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瑶族自治县建筑公司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深基坑施工技术应用非常重要,具体施工操作过程中涉及到基坑的支护、降水以及开挖和监测等,为此需加强技术要点控制,有效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以某工程为例,就其基坑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基坑施工问题控制,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技术要点;注意问题
建筑深基坑施工建设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注意内容,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为确保深基坑施工质量,应当加强全过程管理。
一、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以某工程为例,该建筑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9800平方米,其中包括商业楼三层和三座塔楼公寓。本建筑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类型,其基础是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该建筑基坑面积达13340平方米,开挖面积为12800平方米,基坑的长度540米。其中,1、2号楼房的底板埋深是15米。就本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其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如下:
1、整体技术质量把控
由于基坑相对较深,并且基于施工安全性的考虑,因此本文建筑基坑围护体系为钻孔灌注桩+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在建筑基坑内部,布设环形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有两道,并且局部位置设置了角撑、对撑。由于本工程项目施工环境非常的复杂,因此需做好重点项目的施工质量把控。在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应当从基坑降水、环保等方面着手,并且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因施工周期相对较长,难免会遇到雨季,加之基坑面积相对较大、深浅不一,所以要制定完善、合理的基坑降水、排水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明确布设排水明沟、集水井,以便降水期间可以顺利将水从基坑内排出。就工程项目建设的环境视角来看,基坑外部位置应当布设挡水、排水系统,以便于能够积极应对暴雨天气。
2、监测工作
在编制建筑深基坑监测方案时,应当明确监测项目内容,并且提出监测方法以及频次要求。建筑深基坑施工开挖后,应当对深基坑壁漏水情况加强监测,对砼构件裂缝进行监测,并且对基坑周围地面开裂、下沉等情况进行严格控制。
3、土方开挖
实践中为了能够确保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质量,实践中应当重点考虑深基坑施工开挖作业对四周建筑物、构筑物等产生的影响,必要时应当明确土方施工开挖顺序。在完善基坑开挖操作以后,应当尽可能减少暴露时间。局部位置采用高标号混凝土,并且确保支撑强度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在土方开挖操作时可以采取分层开挖技术,并且严格按照随挖随运的基本原则,采取人工方式进行清土,直至挖到设计标高为准。在土方开挖作业时,需对强化围护监测,若发现异常问题需暂停开挖。
4、支护作业
在选择支撑体系时,采用中间桩、水平横撑以及纵梁等构件进行连接,以此来增强水平横撑结构的稳定性,确保深基坑施工质量及其安全可靠性。就围护结构体系而言,应当充分考虑其含水量、变形要求等,并且利用桩+锚索支撑结构体系。对于本工程项目而言,支护桩可采用人工挖孔桩方式,并且利用钢筋混凝土护臂结构。采用灌注桩时,需做好成孔、清孔以及钢筋笼制作和安装等技术质量管控。角撑以及抗渗墙等部位施工时,应当先对基槽进行施工开挖,并且做好施工质量检验工作;对抗渗墙混凝土进行施工浇筑,当其强度达到标准以后再将外模板拆除掉,然后做好施工技术质量检查。
二、建筑深基坑施工问题分析
基于以上对本工程项目深基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施工质量管控,还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雨季挖应注意事项
基础底板位置后浇带分布对深基坑施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建筑施工时各层土均需遵循严格的规定次序进行施工操作。具体施工作业时,基坑层内可能会出现橡皮土,如果恰逢雨天地区,上述现象会更加的明显,施工人员需在基底位置将表面铲除后回填铺设一层厚厚的碎石,以此来保证地面外表坚实度。在基坑施工开挖时若形成流沙河,则需利用重石固定流沙,以此来降低动水压力并加快施工速度,从而实现深基坑施工开挖之目的。土体以上应当确保水压向下,保持土体稳定性,以此确保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期,应当保证雨季施工时安全有序,并且加强边坡塌方预防处理,以此来确保深基坑施工安全可靠性。
2、基坑降水
基于大量工程项目实践来看,地下水控制关系着建筑深基坑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特别是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处,如果控制不科学,则必然会导致施工危险性。就地下水源来看,其构成相对比较复杂,而且地下水主要时上层滞水、雨水以及潜水和承压水等,实践中还应当注地下水在丰水期、枯水期的水位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止水方案并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将深基坑防水、降水以及排水等进行综合考虑。其中,最为重点的是降水环节,实践中应当注意如下几点。环顾高层建筑,多处于城市中心或者郊区,而且周围建筑物以及管线相对比较多、相互交叉。虽然井点降水效果良好,但是应当充分考虑降水方式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实践中应当注意降水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注意是否会影响邻近建筑物以及管线等。从实践来看,建筑深基坑内的降水模式选择应当能够减少降水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同时,还要将降水井点布设在基坑内,使四周连续墙起到一定的隔水帷幕效果,从而减少降水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加强围护结构施工监测
在维护结构施工检测时,应当确保维护结构的完整性与实际强度。实践中如果将灌注桩作为支挡结构,需对桩基缩颈、断裂以及夹泥等缺陷进行严格检测;如果将旋喷桩以及水泥搅拌桩等作为支挡结构,则需针对桩基强度及其均匀度等利用轻便触探法进行检测。同时,还要做好维护结构顶部位置的检测,基坑施工开挖时平均二至三天的时间就要进行一次监测,监测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优化调整监测频率。维护结构顶部位置的水平向位移需注意监测,避免维护结构出现变形问题。
4、加强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控
实践中应当成立专门的小组,并且对压顶梁水平、垂直位移以及围护桩变形等进行严格监测。以拟建工程施工开挖深度三倍范围为监测区域,对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比如,围护墙本体以及地下水位等需实时监测,并以此来指导施工建设。建筑深基坑施工开挖时,尤其是大底板工程施工之前应当加强监测,一旦发现变形值抄标,则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建设,并且及时汇报协调,确定原因以及调整施工以后再启动备选方案。同时,需注意的是基坑施工开挖过程中,应当布设水位监测井,以此来有效监测地下水位。实践中为了能够有效平衡基坑外部为主的主动土压力,在施工挖土时基坑内应当保留土体宽度。为确保基坑变形在规范范围之内,应当根据设计要求,在24h时间内进行砼垫层以及土体分块抽条施工作业,以此来确保周边管线以及道路等结构不因基础变形而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基于分区、分段以及分层和分块的土方挖土施工原则,在“盆”边土施工挖除时应当根据土体时空效应进行平行、限时挖土操作,在分块开挖后进行支撑浇筑时应当注意控制时间,一般二十四小时内必须完成,而且各土体施工开挖以及垫层浇捣时间不超过24h。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很多,实践中应当加强重视,做好各环节的施工技术质量管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俊翔.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19(10).
[2]王春雨.试论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6).
[3]陈炳霖.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J]居舍,2018(08).
[4]丁建春.对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小议[J]四川水泥,2017(11).
[5]黄中勤.浅谈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