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新间服务贸易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作者:赵若斯
[导读] 摘要:自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以来,中国、新加坡两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全球所占份额较大,而且都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6
        摘要:自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以来,中国、新加坡两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全球所占份额较大,而且都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基于两国2004-2015年的数据,利用RCA指数、TCI指数,对两国的服务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运输、建筑、保险和其他商业服务部门,两国服务贸易互补性较显著。在政府服务、通信等其他服务部门,两国的出口贸易互补性弱。中国在建筑、计算机与信息和其他商业服务部门的竞争力较强,而新加坡在金融、建筑、其他商业服务部门都显示出较大的竞争优势。双方应该立足比较优势,整合区内资源应对国际挑战。
        关键词:中国与新加坡;服务贸易;互补性;竞争性
        一、中国与新加坡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中国与新加坡服务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当年与次年中国的服务贸易受到影响。2010年出现恢复性增长,2017年继续保持增长趋势。该年度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 420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根据数据显示,出口为1831亿美元,进口为2375.8亿美元,逆差为544.8亿美元。与从增长率来看,2017年中国服务进口增长明显快于出口:服务出口由上年的增长32.4%转为增长7%;服务进口增长由上年的21.5%上升至23%。从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占比来看:2011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4位(前3位为美英德),出口居世界第4位(前3位为美、英、德),进口居第3位(前2位为美、德)。
        再看新加坡2017年的服务贸易数据:贸易总额为2432.51亿美元,出口1291.82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2.79%,世界排名第10位,增幅由2010年的20%下降到12%;进口1140.69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3.05%,世界排名第11位,增长幅度由2010年的21%降到15%。该年它的服务贸易顺差为151.13亿美元。
        (二)中国与新加坡服务贸易结构现状
        在201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前三位的分类是:其他商业服务贸易(占比35.24%)、旅游服务贸易(占比26.49%)和运输服务贸易(占比19.45%),该三类总和占我国进出口服务贸易量的80%。 其中除了其他商业服务贸易外,旅游服务贸易和运输服务贸易均呈逆差状态。同时,其他类型的产业明显占比很低。这表明我国在新兴科技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仍处于劣势地位。
        根据数据显示,新加坡与我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新加坡的其他商业服务贸易、运输服务贸易和旅游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进出口量中也是占了很大的份额。从数据上看,新加坡与中国不同的地方在于,新加坡的金融行业比中国先进很多,在出口金融服务贸易这一项中占服务贸易出口量的11%,而其进口量只有2.3%,也表明了在金融服务贸易上有贸易的顺差。但是,在旅游服务贸易和运输服务贸易上就跟我国的情况有一些相似,其中有一定的逆差,但数量的差别并不是很大。
        二、中国与新加坡服务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
        在上述对中新服务贸易整体及三个分类:旅游、运输和其他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中新两国双边服务贸易逐渐增大的背景下,为了探讨中新两国的贸易关系究竟是偏向于互补还是竞争,下文将对两国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分析。
        (一)竞争性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由巴拉萨提出的,用以衡量一国在进出口贸易中比较优势的指数,它可以反映一国某种产品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强度和专业水平。
        据数据显示,中国最具优势的服务业是建筑服务,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并且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运输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十年来的水平都比较稳定,有升有降。旅游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水平正在逐渐下降。计算机和信息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除此之外的其他产业的RCA指数都比较接近0,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弱。
        新加坡在世界贸易出口竞争中,运输产业、金融产业和其他商业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很强,运输业趋势呈下降状态,金融业趋势成上升状态,其他商业服务比较稳定。其他产业的RCA指数都是界于0至0.8,说明这些产业的处于国际竞争的比较劣势。
        与新加坡相比,中国服务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呈现出极为显著的分化。建筑服务业较强,而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保险等几个行业呈现出显著的弱势,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整体结构的不均衡。但从近十年来的趋势数据来看,总体调整趋向合理。从期初的偏重传统产业,至转向新兴科技产业,呈现出产业升级的向好趋势。而新加坡,整体结构相对于我国,结构比较合理,虽然没有竞争力极强的产业,但是也没有很弱的产业。其相对于中国来说,其保险业和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突出。
        对比两个国家的RCA指数来看,两国确实有各自的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业。根据互补原理,在同一产业上,如果一国处于优势状态的同时,另一国处于相对劣势的时候,两国即有互补合作的潜力。在所得的数据分析,中新两国在建筑、运输、旅游、金融、保险产业都具有比较大的互补合作的潜力。
        (二)互补性分析
        贸易互补指数简称 TC指数是由Drysdale(1988)提出,通常用来衡量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贸易关系的紧密程度,也可以反映两国(或地区)某商品贸易发展的潜力。
        通过对TC指数的测算,在运输、建筑、保险和其他商业服务部门,中国对新加坡出口的贸易互补性都较大。其中,建筑、保险和其他商业服务部门在2015 年的互补性指数相比往年增长较大。其他商业部门是互补性最强的。在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政府服务、通信、金融等其他服务部门,中国对新加坡的出口贸易互补性都很小。
        在运输、保险和其他商业服务部门,新加坡对中国出口的贸易互补性很大。其中,运输部门的互补性逐年下降,保险服务部门一直有很大的互补性,但是其互补性指数的波动比较大。同样地,在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政府服务、通信、金融等其他服务部门,新加坡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互补性都很小,互补性最大的是保险服务部门。
        三、结论与建议
        (一)政府应该立足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发挥宏观调控的优势,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规划好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利用政策手段,扶持新兴产业、引导发展中的产业、保持主体传统产业,更加优化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结构,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应加强对支撑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设施”, 如信息技术的投入。在商业服务贸易方面,应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加强配套环境和设施、制度的建设。对中国来说,还有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新兴市场体的吸引力助力,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值得期待。
        (三)中新两国的双边贸易发展,中国和新加坡应立足于双方的比较优势,优势互补,因地制宜发展双边服务贸易。在教育、科技发展、服务贸易发展的硬件设施等方面,中国应借助新加坡金融、管理、知识、科技上的竞争优势,促进我国相应服务部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碧,陈佳.中印机电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J].亚太经济,2012(5).
        [2] 刘志雄.中国与越南货物贸易的互补性研究[J].国际商贸,2012(6).
        [3] 旷乾,汤金丽.中国与泰国农产品的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J].理论探讨,2012 (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