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护坡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12期   作者:蔡豪
[导读] 生态护坡在河道治理工程中,除了替代传统的硬质护坡,起到防洪、排涝、水土保持等作用外,还起着提升河道生态稳定性、改善水体自净能力和创设良好景观的作用。
        蔡豪
        中国电建集团重庆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 400060
        摘要:生态护坡在河道治理工程中,除了替代传统的硬质护坡,起到防洪、排涝、水土保持等作用外,还起着提升河道生态稳定性、改善水体自净能力和创设良好景观的作用。随着生态护坡技术飞速发展,生态护坡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生态护坡的多样性能够不断的适应不同项目的不同需求,在选取生态护坡时应同时考虑技术、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因地制宜的选择最适宜的生态护坡型式,在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环境与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护坡;河道治理
        传统的河道护坡工程多采用混凝土或者石块砌筑而成,坚固稳定,对于提高河道功能性以及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种硬质护坡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其质地并不利于植物生长,对于河道周围的环境存在一定影响,在涵养水源、过滤污水等生态方面的功能也比较欠缺。随着对改善生态环境重视度的提高,河道护坡的建设也被寄予了更多的期望,通过先进的技术发展生态护坡,在注重其功能性的同时提高其生态性,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1.传统硬质护坡对河道环境的影响
        1.1硬质护坡降低了对河道环境的观赏性
        硬质护坡多为浇筑或者砌筑,河道整体干净整齐,但硬质护坡的结构造型使得河岸上原有的植被被完全覆盖住,只剩下冷硬的土石,破坏了原河道的生态稳定,而且景观体验也会变差,并且硬质护坡结构如果发生损坏,缺石少土的状态会破坏掉护坡的一体性,河道的视效会更差,影响河道的整体效果。
        1.2硬质护坡降低了河道环境的生态性
        硬质护坡将河道的坡面完全覆盖,硬质护坡无法为水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因此水下的动植物会逐渐趋于灭绝;依水而生的动植物能够净化水质,硬质护坡打破了河道的自然生态平衡;硬质护坡使得水流加速,有的护坡甚至延伸至河底做全封覆盖的,水源无法下渗,河流缺乏自然过滤,会逐渐浑浊,夏季温度高的时候更容易滋生细菌;硬质护坡的混凝土建设中会添加许多必要的化学制剂,例如膨胀剂、抗冻剂等,由于护坡长期在水体的浸泡下,护坡中所含的这些原材料添加成分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对水质造成污染。
        2.生态护坡的作用
        生态护坡在河道治理工程中,除了替代传统的硬质护坡,起到防洪、排涝、水土保持等作用外,对河道治理工程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提升河道生态稳定性
        生态护坡作为整个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动调节水文过程、缓冲洪水、控制侵蚀、截留降解污染物等功能,从而提升了整个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河道的生态系统具有了可调节性。生态护坡是保持河道身体系统健康稳定的重要条件。
        2.2改善水体自净能力
        生态护坡是两岸生态缓冲带与河流的链接通道,是一个水-土壤-植物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土壤与植物根系的过滤、滞留、吸收作用,可以有效削减进入河流的外源污染物,尤其是雨源污染物,可以有效截留、削减初期雨水污染对河道生态系统造成的冲击,有效改善水体的自净能力。
        2.3创设良好景观
        河道治理工程除了改善河道生态系统,提高河道水流水质外,河道及沿岸景观的提升也是其工程的重要内容。

生态护坡无疑能为河道提供更强的观赏性,在进行生态护坡建设时,沿河道创设良好的观景模式,在治理河道的同时,有效增加绿地面积、为市民提供活动空间、提升人们生活质量。
        3.生态护坡的设计原则
        设计生态护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来考虑引种植被的品种,植物生长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要适宜植物生长,同时注意不能形成物种入侵,最好是选取当地适合的植物进行引种,就地取材也能够节约成本;二是注重节约资源,多使用可再生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可再次回收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消耗;三是遵循自然规律,在建设护坡时要注意不能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保持生态系统内部的结构完整性,包括护坡所在的水体生态和陆地生态。
        4.生态护坡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4.1采用植物固土法的植被生态护坡
        植物固土法就是将根系发达的植物栽种于护坡上,利用植物根系的锚固作用来加固土壤、保持水土、改善环境,栽种植物对于生态环境来说不但不会破坏平衡,还能够起到改善景观的作用。对于植物的选择,要适应当地的环境与气候,挑选耐碱、耐寒、抗旱、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植物,在植物种类上最好进行混合种植,增强植物的复合型,加强生态护坡的作用。
        4.2采用土工材料的生态护坡
        主要采用喷塑金属网与碎石种植型土壤相结合,形成复合种植基,采用喷塑金属网比镀锌金属网在水下更耐腐蚀,而种植基又能够为河道里的水生动植物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具有一定的生态性,以此种方式建造成的护坡对于地基有很强的适应性,并且具有较高的整体性、柔性,抗冲击能力强,对于水流速度较快的河道非常适用。
        4.3采用草皮与土工材料相结合的生态护坡
        草皮与土工材料相结合的生态护坡方法主要有土工网垫和土工格两种,土工网垫与土工格均是采用聚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为原材料加工制成,其中土工网垫种植基是以网垫再配以碎石、种植型土壤,撒上草籽,形成一个复合型种植基,网垫层由多层网组成,多层网之间的交点采用热熔焊加固连接,形成一个稳定、坚固的网状空间,网内填充土壤和砂砾碎石,提供足够的空间供草籽生长,草皮长出以后,其与网垫层、土壤层会共同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土工格结构能够增加护坡的摩擦阻力,在土工格内进行草皮的种植,可以加固土壤层,提高土壤层的承受能力。
        4.4采用植被型多孔生态混凝土的生态护坡
        多孔生态混凝土以粗骨料、水泥、炉渣及少量细料等多种材料混合而成,在混凝土中还加入了一定的保水材料、吸附材料,以增加混凝土的吸水性与粘附性,将生态混凝土铺设于护坡上,骨料的间隙可以供植物生长,形成的生态护坡能够改良土壤特性,提高土壤抗冲击能力,减少土壤侵蚀,从而稳固护坡,保护河道。
        结束语
        生态护坡的实施条件包括河道两岸现有护坡的基本情况的适应性和所选取的护坡型式的可行性。此外,河道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在选取生态护坡时要考虑的因素众多,除了技术性的因素,要同时考虑项目建设的特殊性、周边人民对文化的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态护坡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态护坡的多样性能够不断的适应不同项目的不同需求。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仅能保护周边环境,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环境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促进社会建设与生态发展的和谐共进。
        参考文献:
        [1]汪洋,周明耀,赵瑞龙,等.城镇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1):88-92.
        [2]汪德诚.浅析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坡技术[J].山西建筑,2019,1:173-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