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华
象山县墙头镇墙头学校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此可见,环境的优劣对人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班主任应重视班级的环境建设,为学生创造最佳的教育空间,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学习、生活的幸福乐园。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去塑造、锻炼学生,无疑比起单一的说教效果会事半功倍。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一、精心布置教室,让环境熏陶学生的心灵
教室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空间,教室的物质文化氛围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风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对所在班级环境的布置及对教室环境的要求,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设计黑板报。每一期精美的黑板报是美化教室环境、熏陶学生心灵的主阵地。开学初,我把学生分成八组,并考虑到组内有书法、美术较好同学,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这样可以带动能力较弱的同学一起参与。在形式上注意了与教育环境的和谐,注重了对衬美和结构美;在主题上,结合学校德育处要求,注意了对学生的影响,做到不流于形式。学校德育处要求每月一期,我班做到每月两期。墙报的内容从各个学科的学习到思想教育,既具趣味性,又有文体性,可谓丰富多彩,使黑板报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并成为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有效平台。
2、装点教室。为了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都能育人,催人进步,让整个教室洋溢着文化的气息。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室的南面墙壁开设一个大大的学习园地栏目,里面张贴了学生的手抄报、优秀书法作品,还有刚学会写的儿童诗等,用毛笔书写上“小荷才露尖尖角”醒目的标题。教室北面墙上是一个“风采栏”,张贴了本学期每个月评上的“立三之星”。而黑板上方是“团结友爱,努力拼搏”八个大字。黑板的左边是荣誉栏,右边是班级班规。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荣誉感,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3.管理图书角。书是知识的海洋,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情趣的书香班级,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由班长每两周一次到学校图书室借书,不断更新教室图书角中的书籍。同时鼓励学生捐献自己家里的书籍,不断充实班级图书角,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竞赛活动:如读书笔记评比展示活动,课外知识大擂台,评比“读书之星”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的阅读充满生机,充满情趣。我还让学生自己动手改装废旧容器为花盆,再种上一些花草,放在图书柜的上方。可以说既美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为图书角增添活力!
教室的每一块墙报、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是班级的“眼睛”。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室成了学生展示个性特长的大展台。不仅使许多优秀生找到自我感觉,满足了自我表现的欲望,甚至连一些平时不被老师同学关注的“灰色学生”,也有显示其闪光点的机会,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
二、用心制定班规,让制度引领学生的行为
班级是全班师生共同的“家”。
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对于一个良好班级的形成,必须要有适合本班的切实可操作的制度。于是我让每位孩子参与班级目标的确定、管理和评价,打造“活而不乱”的班级特色。
1、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班级制度要突出“童心”、“童趣”,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重要的是班级管理“以人为本”,重在引导,而不是强制性惩罚。班规涉及多方面内容,有些成文,有些不成文,但大家达成共识,而且条款不多,主要分“勤学”、“上课”、“活动”、“文明礼仪”这四个方面,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张贴在教室门口醒目处,每天早上到校先朗读一遍班规,再进教室,以督促自己的行为符合班规。当然制度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做到的,决不搞假、大、空。
2、率身示范,落实班规。制度一经制定,就必须下功夫落实。落实是一本难念的经,作为班主任的我首先从自己做起,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每天早上我一走进校门就会检查班级包干区干净吗?走进教室都会进行一番巡视,教室地面是否干净,课桌是否整齐,垃圾有没有及时倒掉。如果学生忘记完成了,我就会帮他们把这些事做好,然后找这些没有尽到职责的同学谈话,提醒他们下次别忘。
3、分层要求,留有余地。有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纪律松散,性格任性,他们不可能跟其他守纪的学生相提并论,对这部分学生,不搞一刀切,而是区别对待,分层要求,分层推进,引导他们逐步遵守班规。当然,对这些学生的要求在班级中公开,经全班同学讨论制定,否则容易导致其他学生以为老师不公平对待。同时这样区别对待是有时间限定的,如两个月或一学期后要与其他同学一样要求了。这样做给他们留出缓冲的余地,直到他们能够与班级合拍。
三、全心设计活动,让快乐伴随学生的成长
一般来说,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对本班的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培养学生素质的基本形式。在活动中孩子们体会快乐,获得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所以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建并形成优秀的班集体,我在开学初,就和学生商量制定了本学期的活动安排计划。
如每周一句的格言背诵活动:师生共同查询自我勉励的词句把它找出来进行比较。确定出一个最具感染力的格言定为一周班级格言,每天早晨上课前 坐直了目视前方集中注意力边联想边背诵。同学们心潮澎湃干劲倍增对这一天的生活和学习充满了信心,每天进行自我暗示有利于消除懒惰情绪,为提高学习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中时的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在表扬鼓励了优秀作业学生的同时,对其他作业不良的同学起到导向的作用。而诗歌朗诵会、古诗词竞赛、好书推荐会等等促进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同时更多的文体活动更是学生乐于参与的,如:打羽毛球比赛、跳绳比赛、吹口风琴比赛等等。只有在班级活动中,学生才能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发展和完善。
班级文化建设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我们作为班主任,只有用思考去预约教育的美丽,在不断的实践中创新,在教育改革中找准方向,才能给孩子们多创设自主发展的空间,张扬他们的个性,让孩子们在鲜活灵动的班级文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真正实现班级文化建设在育人中的功能。
姓名:徐秀华?性别:女?职务:教师?学历:大专 籍贯: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单位:象山县墙头镇墙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