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的体验+分压式教学改革浅析——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0/1/9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0期   作者:郭敏燕1
[导读] 本文针对改革前后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以对专业课程的相关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作者申请的浙江省级课改教改课程,作者凭借多年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不断对授课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总结,并及时调整不当之处。本文针对改革前后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以对专业课程的相关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城市规划原理;体验;分压;课程大纲
       
       
1课程概况与培养计划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是该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整体观念和全局观点,掌握城市规划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其工作更加合理和协调。该课程要求学生能掌握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原理及城市规划布局的一般原则,为解决好交通问题树立起整体和全面的观点[1-3]。
        2面临的问题
        2体验与分压型教学改革前期调研
        体验与分压型教学改革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教学形式和上课内容。
        第一个方面,教学形式:授课前,作者就教学形式的问题(小组讨论、实践调研、书面授课)对学生进行了调研,每位学生必须将这三个选项都考虑在内进行排序来给出结果。因此,该统计结果为三个选项均考虑在内的顺序统计。结果表明:25%的同学选择小组讨论(讨论前由教师给出相关内容与框架),59.6%的同学选择实践调研,15.4%的同学选择书面授课。由此可见,学生希望亲自参加实践工作,将调研结果进行小组讨论,最终由教师上升为总结式理论授课。总结来看,学生希望上课的模式调整为:教师给出基本知识点-实践调研-讨论-教师总结理论知识。这样就大量的增加了体验的形式,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而极大程度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个方面,目前由于建筑学专业关于教学基地环境尺度相对较小,因此建筑学专业在高年级的课程中进行大型建筑设计时,学生对城市规划原理及城市规划有联系知识的储备一种匮乏,理解一些城市层面的内容有难度,不知如何从区域布局、城市肌理、交通、历史文化等方面收集信息,学生的设计大多围绕建筑本身的立面及造型、功能、审美等做文章,只能盲目模仿某个建筑大师的优秀作品,目的较为随意,没有扎实的理论依据,呈现的作品缺乏创新性、地域性、文化性,出现与周边城市环境不协调等问题。因此作者开展了第二个方面的调研。上课内容:授课前,作者就上课内容的问题(针对书本上的目录内容,且作者还给出了目前书本目录没有但可增加的内容、学生可自行填写希望增加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希望学到的内容中,60%的同学希望增加生态城市和智能城市部分相关的内容,26.6%的同学认为城市更新与改造部分的内容是重点,13.4%的同学认为城市的研究方法及内容应该被关注。
        3 具体改革的内容
        针对上述调研第一方面的内容,该课程进行了以下主要的改革:精简教材中的超负荷内容,选择重点篇章向学生作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可以适当补充课程目录没有但同学感兴趣的生态城市和智能城市部分相关的内容,而与建筑学专业关系不大的章节略作介绍;针对教材更新速度慢,内容滞后的现象,实时更新教学内容。
        针对上述调研第二方面的内容,该课程进行了以下主要的改革:作者对城市规划原理的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具体体现在:调整知识点比重、增加调研实践环节、增加课堂实时反馈环节(即小组讨论)。这种“教师给出基本知识点-实践调研-讨论-教师总结理论知识”的上课形式可以很好的模仿在实际项目“调研-分析-讨论-设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学业上的不足,分析讨论环节增强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在设计环节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图1为调研实践环节的现场拍照,图2为增加课堂实时反馈环节拍照。
       
               
        图2 增加课堂实时反馈环节
        4 改革后的课程“增加课堂实时反馈环节(即小组讨论)”案例介绍
        城市详细规划——居住小区规划成果答辩交流:城市详细规划作为规划学与建筑学结合最密切的内容,本学期也被作为该课程重点章节,结合建筑学未来就业需要,特选取居住小区规划作为重点案例讲授城市详细规划的理论知识点。同时因为这一学期建筑学《建筑设计5》的主要教学内容也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因此相关理论知识点同步放到《建筑设计5》上进行讲解,结合设计讲授理论作者想也能发挥理论的最大效用,让学生付诸设计实践。
        作为成果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答辩历来是设计课很有效的教学方式,一来是对班级学生设计成果的一个有效展示,让同学能上台汇报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理念、成果质量,学生在讲的过程中进一步梳理自己的方案设计脉络,二来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答辩现场,作者也邀请了学科其他专业老师共同参与,现场气氛也比较轻松,不作特别拘束,学生老师都可以畅所欲言,学生也很喜欢这种形式,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进行成果交流,更能有效得激起思维碰撞,不同的视角也更能对学生的设计展开更全方位的指导。答辩现场很是热烈,也有不少低年级学生主动过来学习交流,听班级其他同学讲解方案也是最好的交流方式。答辩教师的多角度点评容易让学生看到自身设计的优秀之处和不足,学生在说、听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相关设计要素、设计原理、规范等方面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其日后避免同类的问题。虽然一个班的答辩往往需要一整天时间,很花费时间,但是作为课程知识点的总结,作者认为这种形式还是很有必要的,效果也比较好,未来也会继续完善答辩汇报环节。
       
        参考文献
        [1]胡晓红.OBE理念下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析[J].智库时代,2019(30):106+109.
        [2]范建红,张俊杰,谢涤湘.OBE理念下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05):94-98.
        [3]翟美珠,赵丽娜,李晶.应用型建筑学本科创新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为例[J].现代交际,2018(17):33.
        [4]Olga Popova,Andrey Gorev,Chechek Shavyraa.Principles of modern route systems planning for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rocedia,2018,36.
        [5]Hendrik Voll,Martin Thalfeldt,Francesco De Luca,Jarek Kurnitski,Timo Olesk.Urban planning principles of nearly zero-energy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Estonia[J].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2016,27(6).
        作者简介:郭敏燕(1987-)浙江人,浙江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工学硕士,Email:468169133@qq.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