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预防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陆群
[导读] 观察探究个性化护理预防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有效性
        陆群
        射阳县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300
        【摘要】目的:观察探究个性化护理预防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有效性。方法:研究探讨了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0例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有效性,随机电脑表法将其分组为传统组和个性组,每组患者各20例,传统组开展常规护理,个性组开展个性化护理,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个性组患者胃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28.36±8.96)h、(27.85±7.64)h、5.00%(1例),低于传统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水平以及身心舒适度方面,个性组较高,分别为(9.28±0.26)分、(9.49±0.38)分、(9.36±0.29)分,组间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临床上通过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有效缩短了患者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从而有效预防了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建议推广借鉴使用。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有效性;预防
        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发于患者行腹部手术后,它主要是由不同的因素导致腹腔内肠粘连而引起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的一种疾病,该病常表现为腹痛、呕吐等异常症状,并且存在一部分的患者致病后采取治疗不及时,从而引起肠坏死、腹膜炎等异常症状,从而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1]。目前,临床上不仅对手术操作的规范性进行改善,而且还改进了粘连的药物以及材料,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有效性,同时,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中开展护理干预也有着较高的临床效果,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进一步提高临床有效性[2]。基于此,文章选取了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入组的40例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并研究探讨了个性化护理预防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性,主要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探讨了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0例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有效性,随机电脑表法将其分组为传统组和个性组,每组患者各20例,传统组开展常规护理,个性组开展个性化护理。传统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位于22~64岁之间,平均值(43.07±2.11)岁,手术类型:阑尾切除术8例、肠道手术7例、胃癌根治手术5例;个性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位于23~65岁之间,平均值(44.02±2.13)岁,手术类型:阑尾切除术10例、肠道手术6例、胃癌根治手术4例。所有患者均CT检查均确诊符合腹部手术实施标准,知晓本签署同意书,对存在粘连性肠梗阻病史的患者进行排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传统组开展常规护理,术前做好患者肠道准备工作并按照医嘱为患者留置导尿管,护理人员在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遵从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手术切口是否出现异常症状,最后嘱咐患者术后应呈半卧位进行休息,以此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并做好患者疼痛以及出院指导等护理;个性组开展个性化护理,主要包括:(1)心理疏导: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焦虑以及抑郁情绪发生的原因,及时结合患者负面情绪原因给予心理疏导,同时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以此使患者了解治疗的重要性,并且加强如何有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讲解,进一步使患者了解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对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性,从而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自信心,提升临床治疗依从性;(2)运动及饮食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下床活动,活动时应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此有效使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而对于无法下床活动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指导其进行床上肢体伸展等运动;待到患者饮食恢复后,嘱咐患者遵从营养师的指导进行科学性的营养摄入,主要以易消化、清淡以及营养丰富等食物为主,适当补充新鲜水果以及蔬菜的摄入,禁止使用过敏性食物,避免出现胃肠蠕动絮乱等症状。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胃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主要评估指标有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水平以及身心舒适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以X2和t值检验,以百分数、(均数±标准差)表示,当结果P<0.05时,表示本次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分析
        个性组患者胃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28.36±8.96)h、(27.85±7.64)h、5.00%(1例),低于传统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上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时可直接造成肠坏死,从而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并且该病致病后如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生命治疗造成威胁,因此,如何有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已成为临床上医生及护理人员研究的重点[3]。
        个性化护理是新型的护理模式,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个性组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然后结合临床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常见病因,在患者围手术期通过心理疏导以及运动和饮食的护理,使患者全面缓解了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同时,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并给予患者科学性的营养方案,进一步提高了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心,从而有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4]。
        综上所述,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临床上通过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有效缩短了患者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从而有效预防了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韦凌芳.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及临床护理预防研究进展[J].养生保健指南.2019,(36).227,371.
[2] 于玉红.个性化护理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8,(6).56-58.
[3] 孙雅萍,刘佳.个性化护理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20,(19).133-134.
[4] 杨婷婷.个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肠梗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东方药膳.2020,(16).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