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42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20/1/6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   作者:邢其兴
[导读] 目的:应用中医推拿的治疗方法对小儿腹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的治疗效果。
        【摘  要】目的:应用中医推拿的治疗方法对小儿腹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的84例小儿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人数各42人,其中对试验组的小儿腹泻患者应用中医推拿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用的西药疗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分析与对比发现对照组的小儿腹泻患者的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性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在三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时的治疗效果均要好于对照组,并且差异符合P<0.0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中医推拿法对患有小儿腹泻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因此中医推拿法是一种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中医;推拿疗法;小儿腹泻;临床治疗
       
        小儿腹泻顾名思义是以腹泻症状为主的一种疾病,多发病于2周岁以下的婴幼儿童,是医院儿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给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此病在发病时临床表现主要为婴幼儿患者的大便次数明显的增多以及大便的性状变得稀薄,有时还有可能伴随着发烧发热、呕吐腹痛和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症状出现,该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病毒、细菌、真菌、滥用抗生素、肠道感染、天气气候等诸多因素都可导致婴幼儿患有小儿腹泻疾病,由于婴幼儿的体质较弱,抵抗能力差,应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易使婴幼儿受到药品副作用的影响,所以本文对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其治疗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推拿科84例小儿腹泻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试验组年龄6-24个月,平均14月;平均病程4.5d;其中伤食型17例,寒湿型6例,湿热型12例,脾虚型4例,脾肾阳虚型3例。对照组年龄7-24个月、平均14.5月;平均病程4.3d;其中伤食型16例,寒湿型7例,湿热型13例,脾虚型3例,脾肾阳虚型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腹泻的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1)抗生素:诺氟沙星15-20 mg·kg-1·d-1,分2-3次口服或环丙沙星10-15 mg·kg-1·d-1,分2次口服或静脉滴注;(2)肠黏膜保护剂:双八面体蒙脱石,1岁以下,3.0g(1袋)/d;1-2岁3.0-6.0 g/d,3次/d,溶于30-50 mL液体中口服;(3)微生物:妈咪爱:每次1袋,2-3次/d。
        2.2试验组
        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论治,(1)基本手法:①推脾经,约300次;②推大肠约300次;③摩腹约5 min;④揉脐约5 min;⑤揉龟尾约100次;⑥推上七节骨约100次。(2)辨证加减:伤食型推脾经用补法,推大肠用清法,加揉板门50次、运内八卦50次和揉中脘穴50次、拿肚角5次;湿热型推脾经、推大肠用清法,加清小肠100次、退六腑300次;寒湿型推脾经、推大肠用补法,加揉外劳宫50次、推三关300次、按揉足三里50次和拿肚角5次;脾虚型推脾经、推大肠用补法,加揉足三里50次、揉脾腧50次、揉胃腧50次、捏脊5遍;脾肾阳虚型推脾经、推大肠用补法,加补肾经300次、运水入土50次、揉足三里50次、揉脾腧50次、揉肾腧50次及捏脊5遍。以上推拿手法1次/d,3 d为1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1)临床治愈:大便次数及性状全部恢复正常、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各项指标均正常;(2)显效:大便次数明显下降至发病时的1/3或以下,性状好转,患者全身症状明显缓解,异常指标得以改善;(3)有效:大便次数下降至发病时1/2、患者全身症状部分改善,异常指标部分改善;(4)无效:病情无变化、甚至加重。其中大便性状评估标准:采用Bristol分型第4-7型,即4-7分:第4型(4分):质硬;第5型(5分):软团、边缘清晰;第6型(6分):绒状物、边缘欠清、糊状便;第7型(7分):水样且无固体物。
        3.2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利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χ2检验。
        3.3治疗结果
        3.3.1两组腹泻次数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腹泻次数与治疗前比较都有明显改善,且随着疗程的增加效果更为明显;第2疗程以后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3.2两组大便性状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大便性状与治疗前比较都有明显改善,两组的第2疗程疗效也都明显优于第1疗程,两组第3疗程的改变与第2疗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同一疗程相比,试验组都优于对照组。
        3.3.3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段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腹泻患儿在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效果显示: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而在第12个月时试验组的疗效则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组患儿腹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4讨论
        小儿腹泻是医院儿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概率较高,严重威胁着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在西医的临床治疗中,对于小儿腹泻通常会采取服用西药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但是在患者接受治疗后虽然在短期内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长期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同时患者的病情还十分容易复发。我国的传统的中医对于此病的治疗也有深入的研究,并且具有其独到的优势与特点,特别是中医当中的推拿疗法,避免了婴幼儿对药物的使用,同时操作简单方便,所以利用中医推拿疗法对婴幼儿患者进行治疗更为的安全、可靠。
        通过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应用中医推拿法进行治疗的试验组其婴幼儿患者的大便次数明显的减少,大便的性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在这两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表现均要优于对照组,同时在三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时的治疗效果也要好于对照组,这就说明中医推拿疗法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可操作性极强的治疗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探索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医理念认为婴幼儿的身体虚弱,身体的各个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形气还不充足,当婴幼儿受到外部邪气的入侵或者是饮食方面的伤害,亦或者是婴幼儿的先天不足或后天的营养缺失以及其他疾病的久治不愈,就会导致婴幼儿的脾胃虚弱,进而出现小儿腹泻。第二,中医当中的推拿疗法可以通过用特殊的手法对人体相应的穴位进行推拿,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和营为、恢复周身气血运行的目的,进而加快脾胃功能的恢复。第三,本次试验中对于中医推拿疗法的应用以传统中医的理论为基础,同时又结合了辩证分析的思想原则,对不同情况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推拿手法对不同的穴位及身体部位进行推拿,例如针对伤食型小儿腹泻患者主要应用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穴等方式以达到健脾和胃、行滞消食的目的。第四,现代的医学研究证明中医推拿可以刺激相应的穴位与经络,进而增加人体的肠胃蠕动,提高小肠的吸收能力,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总之,中医推拿法是一种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力度与时间的把握。
       
        参考文献
        [1]郭骞.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疾病的效果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18.
        [2]王志云.中医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
        [3]靳松丽,郭莹莹.推拿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v.10(03):48-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