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外周静脉留置针脱落的效果观察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詹小丽
[导读] 研究并观察新生儿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
    
  詹小丽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并观察新生儿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方法:抽取我科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源产科的新生儿11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划分为2组。其中,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的55例新生儿为对照组;采取纱布包裹手部和弹力绷带网状加强固定外周留置针的55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对两组新生儿皮肤抓伤状况、静脉导管脱落状况等进行记录,评估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皮肤抓伤、管道脱落发生状况相较于对照组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预防皮肤抓伤与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脱落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其依从性,优化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干预;新生儿皮肤抓伤;外周静脉留置针脱落
     
      所谓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d内的婴儿[1]。一般来说新生儿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差,且在出生后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因病情需要不得不进行药物干预,且由于其缺乏基本的自主进食能力,多以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2]。但是,由于新生儿缺乏自主意识,其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躁动等临床现象,进而导致静脉导管脱落。新生儿皮肤娇嫩脆弱,还可能会因其无意识抓挠等现象,而诱发皮损[3]。可以说,皮肤抓伤与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均属于不良事件,对新生儿的病情治疗不利。基于此,临床对于新生儿需采取护理干预,来预防皮肤抓伤和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等现象。笔者结合我院新生儿的具体干预状况,来对护理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源产科的的新生儿11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划分为2组。
  对照组——55例,男31例,女24例,日龄在1~24d,平均日龄(12.29±1.29)d,出生体重1243~4200g,平均体重(2983±110)g,足月儿50例,早产儿5例;
  观察组——55例,男32例,女23例,日龄在1~25d,平均日龄(12.38±1.24)d,出生体重1245~4231g,平均体重(2973±114)g,足月儿51例,早产儿4例。
  纳入标准:所有新生儿均在我院产科出生,其无严重合并症;新生儿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对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进行观察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采取传统的常规护理,进行静脉输液时,外周静脉留置针常规敷料固定,对于手部不采取过多的干预措施,不戴手套和不以纱布包裹。
  观察组新生儿采取纱布包裹手部和弹力绷带网状加强固定外周留置针干预。具体为①对新生儿科护士加强培训,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巡视力度。②视患儿情况利用亲水性强的3m敷贴来对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固定,针座处蝶形交叉固定,并用3M网状弹力绷带缠绕,以保证导管的固定。③将棉球填塞于新生儿手掌之中,一般金刚砂纸来对新生儿的手指甲进行打磨,以保证其光滑。然后,利用纱布进行手部的包裹或者穿上较长衣袖婴儿衣,避免对其他组织进行抓挠。④对于手上保护的纱布,每日均需要进行更换,每班均需观察手指末梢血运情况。⑤同时,需要定期对新生儿的指甲进行观察,并且对其进行定期修剪及打磨。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并且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的皮肤抓伤、管道脱落状况,以统计其不良事件发生率。
  采取自制调研表,就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其程度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皮肤抓伤、管道脱落发生状况相较于对照组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新生儿缺乏自主能力,且环境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在出生后可能会进行静脉滴注等治疗,这就可能会在其无意识下作为,使得导管脱落[4]。同时,其会不自主的抓挠,其皮肤相对娇嫩,受创可能性较高。因此,临床上必须要加强对新生儿的皮肤和管道安置管理,降低不良事件的诱发可能。有研究表明[5],采取对新生儿戴手套的方法,预防效果显著,但不利于新生儿触觉神经的发育。在观察组中,其所采取的预防措施更为具有针对性,其能够分析新生儿干预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及时来进行处理[6]。例如纱布包裹手部及较长衣袖婴儿衣、金刚砂磨手指甲、填塞棉球、网状弹力绷带缠绕等,这些既有助于新生儿早期触觉的发育,又能从根本上降低其皮肤抓伤发生的可能。同时,针对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打破了传统方法,使得固定效果加强。从本次实验中,观察组新生儿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传统管理方案。从结果上看,观察组皮肤抓挠和管道脱落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预防皮肤抓伤与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脱落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其依从性,优化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芸,成家书. 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观察[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41(02):118-119.
  [2]曾小燕.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预防效果观察[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02):275-277.
  [3]金二丽. 探讨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7):230-231.
  [4]包婵玉. 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1):48.
  [5]秦彩霞.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7(32):210.
  [6]黄秋兰. 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4):269-2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