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性多功能校园生态建筑设计策略研究---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生活中心设计为例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9期   作者:夏文杰
[导读] :在日益注重学生素质及实践教育的现代生活中
        夏文杰
        长江大学城建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摘要:在日益注重学生素质及实践教育的现代生活中,生活中心设计是对大学生实践交流教育的一个过渡,在活动中心还未普遍的当前背景下,生活中心是一种对活动中心对现实情况妥协,也是过度的方法。本文以探究食堂与活动中心相结合为主题探索多功能组合模式的校园建筑设计策略研究。同时探索生态.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手法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如何将绿色环保的设计概念贯彻到建筑设计中,以实现校园生活的生态.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生活心;多功能建筑;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
Abstract:In the modern life that pays attention to student quality and practice education increasingly, the life center design is a transition that exchanges education to college student practice, below the current background that the activity center has not been universal, the life center is a kind of compromise to the activity center to the real situation, also be excessive method. This paper takes the combination of canteen and activity center as the theme to explore the design strategy research of campus building with multi-functional combination mode. At the same time, explor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sustainable building techniques i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and how to implement the green design concept into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to realize the ecology of campus lif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life center; Multifunctional building; Ecological; Energy sa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研究背景
1.1新型建筑功能的需求
        随着社会进步,传统实用性建筑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而在校园内,基础的教学楼建筑,食堂建筑,体育馆建筑,图书馆建筑等逐渐不能满足我们的教学需求,多样化的教学与生活方式要求我们的建筑做出新的改变。
        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国家对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统一理解为“礼堂”的建筑类型,并且建筑功能基本可以定位为“文娱活动”这个单一的功能空间 [1]。当前国内极少有学校存在生活中心,甚至连活动中心都没有普遍建设,而存在的极少的生活中心都是为提高土地利用,或是集餐厅和体育,或是集餐厅与办公会议,几乎没有集餐厅与活动中心的,即使存在的活动中心的效果也是被削减到极低。由此可见我们国家在排除传统建筑的情况下缺少新型功能建筑的建设,新型建筑的尝试意味着建筑的更多的可能。
1.2集约性空间的多样化适应性需求
        功能多样化,主要是指以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为条件限制,使其在功能能够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有效更换,具体表现为不同功能的同时使用[2]。所谓集约性是指在校园规划中校园环境的整体机能比局部空间更重要,既能切合校园的实际用地,还要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同时当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要求在各功能区之间建立 一种有机的联系,形成集约性的整体性校园空 间。对于校园功能空间的集约性,形成个性化 与针对性的校园复合空间是其目的,紧凑、合 理、高效、有序是其主要特点[3]。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学校用地日趋紧张,学校建筑的设计需要不断的更新,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基础上,既满足功能需求又极具特色的复合空间已经成为当前学校的迫切需求。著名学者韩冬青在《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一书中指出,集约性的主要含义是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利用下,以紧凑、高效、有序的功能组织模式,形成空间及功能更集约的一种建筑策略。学校多功能活动空间包含了除学生及老师寝居功能外的绝大多数功能,如音乐教室、绘画教室、体育球馆、办公室等。其功能繁多且根据不同使用者而不同,因此在具体设计中,既要满足使用要求又要满足功能分区合理、动流线组织清晰,还要考虑到多功能空间的几何尺寸、物理环境之间的矛盾,因而在集约型校园中,多功能活动空间成为了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
大学生活动中心是我们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建筑在既起到了食堂功能的同时也有着大学生日常活动中心的功能,作为一个功能集中的建筑,大学生日常活动中心能够充分体现大学生的校园精神,在培养了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同时,对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各类活动空间也应与广大大学生的多样化活动要求相适应,以期能够促进、鼓励和激发广大学生教师与其他人之间更多地互动和交流。在设计的过程中,在充分了解我国大学生校内餐厅和活动中心运行现状的基础上,将之进行了尝试性地结合,同时总结现有生活中心的运行经验与不足,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寻找现有生活中心运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的规律性[4]。
2.1生态校园设计原则
2.1.1生态性原则
        在如今的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保理念。一方面是支持新能源产业,并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是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战略[5]。生态环保节能可持续是新时代建筑发展对我们的要求,在现今我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大背景下,人们开始用环保的材料,环保的手法,使建筑融入生态,给人们提供绿色健康的生活质量。相对于其他城市建筑,校园建筑更加需求生态健康的生活环境,如何在不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对建筑进行生态型设计,以提高建筑本身的生态性,健康性是新时代建筑对设计提出的重大挑战。
2.1.2节能可持续原则
        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的“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就是说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种新的发展观导致产生了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6]。
        建筑业作为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户,其节约型的发展模式无疑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十分重要的环节。党的十七大报告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6]建筑使用是长久之计,节能可持续是当代建筑设计的必要要求,做到更加节能,更长久,更持续是我们做建筑设计的责任。高效节能可持续是当代建筑设计的共同目标,做好节能可持续即是迎合世界潮流也是我们技术提升的表现,建筑是百年大计,做到可持续才能长久,一栋建筑能做到经久不衰才能体现我们建筑设计的价值。
3.项目设计
3.1.1场地规划
        生活中心选址位于长江大学文理学院西校区整个校区接近中心的位置(图1),与校区内的一条道路轴线毗邻,每天上下课学生无论是去教室还是回宿舍都必将经过这条道路,而在场地的东南面就是学校现有的四食堂,四食堂周围人流量巨大,怎么应对周围大量的人流也将是设计的重中之重。场地西面北面都是宿舍,西面是风华园学生公寓,北面是河滨公寓,东北面是新建的里仁堂学生宿舍,根据场地布局,里仁堂宿舍来往人流都必将经过场地。而在场地北面有直通校外的道路,这条道路将来可以规划为后勤道路,同时这条道路对学校其他流线没有影响,是一条十分合适的后勤路线。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生活中心设计总平面受场地钳制,为分流大量人群,总平做了三个出入口,一个后勤区出入口,避免流线交错冲突,场地预留的南面与西面作为消防扑救面,同时南面也要隔出消防间距,校内建筑,安全第一,南面留出小广场分散人流,东面直接景观广场,分担东北面里仁堂宿舍人流,避免拥挤交通,使场地交通得到最大释放。
3.1.2多功能空间的集约性表达
        多功能活动空间是校园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复杂的功能、流线使其成为校园建筑的设计重点。随着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和用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学校空间所赋予的意义也越来越多元,多功能活动建筑的设计难度主要表现在多种功能的融合、多流线的设计以及内外空间组织上。[7]大学生生活中心是校园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生活和活动交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提升学校学生生活文化品质、促进学生老师交流的重要桥梁,其作用在大学同学生活的效果是新时代对当代学生的无可替代的新要求,是针对当代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品质缺陷做出的互补。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生活中心(图2)设计作为食堂与活动中心的结合是一种新的尝试,在设计时可能没有过多案例和数据参考,设计的过程中贯彻活动中心交流互动的理念,为学生交流提供更多更好的环境。同时还要注意餐厅功能与活动中心功能的契合,两种功能地相互影响做好处理,才能让两个板块和谐相处。

        设计主体主要起食堂与活动中心的作用,在寸土寸金的生活背景下将食堂与活动中心进行结合,既是对现实情况的妥协,亦是对新事物新形势的尝试和挑战,因此设计必须处理好食堂与活动中心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建筑建成后在满足学生一些基本功能使用的同时能更好的促进激励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的交流,为师生交流创造和提供一个开放式的交往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学习精神和方法。
3.1.3平面功能的合理分割
        建筑平面的设计上先是分割功能,一层做餐饮,提供大空间,满足大众人流。二层以上分割做露台,做出大量的室外活动空间,以此来满足学生人群的活动交流,同时平面上层层往上递减,类似梯田一样,既有足够的室外空间,也能尽量采取到更多的室外光照。从二层开始室外开始布置绿化景观,既是丰富空间趣味,提供更好的环境,同时植物也是很好的隔热层,层层的露台,层层的景观将为来往的人群提供更加舒适的体验。平面整体上呈现出半包围形状,东面留有进风口,带走建筑内的热量,也能更替室内外空气。
        在立面处理上,主要是以幕墙,落地窗,露台,木框为主。因为层层的功能与空间都在改变,很容易产生明暗进退,同时大量的露台景观也让立面丰富不少。而落地窗与玻璃幕墙在为室内提供足够的光照的同时,与实体混泥土相搭配,形成石中玉的通透明镜。同时东西两个立面对应着两个竖向的楼梯,竖向交通直接走建筑外围,避免流线冲突。
3.1.4舒适性景观表达
        校园景观从三个层面塑造,第一是竖向集中布局:模仿梯田构造,围绕建筑中心从二层开始做出一层层露台做景观,同时做公共活动空间,突出绿色,突出交流,同时使建筑各个功能空间都能联通景观露台空间。第二是整体细分:建筑整体上在保证足够的场地绿化的同时,将绿化渗入建筑内部,同时建筑内景观整体上围绕建筑中心点,建筑体量往上层层递减布置露台做景观,使来往人流能步步观景。第三是横向渗透:建筑一层预留场地与外部做景观广场,二层以上层层围绕中心区域做露台,竖向交通皆是围绕中心景观,层层的露台能满足每层的绿化景观要求,让每一层活动的人群都能享受到舒适的活动环境。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生活中心设计的亮点就是为提供足够地交流空间做了大量的露台空间。既是服务于餐厅,又服务于社团活动,同时也服务于辅导室,相当于室外辅导室,露台作为开放性空间,可根据需要做出改变,同时这些露台空间之间的链接也会形成一些有趣味性的空间,既是休息空间,也是缓冲空间,幕墙外绿植环绕,映衬的室内光影交错,给人身心的享受。
4.结语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西校区生活中心设计建筑整体采用梯田的形式为学生团体提供一个优质的交流与生活空间。通过竖向分层做出明确的功能分区,将来往人流区分分流,避免高人流量带来交通拥挤与混乱。建筑大量露台做各种景观植物,既能丰富建筑内景观,又能为建筑隔热保暖,同时建筑整体从东往西瓶口式的设计能通风带走建筑内产生的热量并实现空气流动循环。这些种种在满足生活中心与食堂的硬质要求的前提下,为来往学生人群提供更加舒适,更加实用的交流和就餐空间,在提供舒适健康的空间环境的同时实现了集约性校园建筑的多功能性可能,。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或自绘
参考文献:
[1]张毅杰.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综合体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7.
[2]刘利夫.高校体育建筑的多功能化设计策略初探[J].建筑科学,2021,37(01):153-154.
[3]杨林.从形式走向空间的集约性校园——安徽宣城中学规划及建筑设计解析[J].中外建筑,2014(07):100-102.
[4]崔菱麟.闽南地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运行现状调查研究[D].集美大学,2017.
[5]李慧宇,董海龙.住宅建筑设计中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运用[J].建筑结构,2020,50(13):147
[6]刘冠凤.浅谈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J].东岳论丛,2008(04):198-200.
[7]赖文,费凯.集约型校园中多功能活动中心建筑设计实践——以成都华阳中学为例[J].居业,2021(01):48-49+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