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丘平
四川正达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西藏分公司 四川 611130
摘要:公路工程的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应该着重强调相关控制技术的应用,根据工程的特点、施工发展需求等,完善有关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形式,确保路面的建设强度、稳定性,使得质量能够符合标准。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方法
1公路工程施工技术
1.1路基施工技术
(1)施工前做好表面抄测,开挖到设计要求的标高后实施碾压,完成碾压并确认合格后,方可对经检测确认合格的级配碎石进行填筑,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洒水碾压。
(2)在填筑级配碎石时,应使用机械设备进行碾压,填筑时的松铺厚度根据填料性质、机具设备性能及碾压遍数等通过试验来确定。
(3)在实际填筑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浇水来保证含水量达到要求。
1.2路面施工技术
(1)路基施工完成并检查合格后,在其表面恢复中线,并按照10m的间隔距离布置中心桩,然后以中心桩为参考设置边桩,将桩号注好后,使整个路线由百米桩实现闭合,以此减少测距数量,防止产生累积误差。
(2)施工前对基层进行全面检验,内容包括宽度、路拱、标高、厚度、平整度与压实度,经检验确认满足要求后,才能进行路面施工。
(3)完成对基层的检验,并确认合格后,方可开始设置模板,以钢模为宜,在模板的接头需要设置拼装配件,以此使模板达到牢固。模板的实际高度应和面层厚度保持一致,通过在模板两侧打入钢钎实现固定。模板表面应和面层表面保持平齐,同时需要和设计高程完全相同,而模板的底面应和基层顶面达到紧贴,在部分低洼区域应先用水泥浆将其铺平,然后进行充分压实。将模板安装好后,对相邻模板之间的拼接部位进行检查,确定是否错位与不平整,如果高差超过3mm或存在错位,应将其拆除后重新进行安装。若检查确认合格,则可以在内侧表面均匀涂抹一层脱模剂,为之后的拆模提供便利。
(4)混凝土利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按照先砂、再水泥、最后碎石的顺序进行投料,投料之后,在搅拌的同时加适量的水。完成搅拌的混凝土采用自卸车进行运输,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止泄漏和离析。在出料与铺筑的过程中,卸料高度应控制在1.5cm以内。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按照2.5min控制。
(5)在混凝土摊铺开始前,先对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稳定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无误后方可准备开始浇筑。将混凝土采用自卸车运输到现场后,将其倒入设好模板的路槽当中,由人工与推土机开始摊铺,并做大致的整平。对于浇筑完成的部分,先用压路机连续静压两遍,对低洼部分采用人工对其进行修整,然后进行稳压,并重新找平,到整个路面都达到平整。
(6)在浇筑的同时还应认真做好振捣,振捣方法以插入式振捣为主,当混凝土不再下沉和产生气泡,且表面开始泛浆时即可停止振捣,注意防止过振。在实际的振捣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快插慢拔基本原则,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进行。板边混凝土的振捣必须保持连续,否则将在板边产生蜂窝麻面。振捣时,应防止和钢筋与模板发生碰撞。在振捣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应随时找平,对模板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7)混凝土碾压一般先静压两遍,然后振动碾压两遍。混凝土从开始拌和到完成碾压,总时长不能超出4h,而且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含水量,根据实际含水量进行必要的补水。
(8)完成对混凝土的碾压处理后,即可使用木抹对其进行抹压,直到表面没有泌水。在实际修整的过程中,每次都要和上一次抹压的痕迹有至少一半的重叠。对板面上的低洼处,应适当补充一定量的混凝土。
补充完毕后,由人工使用3m直尺对平整度进行检查。在抹面完成后,使用尼龙丝刷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横向拉毛。
2公路工程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措施
2.1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对于底基层来讲,需要按照国家的技术标准,在级配碎石垫层方面使用具备相应级配标准、硬度较高的石料,不可以存在黏土或者是有机物,保证塑性指数在9之内,最大粒径控制在37.5mm以内,压碎数值应该在30%以下。对于细集料来讲,应该确保清洁性、干燥性,没有风化现象,不含有杂质,颗粒级配符合要求,将0.075mm的颗粒数量控制在整体材料的15%之内。在原材料方面,集料的压碎数值、液限数值、塑性指数、细集料粉尘含有数量等,都必须要符合标准,其中的混合料质量也必须和要求相符,将碎石最大粒径控制为31.5mm,在选择级配的过程中,应尽可能提升粗集料使用数量,降低细集料的应用,形成嵌挤性的结构,同时还需按照情况降低最大公称粒径附近的集料用量,确保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均匀度。同时还需开展CBR的试验活动,在明确有关级配石的最佳含水数量、最高干密度以后,就要利用最佳含水量成型试验件开展有关的CBR试验,也就是承载比的试验活动,将其浸入水中12小时左右,室内试验数值的基底层要求必须超过80%。
底基层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之前必须做好清理工作,开展测量放样工作,在机械设备到位之后进行材料拌和处理,拌和之前进行备料,对集料含水量进行检查,确定配合比,为保证材料能够在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进行碾压,可以按照气候温度状况适当进行拌和含水量的调整,在完成拌和工作之后也需要注意,出料过程中需要取样检测,以免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此之后就要进行材料的运输处理,在确保运输质量的情况下将拌合料运输到现场进行摊铺,在摊铺之前进行作业面的洒水湿润处理,检查摊铺设备的运行性能,调整传感器臂部分、导向控制线的部分,便于精准进行摊铺厚度和高程的控制,摊铺过程中需要将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m~2m左右,由两台到四台摊铺机设备进行梯队操作,保持一致的速度、一致的厚度、一致的松铺系数与坡度,这样才能确保摊铺的质量。
在完成摊铺之后就要进行碾压处理,一次碾压长度控制为60m左右,分段性、层次性的进行碾压处理,压实的过程中先静压,之后进行弱振处理、强振处理、弱振处理,最后再进行一次静压,直到没有车轮的痕迹为止,在碾压期间应该保证平顺的换挡,不可以出现拉动底层的现象,在完成初次的静压之后,倒车原路返回,错开没有进行碾压的部分,以免出现质量问题。另外,还需做好接缝的处理工作,级配碎石混合料摊铺时,不可以出现中断的现象,需要连续性的作业,每天结束施工之后第二天开始施工的时候就要设置接头断面横缝,在通过桥涵的时候也需要设置横缝,并且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缝的处理。成型的三天之内,每天中午都要洒水,三天以后每天晚上进行洒水,早晨复压,然后检查施工质量,保证没有质量问题之后开展之后的施工工作。
2.2沥青玛蹄脂施工技术
在公路路面施工的过程中应用沥青玛蹄脂材料,首先应该合理设置材料的配合比,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在明确配合比之后开展搅拌工作,在现场使用搅拌机设备进行搅拌,并且加热导热油炉,在拌制期间将出料的温度维持在零上175℃~185℃之间,如果温度高出190℃,就要废弃材料,如若冒出青烟,就可能是已经炒糊,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老化现象,导致沥青玛蹄脂失去粘结力,在冒白烟的情况下才属于正常现象。其次,在摊铺的工作中,应该将摊铺机速度控制为每分钟2m左右,均匀性、连续性的摊铺处理。然后利用刚性碾压的方式,初次碾压使用10t的碾压机设备,二次碾压一遍,最终碾压一遍,保证压实度和平整度。最后还需合理进行接缝处理,以免影响工程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施工主要包含路基和路面的施工,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一方面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工程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技术,另一方面则要切实加强施工质量控制,针对不同的施工要点,确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增新.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J].建材与装饰,2020,10(15):261-264+158.
[2]吕奎.分析农村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农家参谋,2020,10(16):158-15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