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黄绍仟
[导读] 在新课标的改动下,许多学校针对教学模式都在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因为这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还能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
        黄绍仟
        广西省防城港市上思县民族中学535599
        摘要:在新课标的改动下,许多学校针对教学模式都在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因为这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还能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因此,教师会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这就可能导致一百个孩子需要有一百种教学方式。高效课堂是初中阶段教师都极力推荐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之下,全面进行课堂改革,初中地理构建和谐课堂也迫在眉睫。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的初中地理课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地理的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并且发展为终身学习,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构建初中地理和谐课堂,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
一、当前初中阶段地理课堂中主要问题
        (一)地理教学方式较为固定、单一化
        根据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规定可知,培养综合型人才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为了落实素质教育,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进行的时候,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式却较为固定、单一化,地理课堂依然以教师讲解作为主导,没有凸显出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缺少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学策略。尤其欠缺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融入,影响到学生地理课程学习成效,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无法保证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质量。
        (二)初中地理教学课堂氛围沉闷,没有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受到教育制度不断改革的影响,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变成了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没有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学习氛围十分沉闷,难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使得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严重不足,一方面,欠缺了师生之间在感情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则无法凸显出学生在教学工作当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此过程当中,也浪费了更多的地理教学工作时间,影响到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效果。
二、构建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感受,体验教学
        与以往初中地理“授-受”的教学模式不同,体验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体验过程,使得学生在视觉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中实现知识建构。如此一来,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最大限度地唤醒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同时,体验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实践操作能力等,学生在体验中完成知识的建构,深化了所学的知识,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师在创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可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一方面,创设情境体验。
        以《世界的人种》教学为例,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改变了按照书本上内容开展教学的方式,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情境:暑假,张华要去美国旅游,在飞往纽约的航班上,他交了三位新朋友,一位是来自东南亚的黄色人种,一位是来自欧洲的白色人种,还有一位则是来自美国的黑色人种。张华在和朋友的聊天中,逐渐明白了同一个世界上,存在不同肤色的人种。教师带领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体验中,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另一方面,社会实践体验。基于初中地理的学科特点,教师在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时候,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同时,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也拓展了自身的思维,发展了综合能力,真正提升了“地理学科素养”。

以《水资源》教学为例,教师就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对本地用水、水污染现象进行调查。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不仅了解到水资源相关的知识点,也逐渐激发了环保的理念。
        (二)把游戏和活动融入初中地理教学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借助这点,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游戏,将地理知识贯穿其中,有利于学生享受到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倘若课堂学习单调而枯燥,那么学生就会出现倦怠感,对于知识就无法理解透彻。以便让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更加具体地反映出来,教师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将知识更加直观地传输给学生。好比学习水资源时,借助多媒体极度缺少水资源的地区现状展现给学生,促使学生认识到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其节约意识。除此之外,在对我国的地形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号召家长趁闲暇时间多带孩子出门走走,为学生体验自然风景等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还可对知识进行活学活用。
        针对学校来讲,要想实现生活化教学,应该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外实践中。课外实践活动就是生活化教学的一种形式。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自然地理知识时,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让学生感受实践地的气候、温度与地形,完善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地理知识的了解。生活化教学可以从课堂知识讲授延展到课外,并且展现出课外实践活动的作用,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当学生学习完“可持续发展”理念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水与土地污染情况,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进行思考探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地理问题。如此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此外也可增强其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通过课外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能够提高对新事物的思考能力,在地理方面亦是如此。创新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地理课堂上的创新能力的锻炼能够提高学生对新课题的探索兴趣,学生便能够主动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进而用新的思维方式思考出新的结论。可以通过开设课外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们的创新思考能力,学生在经典教育之外通过新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效率便会随着学生的兴趣而增长,进而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地理思维。
        例如,在教授《中国的土地资源》时可以脱离传统教学模式和狭小的教室,通过开展一次野外实践活动来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地理知识。实践开始前,先将大体预备知识告诉学生,学生便会对整体活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将学生以组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集体,每个同学都是小集体的一员,便于学生激发自己的潜力,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去。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妥善处理包括走访调查、资料查阅、拍照考察、撰写报告等等。通过实地考察当地河流山脉等展开实地考察,访问当地居民对土地资源等地理资源的心态,查阅本地图书馆关于本地土地资源的书籍资料或者是咨询本地土地资源局。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对自己生活的家乡的地理资源有一个切身实地的体会和了解,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能力,进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结束语
        构建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需要在教师的带动下,为学生营造有趣的、和谐的课堂,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样的改革对于学生学习而言更加有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地理。积极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求真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张法坤.构建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考试与评价,2020,{4}(07):130.
[2]赵丹丹.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分析[J].考试与评价,2019,{4}(11):68.
[3]徐学奎,刘庆庆.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分析[J].科幻画报,2019,{4}(03):143-144.
[4]郝希为.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163.
[5]战玉龙.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4):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