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刚、李倩、乔巧玲
37290119880625****
37292219840615****
37293019821112****
摘要: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也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结合当前我国建筑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综合情况来看,框架结构在高层建筑中运用的频率可以说是相当高的,并且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具有稳定性和高效性,能更好地满足建筑施工短工期、高质量的要求。但是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大,想要实现自身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在原有框架结构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实施技术创新,以便强化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文中将针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技术进行分析,并对其创新内容作出一些改进。本文主要分析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在探究建筑工程框架施工技术时,我们要对现有的建筑框架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并尽可能地提升建筑框架的结构强度。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术,才能为城市化的建设添砖加瓦,做出自己的贡献。
1、建筑工程框架技术概述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内容,框架结构是由梁、柱等构件相互拼接而成的,通过其中不同的组合来强化水平和垂直载荷。足够的强度和合理的设计,可以让建筑工程框架更好地承载。工程框架多由混凝土、岩石、砖、钢材等众多材料堆砌装配而成。框架结构分为单层和多层结构,也可以按照立面结构不同,划分成对称与不对称结构。从我国当前建筑工程的总体需求来看,混凝土工程框架的使用频率最高,施工效率更高,并且在质量上更有保障。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包含的类型及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结构类型
经过总结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包含的类型后共有四种结构:一是半现浇式。半现浇式框架结构是在施工现场开展浇筑梁柱的过程,采用预制模板达到降低项目建设投入成本的目的,原因是此结构建设中对于模板的需求量降低,并且也未存在较多的混凝土浇筑量。此框架结构存在着不足,表现在:抗震性能较低且整体性较差,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建设中并未广泛地应用此结构。二是全现浇式。全现浇式框架结构是在施工现场堆放需要浇筑的施工材料,并且还要增加养护施工材料。此框架结构应用于建筑工程建设中具有的优势在于抗震性能与整体性较好,缺陷在于对于模板的需求量较大且增加了现场施工量。如果要采用此框架结构类型会增加施工工期。三是装配式。装配式框架结构主要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焊接装配后而形成的,具有工作量小的优势,但是在抗震性能方面却较差。四是装配整体式。此框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模板的需求量较少,并且在抗震性能方面与整体性方面都较为良好,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存在着应用频率较高的现象。
2.2建设中存在着裂缝问题
在建设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时发生裂缝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可能性,引发裂缝产生的原因存在着多样化的特点,以外部环境的影响力较大。如果在浇筑混凝土工作中未对外界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会导致混凝土发生裂缝的现象。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重视温度指标,在浇筑混凝土时需要对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差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存在较大的温度应力而引发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问题。
3、建筑结构框架施工优化策略分析
3.1钢筋结构施工优化
框架结构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包含三个阶段:材料准备阶段、焊接施工阶段和下料施工阶段。在材料准备阶段时,必须要准备好强度足够的钢筋材料,并且对存取设定严格的规定,防止钢筋被盗,造成材料损失。
在购买钢筋的时候,要仔细地对钢筋进行检查,确保钢筋在质量和数量上达到工程要求。进行焊接施工时,应根据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设计要求,对整个钢筋框架结构进行严格地检查,确保钢筋质量符合要求。
3.2钢材材料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应用到钢筋材料,利用钢筋材料具有的性能可保证建筑具备牢固性。在钢筋材料应用于建设中时需要对钢筋材料实施焊接技术、测控技术、安装技术、拆除技术等,并且对于每一项技术的应用都有较高的要求。在建筑外框建设的初期要将钢筋框架制作成建筑楼体的初始形态,再通过应用核心墙提升建筑楼体的整体稳定性能。在进行钢筋骨架安装作业时需要采用加劲筋成型法技术进行安装,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对于所需的加劲筋圈进行良好的制作并与钢筋进行对齐开展焊接工作,在焊接作业完成后要将成品放置于具有干燥阴凉的环境中进行储存。在钢筋骨架制定完成后要及时连接钢筋笼的上下部结构,在连接时需要注意的是上部钢筋笼不能对下部钢筋笼产生的压力较大,如果钢筋笼的重量较重会因压力大而对孔壁产生破坏。
3.3模板施工技术
在建筑构架施工过程中,对楼层的负荷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楼层负荷主要包括因为施工因素形成的负荷以及因为楼层整体重力因素形成的负荷。这两种负荷类型都需要通过多层模板支架进行有效转移,分析实际情况发现,通过楼板进行负荷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因为施工周期等因素的影响,施工后续阶段开工前需要等待楼板的养护,因此进行后续工作前需要对工程楼板开展检查工作,全面分析楼层荷载问题,如果构架大于荷载,则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在模板施工环节,需要对楼层的整体标高进行测量,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防止因为光线等因素对施工标高产生影响,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标定的方法,准确记录相关结果,在得到定位结果后还需要进行再次审核,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确保安装部分的基础模板垂直度偏差小于或等于3mm。同时,要检查模板接缝处的气密性是否良好,防止因为气密性差而引发漏浆问题的发生。在针对模板进行灌浆作业后要对灌浆进行振捣工作,在振捣时要严格控制振捣的时间及应用的力度。在安装模板时会将钢管作为模板的支撑部位,然后针对模板支架位置与立柱位置等开展垫板安装工作。
3.4混凝土工程技术
在使用混凝土工程技术前,需要合理选择混凝土原材料,只有保证材料合格才能有效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果。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对现场施工材料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其符合施工要求后再投入使用,防止材料中存在劣质材料。同时,还需要全面检查混凝土原材料的类型和强度,例如包装材料、生产日期等,提高原材料检查工作水平,选择最佳、最合适的材料。在使用材料时,还需要对材料的剂量进行全面控制,严格遵守标准规范,调整混凝土比例,通过对材料的合理选择,提高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其次,工作人员应合理控制配合比,合理控制配合比对保证水泥强度和混凝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浇筑工作的重视。在浇筑前需要确定施工措施,对浇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保证浇筑效果最佳。在正式浇筑前,工作人员还需要了解模板具体位置、界面实际尺寸,掌握标高的具体高度,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相关措施的全面落实,这样才能提高支撑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中框架结构体系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支撑结构,不仅体现于建筑的内部承载结构中,还体现于建筑的外部立面形态中,尤其是不规则的建筑立面形态更讲究框架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此同时,应用高质量钢筋混凝土浇筑各项结构化部件,实现对横、纵外力负载作用的有效平衡。
参考文献:
[1]王华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砖瓦,2020(06):155-156.
[2]黄郑凯.浅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9(01):140,142.
[3]李剑峰.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1):150-151.
[4]李天水.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工程技术研究,2019,4(5):40+42.
[5]宁学武.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29):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