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术中护理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6期   作者:沈翀,朱晓芳
[导读] 目的:对手术室术中护理在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本
        沈翀,朱晓芳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  江苏苏州215001

        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术中护理在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本院手术患者,本次实验在2020年10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4月,实验对象人数为100例。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为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相比,实验组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实验组患者血小板参数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细致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相比,实验组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手术室术中护理中预防性护理干预的表现优于一般护理干预,其在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水平方面表现优异。
        关键词:手术室术中护理;一般护理干预;预防性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
前言: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术后有着较高的出现几率,对手术效果有着一些负面的影响,严重威胁着术后患者的生命安全,处理不当或是不及时会造成患者的死亡。在民众健康意识大幅提升的背景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因此,对手术室术中护理在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作用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参与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期间实验的本院手术患者人数为100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期间本院100例本院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照组患者编号为1、3、5...,将2、4、6...编号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年龄集中在19岁至74岁之间,(47.4±6.8)岁为中位年龄,男性人数为26人,共计24例女性患者,实验组患者年龄集中在20岁至76岁之间,(47.7±6.9)岁为中位年龄,男性人数为27人,共计23例女性患者。两组患者基础信息差异微小,资料可以用于比较(p>0.05)[1]。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在一般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手术室的管理,并监测患者临床表现及生理指标,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护理手段。在预防性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应注意避免进行下肢静脉穿刺,尽可能将穿刺部位选择在患者上肢静脉。如不能加以规避,应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完成穿刺,选择大隐静脉的小分支,尽可能一次成功。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注意严格控制输血量,并监测患者是否出现失血。而且在手术中,护理人员应注意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刺激患者比目鱼肌、腓肠肌,借助间歇式充气压力仪按摩患者腿部,并要求患者膝关节屈曲,保持下肢抬高15°。此外,护理人员在术后搬运中应注意依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患者的体位,保证动作的轻柔,并监测患者生理指标,规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3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在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较多,主要以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为主,为了便于分析和对比,将所有数据纳入计算机中,并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整理,借助百分比及标准差(±)完成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的表达,借助X2及t完成数据检验。如果数据比较时存在明显差异,就说明(P<0.05),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相比,实验组较低,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有13例及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概率分别为26.00%及4.00%,差异较为凸显,(p<0.05)。
2.2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
        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实验组患者血小板参数较低,对照组患者MPV、PDW、PLT分别为(12.19±0.39)fL、(26.21±2.84)%、(213.26±23.71)g/L,实验组患者MPV、PDW、PLT分别为(10.04±0.31)fL、(13.72±2.28)%、(168.51±22.42)g/L,差异较为凸显,(p<0.05)。
2.3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
        对本次实验进行细致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相比,实验组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见表1。
       
3.讨论
        预防性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术中护理的表现相比一般护理干预更加理想。共计100例本院手术患者参与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期间的实验,目的是对手术室术中护理在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作用进行研究[3]。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相比,实验组较低,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有13例及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概率分别为26.00%及4.00%,两组组间数据有着较大的差距(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实验组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宽度、血小板计数指标偏低,两组组间数据有着较大的差距(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细致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相比,实验组较低,两组组间数据有着较大的差距(p<0.05)。实验结果显示,在手术室术中护理中预防性护理干预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4]。
        本次实验表明,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水平方面有着较为优异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游青,王敏,朱小林. 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双足与保健,2017,26(08):15-16+19.
[2]付艳茹. 探讨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2):101-102.
[3]张文英,颜根喜,王霞,刘冬,杨婷. 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6):106-108.
[4]魏素英. 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对择期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8):2521-25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