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创新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史培露
[导读] 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德育教育理论内容较为抽象

        史培露
        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 江苏 南京 210012
        摘要: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德育教育理论内容较为抽象,造成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日趋多样,如何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素质成为当下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德育现状的解读,为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创新策略。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创新
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小学生使用电脑、手机等新媒体工具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是由于网络信息内容复杂,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很容易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迫在眉睫。但是由于以往的德育教育工作还存在与实际生活相脱离,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德育教育效率低下,要解决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功能,对德育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
一、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小学德育教育主要采用综合课程教学的方式,现阶段的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离,课程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两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一)德育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离
        从《思想品德》到《道德与法治》,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展开方式都是采用综合课程的方式,由于书本的编撰工作并非每年进行,造成书本内容不能充分结合当下生活环境,缺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活动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副科”《道德与法治》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讲解内容完全依据教材以及教学大纲,缺少与实际生活的考量,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在对内容进行学习时,也采取敷衍的态度,难以对德育内容进行深入了解,难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1]。
(二)德育教育课程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尽管新时代背景下教学形式呈多样化发展,教学工具也日渐丰富,但是在德育教育课程的开展中,由于教师重视程度不足,课时分配受限等多种原因,德育教育课程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按照课本逻辑对内容进行讲解,理论内容较多,教学形式单一、材料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较为枯燥。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创新策略研究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新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路人、榜样等,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进而有针对性的展开德育教育活动。解决单纯进行德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德育教学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教育活动,通过班主任在各项工作中的融合教育,能够有效确保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1]。


(一)结合时代特点,抓住学生德育重点
        班主任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需要充分结合时代特点,了解时代背景下学生德育发展情况。在十年前,小学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还是防止学生沉迷网络,而当下,小学生生活环境的改变已经促使学生的兴趣发生偏移,打赏网络直播、沉迷快节奏短视频、沉迷手机游戏等情况时有发生,教师需要抓住学生德育问题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从问题上寻找产生原因,进而由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如部分学生沉迷手机游戏,一方面是网络游戏能够快速带给学生成就感,一方面是手机游戏的娱乐性质能够激发学生的感官活力。针对此种现象,在进行理论指导的同时,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逐步设定学生能够达成的目标的方式,帮助学生寻找到产生成就感的正确方式,并且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感官活力,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二)采用融合教学方式促进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学生的所面临的德育问题也不断发生改变,对此可以采用将德育教育融合到学科教学中的方式,使德育教育从多角度、长期进行,进而确保德育教育的全面性。班主任需要建立与学科教师之间的高效沟通,确保将德育内容融合到学科教学中。以语文教学为例,以语文教学内容为素材,引申出德育教育内容,能够促使学生直观理解德育的内涵,加深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而在自然科学类的学科内容中加入德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用科学的眼观看待客观事物,增强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提高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抵抗力[2]。


(三)加强教师德育素养,发挥教师榜样作用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通过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促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以及错误思想方式。教师还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身心发育现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创新德育教育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德育学习热情
        为适应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德育需求,教师需要对德育教育形式进行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德育学习的热情,如德育教育主题文艺演出、辩论赛、读书会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在放松学生身心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包括劳动观、爱国主义观念、理想观等。还可以采用多种现代化媒体工具,采用动画、电影、短片、漫画等形式的素材,迎合学生喜好,激发学生的对德育教育的兴趣[2]。
结语:通过结合时代特点,抓住学生德育重点、采用融合教学方式促进德育教育
、加强教师德育素养,发挥教师榜样作用、创新德育教育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德育学习热情等一系列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参考文献:
[1]桑茜茜.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研究[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3):108-109.
[2]杨荣真.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 000(009):P.7-8.
作者简介:史培露(1984.12-),女,汉族, 江苏南京人。本科,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 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德育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