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护理在儿科患者雾化吸入中的应用观察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张后燕
[导读] 探讨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期间应用安全护理对提高疗效及预防不良事件的作用。
    张后燕
  (安徽省六安市民医院儿科二病区,安徽六安237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期间应用安全护理对提高疗效及预防不良事件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儿科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雾化吸入患儿136例为研究对象,68例行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68例行安全护理者纳入实验组,评估两组干预效果。结果:①实验组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予以安全护理,不仅可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且能增强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患者;雾化吸入;安全护理;疗效;不良事件
  
  雾化吸入是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方法,其操作简单、毒副作用小,且药液能直达病灶,迅速发挥药效[1]。然而小儿认知水平低下,配合度较低,在治疗期间易发生风险事件。基于此,我院针对此类患儿在雾化治疗期间实施了安全护理,收效良好,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36例雾化吸入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支气管肺炎者45例,支气管哮喘者51例,急性气管炎者21例,其他疾病者19例。以治疗期间所用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1-11岁,平均(5.7±3.2)岁;实验组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1-12岁,平均(6.4±3.5)岁。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雾化吸入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安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①环境护理:治疗室应创造整洁、舒适的环境,通风良好、光线柔和,室内温湿度调整至适宜范围,室内禁止放置可能导致患儿过敏的盆栽及物品,以免病情加重。在治疗前,应做好家属宣教工作,解释雾化吸入的意义及重要性,告知具体治疗流程、注意事项,征得家属同意后,予以治疗。
  ②体位护理:患儿必须保持空腹状态接受治疗,以免治疗期间患儿哭闹、呕吐等造成窒息。体位一般选择半卧位或坐位,若患儿呼吸无力,应抬高床头30°,协助其取侧卧位,这样有助于膈肌下移,促进雾滴沉降于终末细支气管。叮嘱家属避免让患儿处于仰卧位,因为仰卧位会降低肺活量,不利于深呼吸,且会增加呼吸难度,易造成患儿烦躁,影响治疗进程[2]。
  ③合理选择雾化吸入方法:小儿雾化吸入一般选择面罩吸入、口含器吸入等方法,根据患儿年龄、病情等科学选择。针对婴幼儿,应选择面罩吸入,若采用压缩雾化吸入,应由远及近接近患儿口鼻,待患儿适应后,将口鼻罩住;若采用氧驱动或超声驱动雾化,应从小雾量开始,逐渐增加雾化量,直至所需药液完全吸完。针对年长患儿,采用口含器吸入法,让患儿用嘴含住口含器,用口腔深深吸气,用鼻孔呼气。若患儿依从性较差,不愿意配合,可采用奖励法、安慰法等,如讲故事、播放动画片、予以糖果等,让患儿停止哭闹。严重哭闹会加重缺氧,若患儿出现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刻停止雾化治疗。
  ④呼吸道护理:若患儿呼吸道内痰液量多且黏稠,应予以稀释、吸痰处理,确保呼吸道通畅后方可予以雾化吸入治疗。有研究表明,干稠分泌物在雾化期间容易膨胀阻塞支气管,导致排痰困难[3],故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及时叩背,协助患儿变换体位。若缺氧严重,应让患儿吸入高浓度氧气1-2min后,予以吸痰,严格控制吸痰时间,控制在15s内,避免上下来回吸引,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其充血水肿,增加分泌物。
  ⑤消毒护理:治疗完毕,应对喷嘴进行消毒,一般采用84消毒液、绿化磷酸三钠消毒液等,将喷嘴置入消毒液中浸泡0.5-1.0h后,用清水冲干净,晾干。此外,还应用含氯消毒剂、洗洁剂对雾化管进行清洗,以免致病菌定植,引起交叉感染。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观察: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疗效,其中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喘息、呼吸障碍,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肺部听诊、肺部胸片检查等,其分为康复(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改善)、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或恶化)三个等级,康复、好转患者占比表示干预总有效率。
  ②不良事件观察:统计两组刺激性咳嗽、气道阻塞、呼吸抑制、口唇发绀、交叉感染等发生病例。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效果观察
  对照组干预总有效率为86.76%,与实验组95.59%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口腔短小,呼吸道黏膜纤弱,纤毛运动差,清除能力有限,极容易被细菌、病毒等感染[4];小儿呼吸肌尚未发育完善,呼吸代偿能力较差,易引起缺氧、CO2潴留;此外,小儿免疫系统功能不全,未形成免疫屏障,故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5]。小儿患病后,会出现发烧、咳嗽、流涕、恶寒、头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发育。雾化吸入是目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最主要的辅助手段,其是通过应用雾化装置将药物水滴转换为微小雾滴并悬浮于气体中,经患者呼吸进入呼吸道内并直接作用于病灶[6]。虽然该方法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但儿童生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接受能力有限,加之雾化吸入会在一定程度刺激口咽部,极容易使患儿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治疗效果。我院分析患儿生理、心理特征,并总结归纳以往护理缺陷,在国内外多项文献报道指导下,制定了系统化安全护理方案,包括环境、体位、吸入方法、呼吸道、消毒等方面的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干预疗效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证实安全护理有助于防风险、促康复。
  综上,安全护理对提高小儿雾化吸入疗效及预防不良事件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蒋幼林. 对行雾化吸入治疗的儿科门诊患儿施行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10):50-51.
  [2]赵亚琳, 郝英双, 张玉琨, 等. 护理干预对小儿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9):241-241.
  [3]李建丽. 全程护理干预在学龄期哮喘儿童雾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护理研究, 2015, 39(9):1125-1126.
  [4]陈苏敏, 庄一波. 个体化综合护理对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 25(11):110-112.
  [5]高金萍. 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雾化吸入安全性及依从性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 25(1):87-88.
  [6]张倩倩. 安全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A4):300+3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