会展英语的重要性评价
        随着经济全球化现象和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会展界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合作都越发普遍,会展活动中的英语交际越加广泛,会展英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郭琳,2012:38-39)。81.74%的受调查者认为会展英语是重要的。并且我们发现44.60%的受调查者在“您对会展英语的总体印象是?”这一题中选择了“非常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这两个选项。由此可见,即使市民对会展中会展英语使用的关注度不高,但是内心对于会展英语的学习是有一定兴趣的。但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上海市民认为会展英语重要的理由是由于会展直接和国家形象、城市形象挂钩,也就很容易地认为,会展英语是“高高在上的”,是和“普通人无关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政府等有关部门能够借助并好好利用上海市民的这份热情及认同感,首先引导并纠正该不当认知再来推广会展英语,想必会事半功倍。
        2.上海市民对会展英语感兴趣的原因
        24.52%的受调查者是由于“本身对会展英语感兴趣”,可以看出,近几年来举办的大大小小的会展给上海市民带去新鲜感的同时,也带去了求知欲,把从前被普遍认为“高端”的会展英语比较成功地转变成一种大众能接受愿意去接受的“新知识”。50.96%的受调查者认为是国际化大背景下的责任与趋势所迫。确实,会展人才在当前社会的需求逐渐增大,而要成为相关人才,英语能力是其重要衡量标准。在当前全球化经济趋势下,只有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会展行业的发展需求(黄小燕 成南,2017:35-36)。67.79%的受调查者是想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接触多元文化;会展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工具,学习会展英语后,在参加会展活动时能更方便地了解会展的内容,也就能达到拓宽知识面、接触多元文化的目的。24.52%的受调查者是由于职业或专业的影响对会展英语感兴趣。由此可以看出,生活在上海的市民对新事物、对多元文化的接受度是很高的,并且与时代接轨,体现了上海“海纳百川”的精神追求。
        3.上海市民对会展英语不感兴趣的原因
        46.63%的受调查者表示专业性太强。的确,长久以来,会展英语、商务英语这类特殊性英语都是对应的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的,对于语言在特定环境下的应用要求较高。相应的教材书籍也都是针对专业学生编写的,对于普通的读者而言,难度较高。在日常生活中无用或是与考试无关占比38.46%,现在国家缺少综合型人才,并且会展英语并不是真如教材中所编写的那样困难,市民可以学习一些常用的词汇、短语或是简单句型,不仅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能提高社会人文素养,若从事相关行业更能丰富其职业发展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目前要推广“会展英语”最迫切的要求就是降低会展英语的难度,让会展英语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英语学习材料,而不是增加市民的负担。对于上海市民这样的想法,在推广会展英语之前有必要先纠正市民对会展英语的误解。首先,常用的会展英语专有名词和句型并不难,和日常英语的区别性很小。其次,我们现在对下一代的要求绝不仅仅停留在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大学那么简单。而是希望市民、学生都能全面发展,而关心时政、关心社会现状是基本要求之一。
        三、推广会展英语面临的问题
        1.专业人才短缺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会展业经历了空前的发展, 年均增长速度近20%。随着行业经济规模的扩大, 中国会展业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然而与一些会展发达的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会展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徐琳 乔向红,2019:47-48)。李春慧(2018:38-39)提到:会展业的迅猛发展与会展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显著, 会展英语专业人才短缺成为其行业发展的最大短板。在以上的调查结果统计中不难看出,上海市民普遍认为会展英语在当今上海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在越来越国际化的都市上海,会展英语的使用程度、使用频率只会提升。因而,政府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愈来愈大,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会愈来愈高。任何品牌展会都是涉外强, 特别是A级展会, 国外观众必须达到5%, 而很一般的C级也需要达到总人数的1%。即使是一个展会只有1万人的专业观众, 也有100人的国外参展商或观众(黄惠平,2011:54-57)。王晓宇(2017:117-120)认为:目前社会发展的现状已经充分表明, 国际化和专业化势不可挡, 英语教学特别是专业英语教学, 必须以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能力为目标。但我国的会展行业属于新兴行业, 仍面临着发展时间较短、规模有限、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 此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使用的专业教材内容滞后、时代性及针对性不强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进程(李春慧,2018:38-39)。而我国开设会展英语专业的学校少,大多是高职学校,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及家长对该专业了解太少,甚至存在误区。这样的背景下,不仅仅会出现会展人才供不应求、能力不够等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浇灭市民学习会展英语的兴趣,无法给予会展专业人才最优质的培养环境。
        2.专业门槛过高
        有不少上海市民表示,其实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的问题就是会展英语“太过专业,难度太高”,让人望而却步。因此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更正会展英语在上海市民心中的难度门槛。比如,自2010年开始人们最熟悉的世博会标语“better city,better life”入手。该标语发布后,有市民不解,为什么要将其翻译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其实很多市民并不了解,这是非常巧妙的翻译,第二个“better”做及物动词用,解释为“使……变得美好”。而时至今日,恐怕还有不少市民不知道这个小知识。良好的英语服务环境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程帅、韦子瑜,2018:195,200)。会展英语十分讲究概括性、对称性,及标语的号召性,好的标语能够给会展画龙点睛,提升市民的热情度和关注度。但是怎样才能把这些专业的知识深入浅出地传递、推广给市民呢?我们可以在上海市民“海纳百川”的对多元文化有广大胸襟的包容精神,以及开明热情的态度的基础上,借助政府方面的努力,借助国际化的东风使会展英语的推广更为高效快速、有效及时。
        四、推广会展英语的建议与对策
        1.上海市民期待的推广会展英语的方式
        (1) 47.6%的受调查者希望由政府相关部分推动传播会展英语,会更加规范化。
        (2) 68.27%的受调查者希望由学校老师或社区进行传播,但是现在“会展英语”的师资是短缺的,无法做到每个学校、每个社区开设“会展英语”课程。
        (3) 56.25%的受调查者希望通过媒体传播推广会展英语。由此可得出,学校或社区学校是推广会展英语的最佳场所,而媒体是推广会展英语的最佳途径。
        (4) 40.38%的受调查者希望以宣传小册子的形式进行学习,但是印刷至分发所需的人力和财力相较于其他形式而言需花费更多。
        (5) 最受欢迎的还是在学校或是社区开设相关拓展课程或是通识讲座;其次是在有线电视平台播放视频和微信公众号的推送。
        2. 推广会展英语的建议与对策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上海市民普遍认为推广会展英语的重担需要由政府和学校等相关部门承担,而学习会展英语的意识就要从小培养起。我们应该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推广会展英语,因此我们提出一下五点建议与对策:
        (1)政府方面。希望政府采取一定措施,加大宣传鼓励力度,助力推广会展英语,例如:在城市主干道上设置一些标语、拍摄公益广告等。
        (2)语言文化传播的专业人士方面。鼓励语言学、文化、教育学家收集出版相关简易读物;我们团队也计划利用专业知识汇编小手册,帮助普通市民学习一些基本的与会展相关的词汇、句型、英文标语或是英文缩写。
        (3)社会方面。利用大众媒体传播,创造大众学习会展英语的氛围。公共交通的有线电视播放视频、微信公众号推送等。
        (4)青少年教育方面。开设中小学生拓展课程、大学生选修课程,使得对会展英语感兴趣的学生 有机会学习相关知识,满足他们对于未来职业的需求和期待。
        (5)媒体方面。借助明星效应为上海会展英语的传播和推广增加活力。
        五、结语
        我们认为,会展英语的推广不仅能使市民的英语水平有所提升,更能提高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市民认为:举办会展是政府的事,与市民个人无关。首先,这部分市民未能真正了解何为“会展”,其实不仅仅是上海进博会,大大小小的书展艺术展都是会展。他们可能已参与了多次还不知道已参与其中。其次,这种想法是误解,国家举办会展其实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会展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繁荣程度和综合国力,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程度的助力,因此认为国家举办会展与个人无关的想法是不对的。而会展英语的推广能够纠正这一想法。当市民自身参与进来、融入进来,就会认为自己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力量中的一份子,从而有更深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所以,推广会展英语是迫切且必要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春慧 自贸区发展背景下会展英语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海外英语,2018,(19):38-39。
        [2]王晓宇 跨文化视角下会展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 117-120。
        [3]程帅 韦子瑜 自由贸易港背景下海南会展英语服务的发展策略探究[J].智库时代,2018,(45):195,200。
        [4]黄小燕 成南 高职会展英语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反思[J].海外英语,2017,(4):35-36。
        [5]郭琳 会展英语的特点——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例[J].文学界,2012:138-139。
        [6]徐琳 乔向红 会展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科技文汇,2019(上旬):47-48。
        [7]卢思源 柯树人 会展英语荟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8]黄惠平 福建会展英语人才培养初探[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54-57。
        [9]金晶华 韩黄英 会展英语言语及其翻译特点分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75-77。
        [10]伍帅英 会展英语语体特征简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5):211-212。
        作者简介
        陈晓芸,顾家桦,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外语教学。
        原苏荣,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外语教学与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