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俊
常州市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市政道路工程越来越多。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出行安全,做好其施工管理意义重大。目前市政道路主要以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主,本文首先对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要求和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简要介绍,之后就如何有效开展路面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工作进行重点分析,希望为有关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管理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指用沥青混凝土作面层的路面,按所用结合料的不同可分为石油沥青和煤沥青两大类,按所用集料的不同可分为碎石、砾石、砂质、矿渣等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抗变形能力更强,不易发生车辙和裂缝问题,低温性能良好,且更加符合生态环保理念[1],正逐渐取代水泥混凝土路面成为现代市政道路路面的主要形式。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要求
(1)市政道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承载大量通行车辆及其运载的乘客、货物带来的压力,因此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可以满足通行车辆、人员和货物的安全和舒适性需求。
(2)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温度耐受能力,在高温条件下不发生弯曲变形,在低温条件下不发生冻裂,从而确保路面在不同季节都能保持其平整性和安全性。
(3)沥青混凝土是由矿料(碎石、砾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沥青(石油沥青或煤沥青)按一定比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为了防止路面在长期的雨水或污水浸泡后发生松散、损坏、脱落的现象,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具有较强的防水性。
(4)市政道路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能够给民众提供优质的出行环境,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具备良好的耐久性及抗老化性能,尽可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并防止路面在使用期限内发生严重质量问题,从而降低路面维修和重新施工的频率,减少路面施工给市民带来的诸多不便。
(5)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需具备良好的防滑性能,使市政道路运行过程中能够抵抗雨雪天气造成的路面光滑,从而避免车辆因路面光滑发生交通事故,确保车辆人员的安全出行。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2.1设备与工艺落后
在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过程中,应用的设备与工艺是否先进、科学、规范,与道路质量息息相关。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企业的施工和管理人员由于没有及时更新路面施工技术知识或出于节省成本的目的,使用了较为过时的设备和工艺,导致路面抗变形、抗寒等性能达不到使用标准。
2.2 细节处理不到位
细节决定成败,道路工程亦不例外。从近几年我国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情况来看,细节处理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压实阶段遇到突发状况只能急刹车导致路面不平整,又如管理及施工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沥青混凝土摊铺过程中发生停工待料、摊铺工作不连续的情况,影响路面平整度等。
三、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全过程管理
3.1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道路工程施工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方案的规划设计、施工工艺的选择、有关人员的组织调配、各类施工设备和材料的采购检测等等。
在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施工企业首先应整理和分析相关技术资料,明确施工要求、验收标准以及工序规划等内容,并结合当地路面实际情况与居民生产生活需求合理制定混合料配比;其次,在人员组织方面,管理者应根据工期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明确工程所需施工人员数量、施工人员是否需要夜间工作、是否需要实行倒班工作制等,并制定施工人员工作行为规范,促进工程的有序推进;最后,根据施工需求采购施工材料、设备,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检测,把好质量控制第一关,做好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做好施工机械的性能检查,确保各类机械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2混合料拌制的管理
①做好各类原材料的送检、保管、取用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注意目测检査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分析异常现象,如确认是质量问题,应作废料处理并及时予以纠正[2];②监督施工人员严格依照前期制定好的配合比进行配料;③设备要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可采用间歇式二级除尘设备.不仅能防止杂物混入,其除尘功能还能对沥青进行原料清理,以确保混合料的质量,另外,温度对混合料的质量也有一定影响,必须重视拌和温度的把控,可配备拌和温度检测装置;④确保拌合过程顺畅,实时监测拌合站运作情况,检查沥青泵、计量器与管道是否有堵塞,并对堵塞问题进行及时处理;⑤按照相应规范对沥青混合料与原材料进行烘干,烘干后集料残余所含水分应在1%以下;⑥在混合料拌制完成准备出厂时,做好出厂时间、混合料重量与温度、运料单签发时间等重要资料的记录和保存。
3.3混合料运输的管理
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主要是防止发生粘车问题,比较有效的措施是提前在运输车辆内部涂抹防粘机油混合溶液。当混合料运输至施工现场后,应安排专业人员指挥卸料过程,确保倒料时混合料温度符合施工标准以及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
3.4摊铺阶段的管理
混合料摊铺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关键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管理工作。第一,在摊铺前30分钟左右对熨平板进行预热,加热温度不低于70℃;第二,确保摊铺机连续稳定的工作有利于提升路面平整度[3],因此,摊铺前应对摊铺机进行全面检查,防止其工作期间发生故障,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依据拌合机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进行调整,尽可能减少停机待料的情况发生,遇到雨雪天气等突发原因必须中断摊铺工作时,应利用加热装置对混合料采取保温措施,将其温度控制在165℃以上;第三,路面宽度较大时要保证纵向接缝达到施工要求,摊铺过程中遇到纵向接缝时一定要保持距离,以确保后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针对重叠的沥青混合料可采取热接缝的方式进行跨接缝碾压,以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第四,做好施工现场人员管理,防止混合料未压实前被踩踏、污染,发现摊铺路面有严重缺陷时应进行铲除和重铺。
3.5路面压实的管理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压实要经过初压、复压和终压三道工序,初压决定路面的稳定性,复压决定路面的的密实度和成型度,终压是为了提升路面平整度。压实期间要严格控制碾压温度,初压时将碾压温度控制在140℃左右,气温较低时碾压温度则应控制在155℃左右,复压时将温度控制在120~130℃之间。另外,路面压实过程中要控制震动压路机碾压的时间,禁止震动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终压阶段应关闭震动,避免路面被震碎。
3.6路面接缝处理管理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如果接缝部分处理不好,后期就会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因此必须对接缝处理工序给予高度重视。纵缝大多采用热接缝的方式,这种接缝方法施工时要在先铺一侧留20cm左右宽度不碾压,待后铺一侧摊铺完成后再一同进行接缝碾压处理。针对冷接缝的处理方式,要进行切割、清理、涂粘结层,然后摊铺,碾压时采用横轮碾压或叠轮碾压进行接缝处理。
四、结束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现代市政道路的重要形式,为了确保路面施工符合建设需求,减少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前期准备阶段、混合料拌合运输阶段、路面摊铺和压实阶段以及路面接缝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严格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洋,任清.市政道路沥青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00(016):3270.
[2]夏风雪.探究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商品与质量,2018,000(026):229.
[3]陈炽.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施工质量控制[J].建材发展导向,2020(2):1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