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影响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   作者:韦婧萍
[导读] 目的:讨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多元化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其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韦婧萍
        四川省人民医院SICU,邮编:610000
        摘要:目的:讨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多元化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其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急救诊治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多元化护理,观察两组效果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焦虑、抑郁程度显然下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满意度95.24%,对照组71.43%,对照组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用多元化护理可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生存质量和满意度。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多元化;护理;效果;满意度;生存质量
        重症监护指采用各种先进的抢救设备、医疗技术及现代化监护,对接收危重症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最佳护理等。重症监护室是医院患者病情最严重的科室,其护理工作要求高、护理难度大 [1]。在重症监护病房内,患者无人陪护,且活动受到限制,易引起焦躁、恐惧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若是治疗和护理不及时,将会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危及其生命健康[2]。因此,为帮助患者寻求更好的护理方式,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反应与预后,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多元化护理措施,分析其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重症监护室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间接收的84例行急救诊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42人)与对照组(42人),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症监护室诊断标准,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最小26岁,年龄最大67岁,平均年龄(41.82±5.54)岁;观察组42例男21例,女21例,年龄最小27岁,年龄最大69岁,平均年龄(42.65±6.23)岁;排除患者意识不清醒、患有其他严重疾病者等。对比两组一般资料, 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多元化护理,具体如下:(1)基础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主动介绍自己,热情接待,消除患者因不熟悉环境而产生的恐慌感,协助其完成检查,保护其隐私;病房内营造舒适环境,调好适当温湿度,保证空气的清新;注重抗感染及支持营养等护理。(2)心理干预:针对患者应因病与费用等出现的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交流沟通,给予心理疏导,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给予孤独感、恐惧感患者更亲切的关怀和安抚,令其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以乐观心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3)体位护理:让协助患者正确取位(卧床姿势),确保呼吸道的畅通;根据患者病情与体力,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太极拳、散步等适当的有氧活动,促进患者身体各个机能的运作早日恢复;(4)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即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病因、护理目的、预防与治疗措施等相关内容,促使患者对疾病更加了解,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疑问。
        1.3 观察指标
        评估84例在重症监护室治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与生存质量评分,其中生存质量满分为100分,焦虑与抑郁评分为6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文中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统计、分析处理,患者生存质量、抑郁与焦虑等评分以x±s表示,组间t检验,满意度以(%)表示,组间卡方检验,P<0.05为统计值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存质量、焦虑与抑郁情况的比较
        通过干预后,由表1数据可知,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有所下降,生存质量评分有所提高,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经过多元化干预后,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有40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95.24%(40/42),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的30例,不满意12例,总满意度71.43%(30/42),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作为医院既特殊又很重要的场所,主要集中收治危重症患者,能够通过先进治疗设备与医疗技术及时提供高质量监护与救治。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发展快且无人陪护而出现一系列不良心理,严重影响治疗与预后,严重者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在重症监护室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改善重症患者负面心理,提高高质量的生命支持、疗效及预后[3] 。多元化护理作为一种全面的、主动的护理方式,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基础、体位等干预,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患者的满意度。本次调查观察组采取多元化护理后,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升,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多元化护理用于重症监护室急救诊治患者中,效果明确,可提高护理效果,提升满意度与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秦静.人文关怀与多元化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3):135-135.
         [2]苏园弟,林耸,黄菊英,黄晓铭,姜雪.探讨多元化护理模式对ICU患者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提升[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8):1426-1427.
        [3]陈婷婷.多元化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4):171-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