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与"立德树人"策略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李盛慧
[导读] 生物是一门生命科学,在培养学生个性品德和素质能力方面有着积极作用。面对新时期课程改革相关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积极渗透立德树人相关内容,便于智育和德育有机整合,
        李盛慧
        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  523000

        摘要:生物是一门生命科学,在培养学生个性品德和素质能力方面有着积极作用。面对新时期课程改革相关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积极渗透立德树人相关内容,便于智育和德育有机整合,相互促进下,提升育人质量。所以,初中生物并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学科知识给学生,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亲近自然,懂得敬畏生命和尊重生命,并学会如何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最终达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本文就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着手分析,探究"立德树人"的应用策略,以便于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生物;素质能力;社会责任感

        新课改持续推进落实下,面对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应该充分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德育教育地位。初中阶段学生价值观尚未树立,学习能力还有所不足,因此需要生物教师充分结合初中生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积极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促使学生加深生物学科知识储备同时,促使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但受到诸多因素因素[多了一个“因素”]影响和限制,德育教育落实效果不理想,未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程度上制约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综合分析研究初中生物教学中"立德树人"应用情况,便于推动德育教育措施创新优化,为后续生物教学提供支持和参考。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尽管重要地位不如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但在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方面有着积极作用,面对新课改相关要求,初中生物教学要求逐渐多样化,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生物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便于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丰富学生个体内涵,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是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前提,鼓励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深入理解和学习[建议改为“学习和理解”]自然科学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1]。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应用策略
        结合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相关要求,如何全方位践行"立德树人"到实处,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在加深"立德树人"认知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应用到实处,构建高效生物课堂基础上,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
        (一)有机整合新课标和德育教学目标
        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应该充分认识新课改目标要求,结合生物学学科内容编制合理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明确德育教育重要性,制定合理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并积极拓宽德育教育途径,有机整合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指定的德育目标要契合学生群体实际情况,其中包含了法制、科学价值和人生价值观念等内容[2]。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尝试着将新课标和德育目标整合,坚持目标导向来开展教学活动,便于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同时,促使学生生物学习能力高水平发展。
        (二)积极渗透科学探究思想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发展
            由于生物学科属于自然学科,有别于物理和化学,生物属于文科[生物是理科],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学会运用科学探究观点和方法切身体验,在学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收集相关资料,作出假设,提出问题[生物学里先“提出问题”后“作出假设”]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同时,促使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如,在讲解“种子的萌发”教学中,事先准备好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了解光照和空气充足的环境,有助于种子充分萌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在研究不同外界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和探究中相互学习、探讨、解决问题,以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之间合作探究,优势互补,寻找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寻找到科学合理的结论[3]。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适度参与其中引导学生沟通和交流,相互尊重、理解,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步养成团队合作意识,综合素质高水平发展。
        (三)加强生态教育来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经济飞快发展同时,却也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失衡,诱发了一系列自然灾害。究其根本,是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导致,因此初中生物德育教育中,应加强生态教育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学习生物学相关内容过程中,探究生态和环境之间的内在关联,在生态系统中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工业化发展,所产生的废水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和突然污染,过度放牧则会沙漠化[4]。[此段建议往前挪一下,放在第一句:“经济飞快发展同时......自然灾害”的后方。]因此,[去掉“因此”]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并自觉渗透环保意识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各个环节。
    另外,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当前社会生活中处处可见浪费和污染情况,在学习生物知识时可以将缺水图片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列举实例图片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水的重要性,诱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和探究,逐渐养成水资源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5]。
        (四)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当代社会发展迅猛,相应的感恩教育却并未同步落实,导致很多人并未养成感恩意识,甚至因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对父母怨恨。此类问题的出现,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很多学生不感恩父母、感恩老师,还有待进一步剖析和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讲解《人的生殖》内容时,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逐渐了解生殖系统构成,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怀孕到分娩的动画视频,可以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体验,内心受到震撼的同时,可以[去掉]帮助学生切身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所在,以此来诱发情感共鸣。由此看来,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便于学生懂得体谅和理解父母,换位思考下常怀感恩之心,便于在具体行为中规范自身行为举止,成为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有价值人才。
        (五)渗透正确价值观念来促进学生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教师在将结合传输书本上的知识同时,也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进一步延伸拓展,引入社会内容来渗透正确价值观念,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信息传播速度较快,覆盖范围较广,学生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导致价值观扭曲。初中生直接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三观并未树立,容易受到外部不良信息影响,制约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6]。如,讲解人的生殖[改为“青春期”这个内容会好一点,]内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将新生婴儿成长过程[改为“将新生儿成长到青春期过程中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等一系列内容”]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应用"立德树人"内容,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坚持以生为本原则,转变理念来针对性引导和帮助。在高效的课堂中,学生可以更加高效的学习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改为“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胡庆芝.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6.
[2] 龚晓聪. 基于立德树人视角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J]. 文渊(高中版),2020(1):107.
[3] 于静. 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探讨[J]. 商品与质量,2016(17):316-317.
[4] 洪丽文. 生命观念视域下的初中生物学试题评析——以2020年福建中考为例[J]. 中学生物教学,2021(3):62-64.
[5] 李桂善.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J]. 新课程,2020(37):52.
[6] 陈江全.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策略[J]. 考试周刊,2019(10):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