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绿色风力发电场技术措施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4月第12期   作者:陈德新
[导读] 随着我国新能源建设水平和绿色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陈德新
        大唐云南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能源建设水平和绿色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风电发展已在能源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对此,本文主要对建设绿色风电场进行了技术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风电场;绿色风电;技术措施
        1 风电开发的形势与政策
        近年来,我国风电开发持续快速发展,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陆上风电场项目建设过程中,多沿地势较高的山脊、山岗布设风机,并配套建设道路和集电线路,点多线长,这些地方既是山地生态系统重要的分水岭,也是生态最脆弱的地带。风机基础挖掘、场地平整、道路和集电线路施工等破坏地表植被,极易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加剧区域生态退化,对生态资源安全和生态整体功能发挥影响较大。同时施工期环境管理粗放、植被恢复不到位等问题时有发生,对生态功能、植被景观等造成较大损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解决风电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有必要优化风电开发空间布局,减少对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的损害,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实现在做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前提下发展绿色、可持续风电的要求。为规范风电场合理建设,目前国家及地方相继部门出台了多项针对环境保护的政策文件。
        2018年4月,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分散式风电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2019年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发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风电场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的通知》,提出要依法规范风电场建设使用林地,严格保护自然遗产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鸟类主要迁徙通道和迁徙地等区域以及沿海基干林带和消浪林带等生态功能重要、生态脆弱敏感区域的林地,为风电场项目禁止建设区;同时,强化风电场道路建设和临时用地管理,风电场施工和检修道路,应尽可能利用现有森林防火道路、林区道路、乡村道路等道路,在其基础上扩建的风电场道路原则上不得改变现有道路性质,临时占用林地的,应在临时占用林地期满后一年内恢复林业生产条件,并及时恢复植被。
        2 绿色风电的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理念的意义: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
        国内有学者将“绿色风电场”定义为:在风电场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有益健康、项目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风电场。
        大力发展风能是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重要手段。高效高质量发展风电产业,必须准确认识风电绿色发展的内涵,从注重顶层设计、提高技术研发、加强环境监管方面三管齐下,方能实现风电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不断推动我国从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转变。
        3 绿色风电的技术措施
        3.1 规划设计阶段绿色风电措施
        对于风电建设项目,在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优化风机选址、调整布局,有效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各类自然保护地、基本农田、天然乔木林、国家一级公益林和国家二级公益林中有林地、鸟类主要迁徙通道和栖息地等环境敏感区域,严格环境准入。采取各类对策措施减缓风电场对环境敏感区域以及村庄基础设施等环境保护目标的不良环境影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项目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评价。


        在规划阶段加强规划环评的战略指导作用,宏观布局,统筹考虑,确保在规划编制阶段较早地、及时系统地考虑不确定的规划要素及环境因素,实现环评早期介入风电规划,使规划统筹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从环境角度统筹考虑风电开发的范围、强度、时序,平衡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在民族文化丰富区,降低风电开发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冲击,保证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和完整性。通过规划环评充分论证风电场规划布局、范围、时序的环境合理性。
        在设计阶段强化生态友好型的环保设计理念,合理选址和优化建设方案,并提出科学适当的生态补偿机制。风电场各类设施规划选址和布局应符合环境和生态功能区划,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声环境、景观、水土保持等各方面因素,从生态优先的角度比选风机布局和规模,优先选择小平台、窄道路,少占地、少弃渣的生态友好型的开发方式。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影响、鸟类栖息及活动环境的影响、噪声影响、景观影响等敏感环境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环保设计开展生态修复、鸟类保护、环境质量保护、自然人文景观设计,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保护理念进行实践。
        3.2 建设期绿色风电措施落实
        风电场建设阶段切实做好施工区的环境保护工作。绿色施工理念应贯穿于整个施工组织设计过程,综合考虑生态修复、石漠化综合治理、陆生动物保护、施工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施工环境管理与监测等,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设计,形成具有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施工总体布置和施工方案。
        把乡村生态系统保护纳入项目开发建设全过程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小平台施工、预制式变电站、道路小型化等一系列新技术、新举措进一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度重视风电场绿色能源的利用和自然生态的保护,优先选择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布置风机,尽量少征地和不占用耕地,在先进科学安全的基础上,在不破坏生态、景观环境和不影响地质安全的前提下布装风机。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开挖破坏,尽量缩短、缩窄施工道路、进场道路,把风场用地面积降到最低,合理、科学利用好土地。
        3.3 运行期绿色风电措施
        风电场建成投产后,还需做好运行期的环境保护工作。综合考虑鸟类保护、噪声防护、景观保护、污染防治、环境管理与监测等绿色风电理念应贯穿于运行过程中,结合景观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打造绿色生态风电示范基地,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1)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景观设计
        针对受项目建设影响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制定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景观设计与保护措施。在升压站以及必要性建筑的建筑高度、外观风格上采用基于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外观设计,最大限度的还原当地的建筑风格,实现与人文与自然景观的深度融合。从而保证项目开发过程中生态、人文环境的一致性。
        (2)打造绿色生态风电示范项目
        风电场可在规划之初就按照风电公园的理念去打造,在环保和水保方面加大投资,植被的恢复率达到95%以上,建成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环境友好型项目,最终打造成绿色生态风电示范基地,并营造新的旅游和文化体验的网红打卡基地。
        (3)风电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
        风电场运行后以“造血”的方式,为当地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会因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村民开拓了更多谋生之道和提升农民收入,也为当地政府创造了财政收入,进一步带动当地乡村实现振兴,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4 结语
        在风电场开发建设过程中切实融入绿色生态理念,将绿色风电的措施贯穿于风电场规划设计、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将风电场建设成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的环境友好型项目。
        参考文献:
        [1]史炜,张文慧.浅谈风力发电场绿色施工技术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1):1015.
        [2]黄海燕.绿色施工技术在绿色电力建设中的应用初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9):153-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