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环
锦州医科大学 辽宁锦州 121001
【摘要】培育大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将本土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是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坚持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的原则,以理念指引、课程支撑、文化助推、实践拓展等形式,将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之中,使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更加生动、有效。
【关键词】辽宁红色文化 文化自信教育 课程思政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探索高校立德树人的特色方式,使大学生形成红色文化价值引领的自觉归属,从而培养一大批有报国之志、 有奉献精神、有社会担当、有红色文化情怀,并有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气质的优秀大学生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光荣使命。
近年来,关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红色文化融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角度、多层面进行系统研究。如何创新红色文化教育,让红色文化进课堂、进头脑,让先进的红色文化及其精神推动大学生自信教育亟待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高校是文化创造和传播的重镇,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前沿阵地,要将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一)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斗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在斗争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类型。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抱有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将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中,不仅是一项社会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将红色资源尤其是辽宁地方红色资源通过必要的转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有助于增强新时代文化自信教育的生动性,从而提高育人实效,以实现辽宁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红色文化资源潜隐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因子,蕴含着特殊的教育情境,将这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嵌入高校大学生自信教育,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契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价值向度,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优质资源和成果支撑。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孕穗拔节期”,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辽宁红色资源丰富,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中,不仅保证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丰富了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内容,而且为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搭建了红色教育平台,拓展了红色实践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红色育人环境。
(三)辽宁红色文化独具特色,凝聚了共产党人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执着的为民情怀。充分挖掘蕴藏在辽宁红色文化中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大学生充分感受来自历史的信仰和激情,在学习中汲取力量。为大学生提供更加接地气的学习文化和理解文化的生动素材,不仅可以提升培育内容的亲和力,也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提供了正确的价值指引
总之,开展本土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自信教育将对进一步丰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增强高校教育的活力、渗透性和持久性;同时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搭建了立体持久、生动的教育实践平台,延展了教育时空场域,成为其天然教育途径。
二、辽宁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对大学生祖国观、民族观、人生观的红色文化教育不足
大学生群体一直身处校园之中,未能亲身体验红色文化精神产生凝练的过程,只是在书本和课堂上学习体会红色文化时代精神和英模精神感召。
因此,对红色文化的价值宣导、精神追求兴趣有限,加之其自身“三观”和思维方式处于塑造期,看待和处理问题缺乏批判理性,一些大学生存在社会价值观不健全、缺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工作岗位上职业道德淡化、职业素养较低等问题,此种种因素不利于学生的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
(二)网络信息的传播影响弱化了红色教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大学生群体既是网民群体的活跃人群,也是自媒体时代的主力军和领头羊。网络传播媒介的发展便捷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需要,但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传播媒介信息内容鱼龙混杂,游戏、音乐、交友等娱乐功能强大,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宣传导向和红色文化的精神鼓舞。疏离了与青年的心理和情感距离,使青年产生敬而远之的心态,难以发挥红色环境育人的最佳效果。
(三)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方式简单固化,缺乏渗透力
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展示,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当前大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布局尚不系统、不够完善。校园文化宣传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于红色文化的主题教育却很少。一些红色教育网站“红而不热”,红色实践活动“浅尝辄止,对红色文化继承、发展、创新所衍生出来的时代先进文化、优秀榜样未能及时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和灵活性应用于教书育人全过程。
三、辽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自信教育的新模式
本土红色文化有不可复制的地域特性,利用好辽宁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辽宁红色文化分布广泛、内涵丰富、数量众多。涵盖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辽沈战役精神、雷锋精神、创新精神等多个独具本土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辽宁红色文化的内容和特点,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构建43310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自信教育模式:“四进”即进现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走”是指走社区、走农村、走场馆;“三研”即研时代、研理论、研教材。“10个活动载体”包括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红色题材情景剧大赛、红色电影展播、红色文化宣讲团、红色书库、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文化体验活动、红色志愿服务队、红色文化育人公众号、红色文化团支部。建立“思想+实践”的一体化实现新路径。
首先是思想引导。为本土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提供深厚土壤突出顶层设计,以先进理念指引红色文化融入文化自信培育,重视理论传授,以思政课程、创新教育支撑红色文化融入文化自信培育。
其次是强化教师培训。以良好素质保障红色文化融入文化自信培育。
最后是实践跟进。为本土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注入崭新活力课题组瞄准物化形态,以校园文化助推红色文化融入文化自信培育,实践跟进,为本土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注入崭新活力。开发互联网红色资源建设,通过“互联网+红色文化”,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力。
【参考文献】
1.刘波亚.红色文化认同的政治逻辑[J].甘肃社会科学.2016,(4).
2.吴亚坤.文化自信视阈下重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契合研究[J].资政建言,2019( 1) .
3.张寒梅.论红色文化及传承[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7( 2) .
4.深化红色文化记忆的当代价值[N].光明日报,2018,11-12( 01) .
5.李坤.弘扬和培育青年红色精神的路径探析[J].学校 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5):22-24.
6.王玲,陈昱霖.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实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86-88 .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项目。项目名称:《辽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G20DB164
本文系锦州医科大学学生工作科研项目。项目名称:《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就业观教育的路径研究 》