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训练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曾莉 何道敏
[导读] 就康复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曾莉  何道敏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重庆邮编402460)
  摘要:目的:就康复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对其实施康复护理。结果:接受康复护理后,患者的ROM评分情况呈良好趋势,有效促进了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结论:针对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而言,康复护理的实施直接影响着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康复训练;膝关节置换术;功能锻炼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48例、32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2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41岁,平均年龄为(60±6.21)岁。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分析、比较,没有发现其组间数据有较大差异性,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在患者手术完成后,对其实施冰敷护理,时间维持在15至20分钟左右,两三个小时后再次给予冰敷,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内容:1)心理及超前镇痛护理:针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知识缺乏,没有意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而且训练依从性较差,不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告知患者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的重要性;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如若发现患者存在不良情绪,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予以解决。对患者进行正能量的言语鼓励,并及时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运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康复护理的方法、目的及相关康复训练项目及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其康复训练治疗的依从性,进一步确保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同时,还需做好超前镇痛护理,在术前严格遵医嘱指导患者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术后第二天给予微量泵镇痛干预,术后1周内指导患者持续服用消炎镇痛药物,从而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训练奠定基础[1]。2)主动康复功能锻炼:在主动康复锻炼的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要指导或帮助患者行踝泵运动、仰卧位闭链屈膝练习、下地行走等,以促进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在进行踝泵运动时,指导患者以缓慢的速度勾起脚尖,时间保持在5秒左右,然后再绷直脚背向前方延伸,主动进行踝关节背伸运动,每5秒进行一次,每组20次,每天做10至20组左右;在患者进行坐位屈膝关节练习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指导其将小腿悬于床边,根据舒适程度及耐受度进行膝关节屈曲度的调节;进行踢腿动作训练时,尽可能的将患膝伸直,每组做10次,每天做3至5组。在训练过程中,如患者出现疼痛或疲劳现象,可嘱其将凳子置于患足下。在患者可下地行走时,可使用助行器帮助患者抬腿,指派专门的护理人员陪护,以规避意外事件的发生。3)被动康复训练:在被动康复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按训练计划及时指导患者行被动屈膝练习、CPM机练习屈伸膝关节等运动。在患者进行自主被动屈膝练习时,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将足底置于大单中心,指导患者足跟不能离开床面,紧紧握住大单两端,渐渐的屈曲膝关节,时间保持约5秒后,将膝关节伸开至最大角度,每天做5至10组,每组为10次。在指导患者进行被动屈膝练习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取平卧为,专职护理人员将手放在患者的患侧腘窝下,顶住足底,尽可能的屈曲膝关节,之后将患膝慢慢伸直,每天做2至3组,每组为10次;指导患者采用CPM机练习屈伸膝关节时,每次练习时间为30分钟左右,每天2次,指导患者慢慢伸直膝关节,如若恢复程度良好,可逐渐增加曲度角度。4)康复训练护理注意事项:在康复护理训练的过程中,首先相关护理人员应指导或帮助患者及早进行体位训练,在康复训练前应先将患者的床头抬高30°,这样有利于防止患者出现体位性眩晕等症状。其次应严格遵医嘱对患者实施镇痛干预,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便于进行康复训练,并及时鼓励患者积极主动配合进行相关功能锻炼,从而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恢复[1-2]。
  (3)统计学方法
  文章所有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予以t、X2检验,通过检验如若数据P值在0.05以内,则可说明数据间的差异性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ROM评分情况
  观察组接受康复训练后,患者的ROM评分情况均呈良好趋势,通过与对照组相关数据的对比,组间呈现的差异较大,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可进一步缓解或消除患者因关节炎而引起的疼痛感,同时也可对关节畸形进行纠正,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有相关研究指出,对患者实施膝关节置换术后,如若康复护理训练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或是术后患者没有及时进行康复锻炼、主动训练,就会直接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不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术后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训练尤为重要,要求相关护理人员要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积极转变护理观念,通过一系列专业、系统、规范的训练干预,进一步提高患者训练依从性,帮助患者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状态,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针对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而言,康复训练的实施直接影响着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任小华.临床护理路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和功能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0(16):132-135.
  [2]毛世刚,张梅莹,于观潇,等.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屈曲活动度对远期活动度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8,18(5):395-397.
  [3]毛世刚,张梅莹,于观潇,等.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屈曲活动度对远期活动度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7,18(5):395-3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