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作者:刘佳林
[导读] 摘要:现代化城建工作比较注重人文气息,在建设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和谐生活环境,不但要将规划设计阶段存在的阻碍性问题考虑在內,同时还需要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实际建设中来。
        河南科技大学  471000
        摘要:现代化城建工作比较注重人文气息,在建设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和谐生活环境,不但要将规划设计阶段存在的阻碍性问题考虑在內,同时还需要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实际建设中来。将城市构建成无障碍和谐环境是充分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榜,表现的是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与尊重。本论文将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就具体的障碍设计体系进行详细的分析,着重强调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与意义,从而引起社会公众的热切关注,给予充分的理解,鼓舞广大民众都积极参与到城市人文环境建设中来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人性化
        1无障碍设计的涵义
        1974年,联合国首次提出无障碍设计这一新概念。无障碍设计旨在,所有和大众衣食住行相关的公共空间内的设施、环境、建筑设备等,在设计时都要充分考虑到特殊人群的能力和需求,如老年人、残疾人等正常活动能力衰退以及生理伤残缺陷等人员,相关设施的装置与服务功能尽可能满足这部分人员的特殊需求,充分展现城市的人文关怀,打造一个充斥和谐与爱,能真正意义上为人们提供舒适、便捷、安全保障的城市环境。
        无障碍设计是为了最终实现“无障碍”的目标。基于对人类行为、意识与动作反应的细致研究致力于优化一切为人所用的物与环境的设计,在使用操作界面上清楚哪些让使用者感到困惑、困难的“障碍”,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这就是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思想。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在现代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无障碍设计已经作为一项专项设计得到重视,并加以应用实践。无障碍设计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具有无障碍化环境”的室内设计可以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个家居生活的品质。”无障碍化环境”的建设是残障人、老人、妇幼、伤病等相对弱势人群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方便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条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水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对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2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存在的问题
        2.1无障碍设计种类匮乏
        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物质设备、无障碍交流或信息沟通等。无障碍设备大概包括专用位置,特殊标识与通行辅助三种。但是最近几年流行的广场设备,大多局限于水平空间的通行辅助上,比如缘石坡道、自道、盲道等。很多广场仅设置一部无障碍电梯,盲文或者音响循环提示都不曾设置,由此可见目前城市中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计普遍存在种类单一的问题。另外在信息交流问题上,更是缺乏相关的无障碍设计,常见的视觉信息主要有电梯标识,无障碍视牌等,且对于存在视觉障碍的人来说,听觉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在人行道指示灯处设置声音提示;在触觉信息方面,盲文设施地匮乏最能提现无障碍设计的单一。
        2.2无障碍设计缺乏规范性
        在很多城市中,无障碍设施缺乏合理性与规范性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项问题。以盲道为例,盲道的设计主要针对视力存在缺陷的人群,道路起伏过大或者转角频繁均不适合,然而现存的盲道大多设置在大路的某一段中,延续性非常差,无故中断现象频繁出现,一些盲道在设计时还存在短途转折现象,即便是正常人根据指示也不易通过。另外坡道的设计也不甚合理,比如一些游客较集中的下沉式广场只设置了台阶,而没有设计坡道或电梯,对于老年人或者腿部残疾需要轮椅代步的人来说,是非常不便的。由此可见,当前城市公共场所中的无障碍设计缺乏规范性。


        2.3无障碍设计的系统性弱化
        总得来说无障碍环境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庞大工程,无障碍环境地形成主要依靠相关设施的支持。在最初设计时,就应该针对“无障碍”这一主题起草一个整体规划,将物质与信息相互融合,并在设计过程中串联体现,在整体上培养出无障碍气氛,无障碍设施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功能。但即便是在无障碍系统相对完善的城市中,身患残疾的人也只可以顺利到达广场入口处,但进入内部后就困难重重了,这一点证明城市的无障碍设计人性化尚有待完善,无障碍设计的系统性明显弱化。
        3对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建议
        3.1注重整体规划
        整体来说无障碍设计的可行性非常可观,所以在规划环节要特别注重设计的系统性,借助立体、全面地考量规划创建无障碍环境。就比如人在感知环境时,主要借助触觉,视觉,嗅觉等器官,城市中的需求群体要想准确获得无障碍设置信息,主要依靠在各地段各区域设置的信息源,借助可视或者可触的标示指引人们路线或走向。另外大城市中存在很多种类不同的空间,大部分公共空间都能够纳入该范围,若规划不甚合理,不能实现相关功能的完善,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无障碍设施的功能。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要注重整体规划,要将设计与地形等因素充分结合,而不是将景观效果置于首位,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特殊群体的需求。
        3.2采用互动型设计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并被应用在各个领域,城市无障碍设计的理念也随之不断优化。在不同阶段个体都会受到来自各界的约束,所以每个人在某个阶段都可能需要特殊照顾,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公共设施的通用性,对每个市民来说都是有益的,既针对健全人也针对需要照顾的特殊人群,服务对象是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另外在对设施进行设计与建设的各个环节,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特殊人群参与其中,通常都是完成设计在使用环节才暴露出问题,对人力和财力都是一种很大的浪费,这种单向的设计模式也遭到了各方的质疑。所以每个环节要有需求着参与进来,才更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3体现设计的文化性
        每一个城市都有独特的灵魂,它凝结着人们的智慧与汗水,展现了自身独有的文化。人文环境的协调需要无障碍设施在满足规范、功能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充分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提炼出富有特色的形态、色彩、文化符号来进行设计,使无障碍设施与周围人文环境协调一致。无降碍的设计应根据各个城市或地区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来设汁,具有本土特色的风格,才能让使用者有归属感。
        4、结论
        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为建立完善、系统、规范性又肓有艺术性的无障碍城市作出贞献,是城市建设可持续性协调发展的组成部分,也体现出了一座城市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城市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不仅是摩天大楼的数量,更多的是人文主义的发展。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得障碍人士找回归属感和认同感,重温城市的温暖才是障碍设施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川常成,史津.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人文化研究[J].包装工程,2015(20).
        [2]边昕.城市公共空间老年人无障碍设施设计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12).
        [3]赵忠超,赵军.威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策略研究一以济南市泉城广场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16(07).
        [4]周勇.探析城市公共空间中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以成都为例[J ].艺术与设计,2017(14).
        [5]黄浏英.主题餐厅设计与管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