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1/8/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第4月11期   作者:王玉峰
[导读] 目前,我国经济水平稳步增长,建筑行业发展逐渐呈现国际化趋势,建筑工程规模连年增长,
        王玉峰
        中捷通信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水平稳步增长,建筑行业发展逐渐呈现国际化趋势,建筑工程规模连年增长,因此,完善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有助于推进行业稳定发展,维护建筑行业秩序稳定,但多数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无法确保招投标流程顺利进行,进而影响整体项目的建设进度。据此,文章由基础概念及演化发展作为切入点,由此引出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暴露的漏洞,同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应解决方案,旨在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标管理;问题;策略
        在我国,招投标体系的整体演化历程长达数十年,在经济环境逐渐转暖后,招投标管理制度趋于完善。随着招投标制度的大规模推广,多数建筑企业越发关注内部日常运营管理,期望借此优化企业的整体能力,最大化资源的分配与优化。但是,受我国招投标制度发展时间限制,在体系方面仍然遗留部分问题,因此,就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对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概念及演化发展
        1.1工程招标投标的意涵
        招标主要指代招标人在工程项目准备阶段,采取公告或邀请的形式邀请投标人主动竞标的模式。参与竞标需首先通过招标人设定的资质条件,方可参与。在竞标过程中,招标人主要对投标价格和方案进行重点审核,经过评审后符合要求的投标人即为中标人。投标主要指投标人以招标人列出的诸多要求为标准,把自身企业信息、竞标竞价及其他附属材料按要求打包递交至招标人的竞标行为。建筑工程的招投标管理工作事关整个行业发展,从全局视角看,严格规范招投标工作意义十分重大[1]。
        1.2 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演化发展
        目前,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已呈现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且在建筑项目的招投标工作中表现良好,并广泛取得专业人士的认可。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演化历史可概括为以下三部分。
        (1)制度的雏形阶段。招投标制度的基本雏形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并在后续数十年间经过迭代优化,制度体系逐渐趋于完整,之后在建筑行业得到大规模推广。
        (2)制度的发展阶段。为优化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的细节条款,我国住建部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此举是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框架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重要原因,同时此阶段出台的多项政策措施对于后期招投标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2]。
        (3)制度的完善阶段。在建筑行业招投标制度大规模推广的背景下,为有效完善市场竞争机制、重新调整资源配置以及维护招投标基本利益,相关单位将公开招标下放至独立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此举标志着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逐渐走向完善。
        2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缺陷
        2.1招标人资格审查流程粗糙。
        在初期准备阶段,部分招标单位在审核投标单位资质材料的过程中存在漏洞,无法判断投标人的实际管理水平、建设能力以及硬件设施等关键信息,在审核投标单位资质过程中仅凭借递交的标书编制材料开展审核,进而导致误判情况时有发生。另外,后期管理疏漏也是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暴露的主要问题之一。部分单位招投标阶段控制严格,但在流程结束后,业主未对工程质量进行深入勘察调研,因而验收工程质量时常与投标规定质量数据存在偏差,部分工程竣工周期难以保证,因此直接损害招标人的利益。
        2.2不正当竞争问题较为严重。
        不正当竞争是招投标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违规行为。在招投标过程中,由于招标文件预设了投标人数量,为满足招标数量要求会出现一部分陪标单位,此类问题不仅对业主筛选投标单位造成影响,大规模的拉帮结伙恶意串标行为还将危害整个招投标的顺利进行,进而抬高投标报价,严重损害招标人的经济利益[3]。
        2.3多次转包问题屡禁不止。
        近年来,工程质量问题导致的事故在建筑行业时有发生,而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即为项目多次转包。大量投标企业中标之后,为控制成本将工程整体或拆分后转包给其他单位,以此谋取工程差价,部分项目的转包次数甚至达到10次以上,由此导致整个项目的经济利润极地,底层承建单位为包证经济效益必然节省施工材料,进而导致工程质量难以通过验收,为项目后期维护埋下安全隐患。
        2.4招标人的管理能力有限
        在进入正式的招标流程后,招标人需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对投标人进行管理审查。具体审查包括对招标人的能力技术、规章制度等,并结合工程项目自身条件信息对招标文件进行优化调整。但是,在部分工程招投标管理流程中,对整体建设项目的分工要求较为严格,招标人过于重视工程项目的招标管理工作中,同时受自身监管能力限制影响,导致在工程项目实际管理阶段中无法对承建单位进行系统化管理,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进度与其预期规定存在偏差。同时,少数招标人因疏于管理,在招标文件设置方面仍存在具体技术指标模糊问题,导致在项目后续建设过层中暴露出诸多安全问题[4]。
        3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问题的诱因
        3.1 现阶段招投标综合评分法不合理
        目前,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较为合理的审核方法为综合评分法,该审核方案的具体问题如下。
        (1)招投标评判涉及流程较多,项目十分繁杂,整体流程从招标文件拟定到中标公示通常涉及十多项流程,整个周期可达数月甚至半年以上。例如准备、开标、评标、定标等过程中均需要求评标单位全程参与评分等,同时需确保各个流程的评定数据准确无误,因此难以保证评标人员在各个阶段均保持公平公正的评标态度,腐败贪污问题时有发生。
        (2)评价指标数据与权重的审核标定较为繁琐,需综合多方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因而均存在一定的概念解读与错位问题。
        (3)受项目规模影响,部分招标评价专家多为“临时工”,受流程时间限制影响,借调专家通常无法系统全面地深入研究工程招标项目,因而在评判过程中易出现误判现象。
        (4)评委的个人素质能力差异较大,因而在评标过程中难免出现主观判断错误的问题,若未对评委建立约束机制,则可能导致项目评分存在较大偏差。


        3.2 招投标中的不正当竞争现象屡禁不止
        (1)串标行为屡禁不止。串标是在多数投标过程普遍存在的一类违规行为,可直接损害招标人经济利益。在招投标过程中,时常出现多家投标企业对预定标段进行串通的问题,通过联合控价左右招标工作,进而帮助某一承建单位非法获取预定标段的行为。
        (2)串标动机。就串标行为而言,其主要动机是为非法获取目标标段,从而达到低价获取承建资格的目的,进而通过低价承建非法获取大量建设差价收益。
        (3)串标行为高发的根源。①串标难以控制;②串标行为获取的经济收益较大;③串标的违法成本十分低廉,多数法律规范无法对其形成威慑;④有关部门对串标的监管力度有限或制度存在缺失。
        3.3 企业信用体系难以形成有效约束力
        (1)信用体系缺陷。目前,住建部门尚未建立体系完善的信用共享制度系统,多数招标人无法系统全面地对招标企业的信用开展深度调研。
        (2)行业道德约束力度有限。信用不仅涉及行业内部的公德精神,也展现了企业在履约方面的精神面貌,但部分建筑企业未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企业失信问题频繁出现,同时道德约束力度明显不足。
        (3)建筑工程市场供需关系不稳定。就当前形势而言,建筑市场的整体规模趋于稳定状态,但部分建筑企业为承包建设项目不择手段,导致建筑市场的整体环境越发混乱。
        4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问题的优化路径
        4.1 试点科学完善的评标方法
        合理最低价中标法是现阶段专业招标人普遍采用的招投标机制,目前国内也在各地建筑工程招投标进行试点落实,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整体项目的造价控制方面;通过合理筛选,明确企业的管理能力,将建筑企业的自身综合实力透明化,以此显著节省评标时间,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使得整个招标流程始终处于监管之下,从而维护了招投标双方的权益[5]。
        4.2 大力整顿企业不正当竞争问题
        (1)优化企业准入门槛。目前建筑市场规模趋于稳定,部分无良企业为获得项目经常采取恶意串标非法获利,对此要优化投标企业准入资质限制,如提高审核企业资质要求,增设合约履约保证金等,从而降低低质竞标企业数量,以此提高工程质量。
        (2)优化改革投资管理体制。补全投资管理体制,重点关注预算使用、建设管理等问题,从根源处消除建筑企业唯利是图的内在思想。
        (3)调整招标投标工作流程。在招投标准备阶段,移除投标报名制度、投标人数量等制度,同时采取独立竞标模式,要求企业独立进行答疑和现场勘察,确保多数竞标企业无法串标。
        (4)完善招投标法律法规。结合现实情况补全建筑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旦发现招投标中存在串标应依法从严处罚,进而对招投标企业的违规行为起到震慑效果。
        4.3 大力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1)建立信息共享的监控系统。建立数据共享信息平台,公开建筑企业的基本信用信息,为其招标人及民众投诉创造有效途径,以此达到控制工程建设单位失信行为的目的。
        (2)补全企业信用档案系统。详细统计企业各个财年的生产经营活动数据信息,重点统计营业额、招投标信息、违约次数及财务状况等,并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上传至公开平台。另外,重点标记多次出现信用缺失的企业,必要时可列入失信名单。
        (3)建立企业资信评级制度。系统采用信用评价标准及规范综合评定企业资信信息,同时构筑全面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以此达成控制企业失信行为的目的。
        4.4提升招标人的管理能力
        (1)由于招标人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者,因此需拥有完善一定的市场预测能力,以及结合建设项目建设标准调整修改招标方案的能力。为了确保招标人项目顺利建设,在制定投标方案之前,应首先结合招标文件及市场进行项目自我定位,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招聘、借调等方式召集相关专业人才,以此提高对招市场预期及招标控制过程的综合能力。
        (2)建立人才培养制度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通过外部优质人才引进、内部消化培养等多种方式构筑完善的企业人才培养制度体系,以此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对市场的预测、控制能力。
        (3)提高审查能力。重点针对投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制定等关键部分,定向提升招标人对工程质量的综合审查能力。首先,需确定预先标定招标的整体范围,对招标流程的重点部门采取多次审核、复合审核的模式,同时结合外部调研数据对关键标段部分进行数据调研,以将成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4.5构建电子招标系统
        电子化招投标系统是目前招投标领域中常用的一类信息化招标系统,可通过网络实现全程线上操作。电子化招标投标系统可通过网络对整个招投标过程进行监控,从而确保各个招投标流程客观、准确,始终保持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同时针对部分信息具有溯源功能。建立健全电子化招投标系统,为部分招投标单位提供了较为高效与安全的招投标方式,有利于相关监督部门对整个流程进行信息化监管,方便后续招投标流程纠错与溯源。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要确保自身在建筑领域中实现生存发展,就必须重点关注企业自身的软硬实力。由于招投标环节是建筑工程的基础部分,其整体流程顺利与否可直接影响后续工程项目的建设开展,只有切实保证招投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方可维护招投标双方企业的基本利益,从而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建筑市场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茜.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探寻[J]. 四川水泥,2019(9):151-152.
        [2] 石卫国. 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的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 建筑·建材·装饰,2019(7):15-16.
        [3] 杨世华.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分析[J]. 中国房地产业,2019(33):125.
        [4] 廖小飞. 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中的问题探讨[J]. 建材与装饰,2019(25):180-181.
        [5] 陈静. 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建筑·建材·装饰,2019(18):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