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孝良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 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 116319
摘 要 为保证现场设备检修工作安全、高效执行,避免各项工作中冲突,需要通过计划管理手段来进行管理现场工作。
关键词 电站 维修 计划
Key Word:Power station; maintenance; Scheduling
0引言
为保证电站能够安全、稳定的输出电能,电站设备需要进行大量检修工作。而每天同时执行的众多工作中,会存在而每项工作之间又可能存在相互干涉或者前后逻辑关系,部分工作又需要设备运行人员提供安全隔离,如何使维修及试验工作得以顺利执行,且风险可控,进而引入电站“维修计划管理”体系。
“一切工作以计划为龙头”,体现了“维修计划”在设备维修和试验过程的重要位置,设备维修和试验根据工作对设备状态要求,大类分为日常和换料大修,根据工作内容及目的不同,小类分为预防性维修、纠正性维修、定期试验、定期巡检和工程改造。
1计划体系
电站日常维修计划根据编制时间及计划期间不同,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及短期计划。日常计划体系分“日常生产年度计划”、“12周计划”和“日常三天滚动计划”。日常计划管理体系如下图1。
.jpg)
1.1日常计划体系
1.1.1日常生产年度计划
日常生产年度计划是根据维修大纲要求的内容编制,是电站日常年度内生产活动的总体指南,为12周计划和日计划的编制提供指导。日常生产年度计划分为年度检修计划和年度试验计划两个部分。年度试验计划的主要内容:按定期试验大纲在该年度内安排的所有日常定期试验活动;需在该年度内安排执行的非定期试验监督大纲的试验活动。年度检修计划的主要内容:按预防性维修大纲在该年度内安排的所有预防性维修检修工作;在该年度内要实施的工程改造项目;该年度内计划执行的在役检查项目;电网方面在该年度内安排的线路检修。
日常生产年度计划编制需遵循以下要求:遵守电站运行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参与日常生产活动的各部门和人员都需遵守相关的管理文件,并清楚各自职责;日常生产计划安排必须综合考虑现场设备运行状态;日常生产年度计划还需综合考虑执行部门的人力、备件、天气季节和节假日等因素;日常生产年度计划安排还应遵循不断优化的原则,以不断提高计划的可执行性、合理性和权威性。
日常生产年度计划的出版过程包含草稿编制、草稿审查及调整、审批出版三个主要步骤。计划编制人员首先进行数据一致性比对,确认计划数据与上游大纲数据一致;收集执行过程反馈意见调整有冲突的逻辑关系和执行日期,综合考虑拆合票关系,形成年度计划草稿,发送各部门进行审查。[1]各专业主要查项目的完整性、工作逻辑的合理性、工作量的适合性、资源的满足性,机组和设备状态的准确性等,计划编制人员根据反馈意见调整草稿;修改后的年度计划需要经过校核、审查、批准3级审批后生效。
出版的年度计划中包含设备编码、工作内容、许可证类型、执行部门、计划日期、计划工期、工作分类和其他备注信息、工作单号,分发至各专业,作为备件和工具采购、工作文件包准备等参考文件。
1.1.212周计划
12周计划是建立在日常生产年度计划基础之上编制完成的,包含所有年度计划中项目,并增加了现场发现的设备缺陷工作,并合理结合预防类和纠正性类工作窗口,减少设备停运时间。并进一步结合了机组和设备运行状态和其他因素(人力、备件、工具及前一周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等),因此它比年度计划有更高的可执行性。[2]包含以下内容:该年度内安排的所有日常定期试验;该年度内安排的所有日常预防性维修活动;日常运行期间纠正性维修、服务支持和配合、日常改造等相关工作。
12周计划是按里程碑要求提前准备和推进日常生产活动的管理模式,核心理念是充分准备,并且严格按计划实施,同时强调工作相关所有部门都提前参与准备,以确保工作周计划在实施周可以按计划开展。12周计划设计以下几个里程碑进行管理,项目草稿:即提前11周发布工单清单草稿;准备冻结:即提前8周完成工作文件准备;项目冻结:即提前5周确定计划中各工单项目;计划冻结:即提前2周完成计划编制;评价反馈:即执行完的下一周完成实施情况的评价,并提出反馈。每周由一个工作周召开里程碑会议,同时讨论项目草稿、准备冻结、项目冻结、计划冻结和评价反馈,重点逐项讨论计划冻结中每项工作。
为了衡量12周计划运作情况,对12周计划进行指标考核,分别以设备状态、工作准备、工作执行三个维度,重大缺陷数、紧急工作比例、周转票数、工作准备比例、隔离冻结比例、项目冻结稳定性、计划冻结开工率、重要工作不吻合项、重复隔离数。
1.1.3日常三天滚动计划
日常三天滚动计划又称“日计划”,日计划包括了电站每天直接与生产相关的维修和试验活动,并密切联系机组和设备运行状态,且将12周计划安排的预防性维修和定期试验活动与当日安排的纠正性维修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计划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日计划的内容包括:当日执行的定期试验、预防性维修、纠正性维修和服务支持性活动以及运行处的重大设备切换等,并规定了每个项目具体开工时间和工期,并对计划项目执行中的重点关注事项进行备注,高风险工作特殊标识。
日计划编制原则和特点:遵守法律法规相关要求;根据缺陷的严重程度,及时调整日计划安排;工作安排应与设备切换相一致,工作安排不能相互影响或出现重复隔离;日计划出版时将重要工作和一般工作分开,这样便于重要工作风险控制。重要工作是指影响机组安全和发电工作、重大设备检修和改造、联网设备/线路的停运及检修等。[3]
日计划会每工作日上午召开,由计划人员主持,运行部门、维修部门、技术部门和安全部门代表参加,会议议程:计划人员通报过去24小时计划内工作完工情况,各专业代表反馈未按计划开工工作原因和预计完工时间,经过分析后确定计划变更;计划人员通报第二天定稿计划和第三天草稿定稿安排,重点提示重要工作和高风险活动;专业代表提出需要修改、增删、协调和配合的工作内容;运行经理和值班长提出机组安全运行的注意事项及缺陷;安全部门代表提出辐射防护、工业安全及消防等角度提出注意事项和防范措施。
1.1.4设备/系统专项检修计划
对重要设备纠正性抢修时,为了更好地控制检修工作进度和了解检修状态,都要由计划人员编制专项检修计划。专项设备/系统检修计划主要根据总的检修工期和检修质量计划对设备/系统检修的工艺流程进行细化,确定每项工作所需的时间窗口;专项设备/系统检修计划的编制是由计划人员编制出初版计划,然后由检修项目负责人或计划人员组织开工前协调会,召集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讨论后再调整并正式出版。
专项设备/系统检修计划的执行情况由计划人员进行跟踪,并根据其进度和执行状态进行调整。
2应用效果
年度计划、12周计划、日计划的三级计划管理体系应用了近7年时间,每年4万多项日常工作,均全部按计划顺利开展,分别经过年度计划调整、12周计划调整和日计划调整,三次调整后保证每天日计划执行的60项工作相互逻辑关系清晰,无相互冲突,且风险分析清楚,措施到位。未发生因计划安排冲突导致设备非预期停运或计划内工作无法开展情况发生。
3结束语
长期、中期、短期的三级计划体系真正做到提前准备,逐级细化,最终落实,提高了备件、工具、人力等资源配置的精准度,实现维修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基于RCM的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贺卉娟.武汉理工大学?2017
[2]长水机场水秀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 戴颖义.云南大学?2017
[3]基于B/S架构的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洪旭彬.电子科技大学?2012
作者简介:马孝良(1982-),男,工程师,工学硕士,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从事电站计划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