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2/27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41期   作者:魏传武
[导读] 本文将主要探讨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三台九年一贯制学校  4422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已经开展了以“以人为本”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进度进行教学,以此来避免他们对学习产生反感,从而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将主要探讨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性
       
        
引言: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就必须以“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展开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使得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掌握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以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以人为本”,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每一个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并且掌握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从而提高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大多是10到12岁之间,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但是外界的因素对于他们的影响仍旧较大,因此,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他们精神上更多的帮助和引导,他们也更加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
        如在课堂提问的环节中,教师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弱的同学要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逐步地帮助学生克服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进而培养这部分同学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能力。对于数学基础较强的学生,教师在提问环节中可以引导其从多方面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学生得到进步。
        二、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确保其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小学高年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所感兴趣的领域,他们的成绩远比其他领域要好得多,这就是兴趣所发挥的作用。

因为,学生只有对一件事情充满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的探索,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增加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也才会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的世界。另外,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使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并且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数学成绩。
        三、学科特点对学生影响最优化
        小学数学这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逻辑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觉到枯燥乏味。那么,教师就应该努力的将学科对学生的影响变得最优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此来避免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学习阻碍,将数学教学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的抽象性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首先,应试教育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其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应试教育的传统理念对学生的各项发展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坚持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实践证明,学生有效地预习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也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快,更加容易吸收一些复杂难懂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首先,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实践,在创设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凸显。同时,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表现心理在逐步增强,他们更加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还要引导学生主动的思考多种可能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但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同时,还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之一。
       
        参考文献:
        [1]肖汉元.“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名师在线,2019(34):14-15.
        [2]黄凤森.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J].名师在线,2019(31):62-63.
        [3]蒋芳德.基于“以人为本”背景下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3):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