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国家管网集团西南油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昆明维抢修分公司,云南省 昆明市 650500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汽车销量连续12年蝉联全球首位,创下历史新高,经公安部数据统计显示,按我国人数有14亿来算,每5人中就有1人拥有汽车。汽车的普及为我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就“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讨论,并给出一些相关应对措施。
关键词:车辆安全管理 交通运输 对策
现如今,交通运输行业蓬勃发展,的确是我国一大幸事,但其存在的相应问题也需要积极应对。国家和相关政府也早已广泛关注道路交通安全应如何提高。要想车辆安全管理得当,不仅要管理车辆,也要管理和监督驾驶员。这样可以规范用车,提高车用效率,优化车辆安全管理。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原因和对策如下。
1 车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环境选择和出行工具
据统计,出行工具的选择和环境影响占据了交通事故发生率的一大部分。第一,日常出行一定要选择有安全保障的车辆,不乘坐改装车、三无车辆、不拼车等,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素养。出行工具质量过关才能够保证基本的安全出行,很多人容易忽略这点,日常不会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查和保养,从而加大了事故发生率。第二,关于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人并没有深刻意识到不遵守交通规则,我行我素的危害。例如:不看红绿灯的中国式过马路极大的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不看地标,在机动车道上行走,或者在路边乱停乱放乱摆摊等行为给车辆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1.2不够完善的法律法规
我国车辆主要分为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轮式车辆,汽车主要包括四轮以上的车,三轮的车并不能归属于汽车,只能分属于黑车的范围,所以在日常中不易进行规范管理。我国道路安全法主要包括行人和车辆。执法人员在车辆安全管理工作中遇到燃油或者电动三轮车时并不能拿出很规范的法律法规进行教育管理,只能进行疏导和劝解。相对来说,我国对于汽车管理的力度则非常大,会定时定期利用各种手段严查违法犯纪的汽车,在处理方式上也会采用人性化手段给予批评教育和扣分罚款等。尽管需要保护非机动车和三轮车,但也不能太过放纵使其出现违法违章行为,应制定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其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不可磨灭的威胁。
1.3驾驶员技能及素养低
现如今驾驶证的普及看似提高了驾驶员的技术和素养,实则很多驾校机构早已掌握了快速过关的技巧,45天拿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一名学员仅仅通过45天便可以得到一本驾驶车辆的证书,合法驾车上路,势必会给车辆安全管理带来麻烦。虽说其中不乏熟练掌握驾驶技巧的人,但也有一部分驾驶员缺乏安全意识和相关法律认识,会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超速、超载、走错道等违章行为,并对此不以为然,进而影响道路安全。这些行为如果不加以控制,驾驶者就会变成“马路杀手”,严重影响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甚则严重危害其自身安全。
1.4各地安全管理方式不一
根据相关资料和数据统计显示,一般都是交通局在管理各个地方的人力资源,在地方上则缺乏独立性,也就相对缺乏了道路安全管理的针对性,会容易出现管理漏洞。经研究,这样大范围式的人力管理并不能使管理人员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不仅不能及时发现车辆管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而且浪费了人力资源,有些过犹不及。相关部门只有尽快采用多元化管理方式,才能最有效的进行车辆安全管理工作。
2 优化车辆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划分相关部门和人员应有职责
着眼于执法人员职责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应该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自身的职责,把任务落实到个人,包括车辆生产、车辆的市场投放、车辆的定期检修以及驾驶人员的培养等各个方面,让相关工作人员明确自身职责,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此外,也要设立监督机构,督促经营者更新优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落实安全措施,认真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2 加强管理道路施工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城市建设也在不断更新完善,道路的翻新和维修也应重点着手。道路使用年限过长或次数过多都会使道路出现裂缝或塌陷等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定期进行道路翻新和养护,避免由于道路自身问题而发生交通事故。与此同时,在道路翻新或养护前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获得审批,并在一些地图软件上做备案,为出行人员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相关负责人员也要适时监督现场施工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避免出现更大的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放置相关施工标志,给来车车主提供正确道路信息。
2.3 政府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上的车辆安全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保障车辆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首先,定时定期在各个路口设卡检查道路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其次,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研发车辆派遣管理系统,实现车辆自动分类登记违法违规事件、自动报警、车辆自动识别、语音管控等,实现动态化管理驾驶员行为,实时监控各地车辆超速超载等行为,并对其进行教育惩戒。也要定期检测车辆质量,制定车辆上路行驶标准,避免违规车辆在道路上行驶,致使发生交通事故。
2.4 提升驾驶人员驾驶技术和道德素养
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驾驶者的驾驶技能较低,且应变能力也比较弱。因此,需要提高驾驶者的综合素养。相关部门应加强安全知识宣传,普及道路行驶法规,提高驾驶者自身的知识储备范畴,使其灵活应对突发事变。首先,企业中的驾驶者必须掌握最基本的道路行驶知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应对基本突发事变的能力,成为具有熟练道路行驶技术和一定程度文化水平的驾驶员。要定时定期检查驾驶员的行为,严厉批评或惩治驾驶员违法违规行为,使其工作时秉承严谨负责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并在保证其生命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促进企业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最后各类驾驶员必须持有相关车辆驾驶资格证书,特别是大型货车驾驶员,严禁无证驾驶或错证驾驶,企业中也可定期进行驾驶知识的考核,为车辆安全增加双重保障。
2.5 严格控制车辆超载现象
现如今,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大量货车选择投机取巧的方法进行超载行为以赚取更多收入,为道路安全带来了潜在危险。对此,道路管理相关部门应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从各个方面监控大货车的运行动态,在相关道路上设立自动称重系统,并对其超载行为进行罚款或扣押等惩戒,有效规范货车行为。也要科学管理道路收费系统,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2.6 规范运输秩序,整顿运输行业
运输行业的日益壮大也给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挑战,其中不乏有无证无牌非法驾驶的车辆。这就需要执法人员秉持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态度,严厉打击此种行为;并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多元化管理运输系统的信息,批评教育不合规范的运输企业;也要制定相关审查制度,严格审查危险品运输现象;更要提高驾驶者安全意识,保证资金投入,定期维护车辆,发现潜在疾患。
2.7 提高经营运输行业门槛
运输行业的经营许可资格应该严格审查,资格证的发放需要进行公平公正的评判,不允许出现一丝纰漏和瑕疵。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在平时定期检查运输企业,以便及时发现其不良行为,并进行停顿整治。
结束语
由此可知,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需要各个阶层和企业同心协力和相互配合,只有相关执法部门加强管理,相关政府部门完善法律法规,相关驾驶人员具备安全意识和驾驶技术,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才能够为社会和国家创建一个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才能让道路交通畅通无阻,才能让祖国经济发展更加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王世刚.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7(12):202-202.
[2]谢铁汉.车辆调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智库时代,2019,188(20):232-233.
[3]宋兴祥.浅析车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机,2017(23):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